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碳贸易战再起 欧盟向海运业收买路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0:5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牟梓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日前,欧盟委员会提出,将在2012年6月增加航海碳税,制定出全球航空和航海运输行业碳排放税的征收价格单。

  而此前其提出的把欧盟和进入欧盟空域的国际航空运输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简称“ETS”)的决定,遭到中美俄等29国联合抵制,至今仍处于多边博弈的阶段,此番航海碳税的方案,将征收碳排放税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碳税贸易战升级

  2005年2月欧洲议会首次提出将ETS的目标领域扩展到航空业,立即受到世界其他各国的强烈抵制。如今过去7年时间,围绕碳税的博弈面临升级趋势。

  2月底,全球29国代表在航空业碳排放问题国际会议上,共同签署《莫斯科会议宣言》,提出反对欧盟单方面向他国航空公司征收碳税的具体方案。

  在此背景下,欧盟在征收碳税问题上一贯强硬的态度有所缓和,并表态称对航空碳税部分法规“有条件暂停执行”,同时,愿意通过谈判就征收航空碳税修改此前推出的一揽子规定。

  就在各国舆论均认为欧盟对航空碳税的态度有所软化之际,航海碳税又不合时宜地被提出。此举表明,欧盟征收碳税的决心并未改变,甚至无畏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有行业研究人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这是欧盟为谈判增加筹码的行为,其意图或许是想制定行业标准。据了解,根据欧盟相关规定,如果碳排放不合要求,要么支付惩罚性税收,要么就得改进飞机设备或燃料构成。这被业内认为是在变相为欧盟自身的低碳材料打开销路。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副主任金乐琴认为,欧盟接二连三抛出碳税方案,根本目的除了实现经济利益外,也是希望利用环保来争夺全球话语权,扩大其在全球的低碳技术、新兴航材、绿色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出口能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副教授龙朝晖也提出类似的观点,“欧盟的航空低碳减排技术全球领先,征收碳税有利于拉动各国绿色低碳材料及相关产品的需求,依靠各国引进欧盟的绿色技术设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认为,“这也有利于解决欧盟内部的债务危机并转移注意力,对其可谓是一举两得。”

  此外,2011年底美国在碳税案上的败诉,可能也是助长欧盟“有恃无恐”巧立新名目的一个重要原因。2011年12月21日晚上,欧洲法院对美国起诉欧盟征收碳排放税违反国际法规的诉讼案作出判决,判定美国败诉。

  冲击海运及造船

  虽然目前仅传出将征收航海碳税的消息,但细节尚未出台,然而相关的讨论已经被引爆。

  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表示,欧盟即将执行的航海碳税将造成海运行业一定量的综合成本提升,在目前行业波动期间,此举将直接影响全球海运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碳税支出,势必会为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压力。中国远洋集团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据该公司2011年三季报显示,亚欧航线的集装箱量占集装箱总箱量的22%,所以成本的增加对整个集团运营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目前航海碳税的具体征收措施并未出台,还无法测算此事对集团的具体影响。

  虽然航海碳税怎么收、收多少仍是未知数。据测算,如征收碳税中国民航业2012年要支付约8亿元人民币,2020年将超过30亿元人民币,未来9年累计支出将超过176亿元。

  和航空相比,航海更是存在大面积公海航行。这种情况下却要向欧盟交“买路钱”,各方均认为不公平。如果航海碳税按照此标准征收,那么对于原本就已不景气的航运业将造成毁灭性的冲击。

  事实上,当前全球航运业正面临着2008年以来的最低谷时期。日前,代表国际干散货航运景气度的BDI指数创出647点的新低,跌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最低点663点。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预计2011年中国远洋、中海集运、长航油运等都将出现大额亏损。航运业龙头马士基集团财报显示,该集团2011年整体盈利34亿美元,但是主营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却是全年亏损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航运公司的业务构成中,欧盟业务都占了很大比例。以中海集运为例,运价波动大的欧洲航线一直是公司发展业务的重点区域,而其前三季度,亏损达15.8亿元。中国远洋的集装箱业务主要集中在太平洋、美西、美东及欧洲航线,此前还开辟了希腊航线。

  碳税的征收,牵一发而动全身,冲击航运的同时,最终也会对造船业的寒冬雪上加霜。

  蔡建明认为,此举会影响船东的下单情况,使原本订单不足的市场情况加剧。从中国造船业的角度来看,后续造船市场订单在节能、高效方面的要求将逐渐与欧盟的相应标准接近,将逐渐影响到我国造船业的竞争优势。

  从2011年造船业的订单量来看,我国的造船业始终在世界市场中位列前茅,海运业也凭借着9000多万载重吨位列世界第四。

  各方坚决抵制

  欧盟碳税的消息刚一传出,各方质疑、抵制声音不断。

  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张守国表示:“中国船东协会正在和相关组织核实欧盟是否会在6月征收碳税,协会将密切关注欧盟所采取的行动,一旦欧盟采取相关行动,我们会相应采取实质性的反制措施来应对。”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也公开表示:同很多国家一样,中方反对欧盟就国际航空、航海排放问题采取单边措施。

  马士基集团北亚区总裁施敏夫直言:“现在的市场,甚至比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更糟糕。我们不同意欧盟对海运企业征收碳排税,目前在等国际海运组织的计划。”

  其实,美国在起诉欧盟败诉后,已经尝试推出法案,禁止本国航企加入欧盟ETS,如果该法案通过,将形成美国与欧盟直接对抗的局面。

  而中国航企也可能开展类似的对抗。欧盟要求每年3月份相关经停航空公司提交上一年度的碳排放量统计数据,中航协则正在联合国内航空公司,拒绝向欧盟提交该数据。

  有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各国航空公司都不向欧盟提交数据,到2013年其如何征收首年度的碳税,仍是一个未知数,如果在各方的抵制下无法完成税收,那么航海碳税的征收也必定不会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