分享更多
字体:

杭州嵊州仿古木雕遭遇集体下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3 13:36 来源: 杭州日报

  嵊州仿古木雕遭遇集体下架 传统产业反思保护、创新与发展的路该怎么走

  “狼来了!”一本专利证书让郭与老乡们看到了小富即安的仿古木雕产业的危机。另一家“横古木雕”店主魏少鹏虽然没有开设网店,但是仍然担忧未来实体店铺同样会被波及。

  注册人任永生在淘宝商城上经营着一家名叫“卓匠”的网店,记者核实时他承认已就22种仿古木雕产品申请专利,并向淘宝申请其他同款下架一事。“至于下一步如何维权,没有必要公开。”任永生说。

  郭与老乡们像无头苍蝇一样,也曾联合起来攻击任的网店,但事态并没有好转。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他们准备成立嵊州市古典木雕行业协会。魏少鹏说,目前他们逐一对照任注册的仿古家具专利,向国家专利局提供早年正规出版的古家具书籍和相关图样等证据,对其中名不副实的专利提出作废申请。

  淘宝商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专利申请之前就有销售记录的商品可以恢复上架。目前,包括“雕刻时光”、“简易木作坊”等一批店铺的部分商品因有销售记录已经恢复上架。但没有网上销售记录的店铺就没那么幸运了,记者打开“完美古艺”,发现多件商品目前还处于下架状态。

  文/记者 周璐彦 实习生 余晓叶

  黄泽镇湖头村通往嵊州的老仙黄公路,汽车碾过水泥路面,扬起了尘土。

  路两边出售仿古木雕的农民房显得灰蒙蒙的,“简易木作坊”店主小郭抱着两岁的孩子在门口晒太阳。“以前这个时候忙得慌呢,现在没事做啊!”

  半个多月前,主营仿古木雕家具的一批嵊州淘宝店内20多种商品遭遇集体下架。目前,小郭店里的两种商品已恢复上架,而一些淘宝店的部分商品则还处于下架状态。

  这个时候是一年的销售旺季,郭说半个多月已损失两万多元。当地人称已有200来家嵊州仿古木雕淘宝店遭遇“下架风波”。由于没有申请人许可,淘宝称,目前涉及淘宝店的数量不方便公布,而损失目前还无法统计。

  下架风波 卖了十几年的木雕家具不能卖了?

  “这东西我出生就有了,怎么就成了他的专利?”郭至今也无法理解,卖了十几年的东西为何突然就不能卖了。

  11月22日,东阳的专利注册人任永生以侵犯家具外形专利权为由,向淘宝提出申诉,要求所有仿制其申请专利的仿古家具作下架处理。

  “博古架、罗汉床、官帽椅、圈椅……下架的都是热销产品。”郭一边盘点着仓库里被下架的仿古家具,一边嘟囔着:“我把他们害惨了。”2006年,郭在当地率先开出仿古木雕淘宝店,并带领30个徒弟开出了网店。前天,徒弟“韵古木艺”、“典藏古艺”、“完美古艺”等网店店主都聚集在的办公室里商量对策。

  当地流传一种说法,紧邻木雕之乡东阳的嵊州黄泽镇是东阳木雕的“后花园”。外人熟知的东阳形成了木雕销售中心,而嵊州黄泽镇一带则是木雕的制作基地。以往,当地的木雕多是运往东阳销售,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这种业态发生了变化。

  “永忆木作”店主魏永方,也带领着20多家网店一起经营。魏永方说,自己家的罗汉床销量一直是最高的,在被下架的这些天里至少流失了一半客户。“完美古艺”的店主说:“到现在损失了四千元左右。”

  维权之路 企业抱团尝试各种努力恢复上架

  专利之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可以成为专利?

  眼下,双方的专利之争愈演愈烈。

  “万万没有想到进入绍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黄泽木雕还能被人申请专利。” 这一边,“永忆木作”店主魏永方的疑问代表了当地多数人的心声。“谁说这是祖祖辈辈生产的?其中还有创新。”那一边,任永生坚持认为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嵊州市科技局张主任表示,任永生申请的专利经过形式审查,但并未予以实质审查。“具体应对方案目前还在与省科技厅协调中。”

  记者向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先锋咨询,他认为专利的要求是很高的,它必须同时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大条件。十多年前嵊州木雕制作者已经在制作了,商标可以抢注,专利则不能。从法律上看,当地可以通过申请撤销专利。

  “现代市场经济不懂法律要吃亏。”这场“下架风波”,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民间萌芽,郭与老乡们已经去新华书店买了《专利法》,一条一条地学习起来。

  行业之痛 传统产业保持创新活力任重道远

  黄泽镇是苏浙一带仿古木雕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集聚了大批木匠、木雕手工业者,如今全镇有仿古木雕企业70余家,产值达上亿元,而淘宝网店则有200余家。

  浙江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执法处副处长李建民质疑涉及的淘宝店并没有200多家那么多。“具体数字还不清楚。”尽管波及的企业还是未知数,李建民说此次事件对于当地来说是一次“交学费”的过程。“需要警醒的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潮流中,传统产业如果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将失去创新能力与活力。”

  多年来,黄泽木雕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李建民的话让不少企业主陷入了沉思。“家家户户产品雷同,很少有创新,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当地一位企业主说。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过东阳等厂商的品牌包装,大大提高了附加值。

  黄泽镇副镇长周江毅说,下一步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文化产业保护力度。“提升制作技艺、培养吸收优秀设计人才、增加产品附加值,已成为仿古木雕当务之急。”

  周江毅透露,当地仿古木雕一条街已在规划与建设之中。郭抱着孩子指着自家门前的这条老仙黄公路悠悠地说:“不久的将来,路的两端将出现两座牌楼,两边的店铺也将修葺一新。”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