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权缺失 国内成品油定价呼唤本土价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09:33 来源: 杭州日报2011年国际油价出现高烧让国内消费者跟着“遭殃”,也让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呼声高涨。 专家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本应挂钩于反映本区域市场供求的原油价格。当前亚洲原油基准价缺失,从长远来看我国应该建立起反映中国市场的“本土价格”,提高在原油市场上的话语权。
国际油价从“高烧”到“退烧”
2011年1-4月中东北非地缘政治因素推动国际油价持续上行,尤其布伦特油价强劲上涨,相对纽约WTI(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的溢价扩大到每桶20美元左右。
正在国际投行担忧油价是否会突破每桶150美元甚至200美元的时候,来自欧美的债务危机寒潮让这场高烧突然大降温。
进入下半年以来,美国评级下调、欧洲债务危机升级以及中国可能面临“硬着陆”风险等负面情绪开始主导原油市场,国际油价局势逆转。截至11月29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10.82美元,WTI油价为每桶99.79美元,两者较4月29日创出的年内高点均下跌超过10%。
WTI追涨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面临尴尬
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两年多以来,市场对其调价周期、挂靠油种等方面存在质疑。比如,存在严重风险溢价的布伦特油价是成品油定价挂靠油种之一,而价格相对偏低的WTI油价为国内普通消费者所熟知,却被排除在外。消费者经常产生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的误解。
记者采访多位石油专家及企业人士了解到,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步伐将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新修改的定价机制或将WTI油价纳入挂靠油种之列,调价周期也将缩短至10个工作日。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在今年内推出,可是当前改革面临着尴尬处境。自10月下旬以来,WTI油价开始追涨,与布伦特之间价差从前期的超过每桶20美元收窄至10美元附近。倘若此时把WTI纳入挂靠油种,消费者是否会产生误解?
对此,中石化集团内部油品研究专家表示,WTI主要反映北美地区的市场价格,现阶段我国从北美地区进口的原油量并不多。即使将WTI列入调价挂靠油种,预计其所占比重也不会太大,主要目的是在定价机制中体现WTI变化的趋势。
定价权缺失
我国亟需打造原油“本土价格”
一直以来,作为主要消费地之一的亚洲地区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原油价格参考。中东地区销往亚洲的原油存在着独特的“亚洲升水”现象,即每桶中东原油销往中国等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美地区的价格要高大约1-3美元。
原油“亚洲升水”让我国在原油价格快速上涨中付出了更多代价。当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建立本土原油定价体系,谋求在国际原油定价领域的话语权,对维护我国石油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也需要挂钩于反映本区域市场真实供求的价格体系。
“要想增强我国在原油方面的定价权,未来我国需要建设一个原油期货交易所,甚至发起成立一个亚洲原油期货交易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副秘书长冯世良表示,世界原油价格主要参照纽约WTI及伦敦布伦特的原油期货定价。亚洲的原油进购量比较大,尤其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升,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原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