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看2012:工业企业如何突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7:28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生于忧患 胜在信心
对很多企业家而言,2012年是伴着忧患来的: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普遍预期,企业短期内难以摆脱外需不振和生产要素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
2012,虽然我们生于忧患,但大可不必因为经济形势不乐观就失去发展信心,因为挑战总是与机遇相伴而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蕴含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国家重拾对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将为工业企业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政策环境;另外,世界经济复苏的一波三折,也蕴藏着利用国外资源、技术、人才和市场的难得机遇……我们对未来不可失去信心的另一个理由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磨练和洗礼,企业和企业家抵御风险、拓展市场和创新发展的能力都已大大增强。面对忧患,我们赞成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些,但我们只有树立坚定信心,敢于迎难而上,才能渡过难关,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
当然,机遇在哪里、该如何把握,经济大潮中的企业家最有发言权。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形势究竟会如何发展,也取决于企业和企业家如何应对。新年伊始,本版采访了部分企业家,听他们畅谈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构想,希望可以给更多的企业带来启发和信心。
——编 者
经济增速放缓,对工业企业有何影响?
“企业发展好比开汽车,晴空万里的时候,视野清、路况好,车可以开到80迈、90迈,遇到雾天、雨天,前面的路看不大清楚,就踩踩刹车,开慢一点、稳一点”
正如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所言:2012年经济增速放缓,是一个共识。
“2012年,我国工业经济将继续面临成本上涨、出口困难、需求乏力等难题,经济增速放缓对工业企业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凸显。以船舶行业为例,由于航运低迷,新船成交大幅下滑,船厂普遍面临开工不足,亏损企业也在增加。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无单可接的艰难局面,竞争会更加白热化。船厂开工不足,会给配套厂等整个产业链带来不利影响。在订单减少的同时,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等总体上呈现震荡上升,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生存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总经理孙波说。
“虽然近期国内资金政策有定向宽松的迹象,但整体趋紧的趋势仍然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宏观经济环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充满了不稳定性,我们要做好迎接挑战的思想准备。就钢铁行业来说,受经济动荡、需求萎缩等影响,国外钢铁企业纷纷减产、下调价格,利润大幅下滑。尤其是到了去年四季度,由于钢材价格急速下跌,钢企经营情况更为艰难。据我掌握的信息,2011年以来,已经有将近20万钢贸商考虑离市。同时,作为中国钢市主力军的钢贸企业普遍缺乏资金,市场的活跃度也大大降低。”太原钢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晓波说。
“企业发展好比开汽车,晴空万里的时候,视野清、路况好,车可以开到80迈、90迈,遇到雾天、雨天,前面的路看不大清楚,就踩踩刹车,开慢一点、稳一点。”同样感到了发展压力和困难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说,“现在中国企业甚至全球企业都面临着雾天、雨天,经济形势很复杂、前景很不明朗,企业应该调整发展节奏。但调整发展节奏,并不是一味的抑制发展、放慢发展,而是要有保有压。市场供应、行业前景看得清、形势好的项目必须保,市场走向不明朗的暂时放一放。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稳中求进,我的理解是,必须有一些企业冲到前面,比如央企,发挥顶梁柱的作用,才能保证经济和民生的稳定。因此,国投对今年工作的安排是积极进取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经济增速放缓将倒逼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孙波说,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完善发展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品,进一步拓展产品系列化,积极开发培育新产品,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同时,市场低迷时期也是一个行业调整的过程,优势企业可以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兼并重组,优化行业资源配置,进一步做强做大。
“2012年经济增速放缓,也是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企业承受力的考验。这种考验就跟过筛子一样,会优胜劣汰。”王玉锁说,经济增速放缓会带来市场萎缩、库存增加,劳动者收入下降,内需不振。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速放缓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激发变革动力,使市场出现新生力量;经济增速放缓也可能导致新一轮产业整合的出现,从而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更优更好。面对这种复杂情况,政府、企业需要用超常规的思维、理念、方式,去面对产业、内需、走出去、中小企业发展等问题。
结构调整来临,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将何去何从?
“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应当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始终”
“如果把国家经济比喻成一台运转的机器,那么今天的经济增速放缓期就是这台机器的检修期和调整期。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速运转,就需要调整和维修。”李晓波说,企业应当抓住机遇转型升级。
王玉锁也认为经济增速放缓对产业发展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在中央已经确定调结构、转方式的大背景下,当经济减速时,国家一定会出台新政策,大力扶持企业转型。”
几位企业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对传统工业而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根本出路。王会生说:“目前我国经济的主体是传统产业,事实已经证明,延续老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际上是对传统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改造,用新观念、新模式去发展传统产业,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行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孙波以他最熟悉的船舶行业为例:“船舶行业是比较典型的传统行业。当前船市持续低迷,造成能力过剩严重,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但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较少、产业集中度较低等问题仍制约着我国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船舶行业的发展,一要加强传统主流船型的优化升级,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满足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要求的新船型,巩固扩大传统市场份额。二要加强高端产品的研发攻关,提高船用设备国产化率和本土配套率,提升产业链层次和价值。三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造船技术工艺,提高数字化造船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四要发挥船舶制造的技术和设备设施等优势,发展相关高端装备制造,拓展市场领域,分散经营风险。五要适时开展企业兼并重组。”
“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传统产业不一定就没有市场。”王玉锁强调,传统产业要抓紧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
传统产业坚持创新,还有可能转型升级为新兴产业。“要以创新的思维看产业,不要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人为地割裂开。产业是不断革新和进步的,很多新兴产业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通过经验、技术积累形成。比如煤炭用上微藻吸碳技术,就能清洁利用,就有未来。”王玉锁说。
几位企业家还强调,需要抓住机遇转变发展方式的不仅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同样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论是传统工业,还是新兴工业,都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始终。”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说,“新兴产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占领技术制高点、创新商业模式、推进产业化。中航工业的民用航空产品属于新兴产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这要求我们抓住机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优化资产、全产业链、价值链发展等方面狠下功夫,提前布局,增强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
“近几年,欧美国家都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将大量资金投向宽带、通讯等行业,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王会生说,新兴产业体现了当前甚至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否则很难在全球市场经济中取得有利地位。
外需不振,刺激消费应该怎么做?
“内需不行,就要积极扩内需,有远见的企业要抓住时机做品牌,推动老百姓消费水平升级”
在房地产企业——阳光新业公司副总裁吴尧看来,2012年外需市场整体而言是不太乐观的,“能保持2011年的水平就不错了”。
外需不行,就要积极扩内需。王玉锁说,“中国的内需潜力大。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泡沫破灭后一蹶不振,主要是因为地域小、富人占比高、内需不够。反观中国,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富了4亿人,支撑经济高速发展了30年;如果再富4亿人,经济还能再高速发展20年。”
如何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将内需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需要借助政策推动。”王玉锁说,首先,财政的购买力要加强,但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向过去欠账过多的节能环保、新能源、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领域倾斜。其次,要进一步出台鼓励个人消费的政策,在税收上进行支持。甚至对奢侈品消费,也不应简单限制,要让出国消费的人在国内也能消费。对旅游消费,可以尝试让企业以税前列支的方式鼓励福利旅游。此外,对房地产产业,既要坚持调控,也不要简单压制,可以探索更好的方式,将限购、税收、限价等措施作为杠杆来调节,利用房地产积累的部分财富,促使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王会生补充道,在政策的推动下,企业也要抓住时机,主动研究开发国内市场,加大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市场环境恶化,其实也是企业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企业应该强化管理、降成本增效益,从前一阶段的侧重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变为强调效益型发展。具体说,就是从以我为主向顺应市场需求转变,从一般产业向独特产业转变、从资本经营向资产经营转变等,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必须上好的重要课程。”
“政策只是外力,内力则是老百姓消费水平升级,对好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吴尧说,这就意味着,今年将是企业做品牌的过程,有远见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从外向的OEM方式转向做品质、做品牌,在产品和服务中加入更多的设计和创意,提升品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刺激内需,也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刺激内需的背景下,对我们房地产行业而言,商业型的地产,如购物中心、零售市场等,未来会有一个很大的成长空间。做购物中心对企业也有三方面的要求,一要有房地产开发的经验,二要有擅长整合消费能力的管理机制,三要有一定的投融资能力。目前国内在这个行业的细分市场上也有调整,去年开始出现一些零售业基金、购物中心基金等,对这类地产做长线投资。过去资本偏向于投资住宅市场,通过房价的暴涨来获取一年百分之二三十的暴利,这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国家的调控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资本也在回归理性。所以商业型物业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正是出于做品质、做品牌的考虑,一些企业家选择逆势而动,在低潮期增加投资,以期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和空间。李晓波说,“2011年,太钢围绕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的一批重点结构调整技改项目已经迅速启动,总投资530亿元的20余项重点结构调整技改项目全面开工,预计在2014年前陆续建成投产。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经济的爆发力,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我相信,高水平、大项目将为企业铺就发展的阳关大道。”
世界经济不景气,如何趁机“走出去”?
“走出去”其实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正常经济活动,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更是为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
“尽管目前全球经济环境不是很理想,但企业仍必须着眼长远,全力谋划‘走出去’。”林左鸣说。
当前形势下,企业“走出去”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李晓波说:“现在企业海外投资的障碍减少了,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网络等战略性无形资产的机会增多了,海外资源合作开发和投资机会的空间也在扩大,这些是我们的机遇。就挑战来说,主要有金融资产的风险、政治风险、汇率风险、海外信用和融资风险等等。”
虽然世界经济复苏的一波三折,客观上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机遇,但王玉锁建议,企业要以稳妥的方式“走出去”。“现在的确是走出去的好时机,但一定要把握好三个关系:既要考虑企业自身和本国利益,也要考虑外方和目标国利益;既要捕捉和把握商机,也要清醒认识可能存在的风险;既要追求短期回报,也要兼顾长期目标。具体而言,走出去要跟企业自身的产业链相关,不要觉得便宜就买;出去建厂,市场在哪就在哪建,这样一能回避反倾销、不打贸易战,二不会带来购并陷阱,还能给被投资国带去友谊。”
王会生也提醒企业,“应当清醒认识到,走出去其实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正常经济活动。随着世界一体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的那一刻起,中国企业就应当到全球市场中去采购原料、组织生产,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更是为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
具体来讲,“走出去”如何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林左鸣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经验:“在市场上,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客户群体要逐渐向欧美国家长期垄断的拉美市场拓展。在产品上,要谋划升级换代,中国制造不能总是低价的形象,而是要着力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商业模式上,要谋划运用卖方信贷、合作研发等现代销售方法,通过为用户国排忧解难,进而占据市场、创造价值。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下一步,应当以此为平台,扩大国际化业务,推动企业真正向跨国公司转变。”
中小企业困难格局如何改变?
中小企业过冬,一靠自己健身,提高御寒能力,二靠政府添衣,提供御寒环境
“尽管2012年的春节要来了,可中小型企业却很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寒冬了。”作为一家小企业——志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志向对小企业普遍遭遇的发展难题颇有感触,“一是融资难,与大企业相比,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偏高;二是接单难,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企业库存压力普遍会较大;三是生产难,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幅度较大,导致制造成本压力仍难缓解。”
但是黄志向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失去信心,反而看到了危机所蕴涵的商机。黄志向判断,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今年很可能会出现较频繁的行业并购。一些资金和人才储备充裕的优势企业将进行合理扩张,并储备价位较低的原材料为市场复苏做好准备。当然,企业也应避免盲目扩张,别让“抄底”变成“累赘”,别“捡漏”捡出个“包袱”。另外,要特别加大转型升级的力度。转型不是转行,而是从贴牌向品牌转,从制造向创造转,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完善管理机制,适应新的市场格局和竞争需要。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来实现节能降耗,降低资源、环境成本。
为了摆脱困境,不少小企业都在尝试转型升级,深圳卡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其一。去年下半年,卡尔丹顿开始开发服装高级定制业务,董事长严小铅说:“这些年国内服装消费保持了很好的增长势头,这主要是因为国人的收入提高了,消费理念也日益成熟,大家买衣服不再仅仅局限于保暖、美观,更多的是通过服饰来体现自己的个性。那么要维持这个增长,就是要满足这种需求。其实不仅是服装,所有制造业都面临着这种挑战。长久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在红海中厮杀,严重的供大于求,本来就资金紧、库存大,还要打价格战,最后是浪费了资源能源,企业也没有好的效益。我们不能再重复同质化的策略,不能用数量来满足人们对品质的追求。”
“中小企业过冬,一靠自己健身,提高御寒能力,二靠政府添衣,提供御寒环境。”黄志向说,希望政府对于具备技术优势和具有创新性的企业和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如环保节能型项目、创新型项目、设备改造项目、产品的创新及传统的支柱产业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奖励和补贴。也希望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多种手段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融资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缓解。吴尧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我们关注经济增长,应该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的效率。我认为,经济增长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的效率,特别是大型机构的资本效率,如大型商业银行等。目前这些资本主要向大企业集中,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导致一些具体行业发展不理性。比如前几年的房地产业,由于廉价的资本向央企、国有企业的房地产企业倾斜,迅速推高了地价房价,使房价出现暴涨。这种现象,还需要政策的引导和调整。如果让资本向中小企业更公平的流动,可以为经济增长的长久活力打下基础。目前看,困难还比较多,这个调整的过程可能会比较长,还需要有两三年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