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俄产业多轨合作破题在即 天然气合作冀新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01:09 来源: 北京商报

  以中俄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以下简称“上合峰会”)已经落幕,但俄罗斯总统普京所签署的十余项两国经贸合作协议却影响深远。“我坚信,中国经济增长不是威胁,而是能带来巨大贸易合作潜力,是我们的经济之帆。”此前再次就任俄总统的普京如是说,这一发言也预示着中俄真的开始要破解“政热经冷”的难题。然而,双方产业领域的合作前景到底如何,又该怎样打开突破口呢?

  能源

  历来能源都是中俄贸易中的重头戏,日前普京访华所签订的合约中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的议定书》(草签)、《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国际集团关于扩大电力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能源领域协议。

  普京在分析中俄能源合作时称:“中俄合作项目切实改变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整个格局。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提高了能源供应来源的可靠性和多样性;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意味着向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开创了新的出口销路。”

  与此同时,纷争已久的中俄天然气谈判也再次透露出利好迹象。6月6日,中石油官网发布新闻稿称,“陪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的俄罗斯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托卡列夫抵京后来到中石油公司访问。中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洁敏就开展能源合作与俄方举行了深入会谈”。

  众所周知,能源始终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绕不开的焦点话题。随着两国在很多传统能源方面合作不断深入,也让陷入僵局的中俄天然气谈判更加受到外界关注,可以说,这是中俄能源合作中的重中之重。虽然普京访华未如外界预测那样签订天然气供应协议,但业界普遍预测,中俄天然气谈判或将有所突破。

  专家观点:

  “天然气合作期待新模式”

  “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前景比较明朗和乐观,因为一直以来俄罗斯缺市场,中国缺能源,双方具有较大互补性。”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教授林伯强指出。对于天然气谈判何时能取得重大进展,林伯强认为,双方在价格上面真的存在很大分歧,所以僵持的局面很难打破。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普京访华后,中俄天然气合作可能采取一种新模式解决,双方可能会考虑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合作,共同开发资源、经营市场。

  但是,新的模式也刚刚开始研讨,预计中俄天然气谈判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总体来看,俄罗斯向中国输出能源的前景可期,在华份额也将不断上升。

  航空

  在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同时,中俄将联手进军大飞机市场的传言日盛。虽然普京在访华期间并未和中国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但业内普遍认为双方在飞机制造领域存在较大合作空间。

  俄罗斯工业贸易部长曾向外界透露,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和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的实施主体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研制基于“伊尔96”的新型长途客机。

  目前世界上长途客机主要由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公司生产。据介绍,在大飞机合作中,俄方将提供技术,中方则提供资金,飞机的生产制造环节将设在中国。目前,关于何时开始研制和生产新型飞机暂时尚不确定,但中俄双方计划首先研究两国航空客运市场方面的需求。

  相关资料显示,“伊尔96”研制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负责研制,第一架“伊尔96”原型机在1988年9月首飞,1993年投入商业运营。当时设计载客量约300人,航程约7000公里,竞争对手正是空客A330和波音767。但自推出之日起至今,受制于俄罗斯航空工业所面临的严重资金困局,“伊尔96”总产量仅为几十架,20年里大部分时间处于停产状态。

  专家观点:

  “不能用账房先生的视角去看待合作”

  “现在民航业内对于中俄合作开发大飞机的意见也很不统一,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弱弱联合,但我却坚信,中俄联合制造大飞机的战略意义大于经济,产业前景也十分光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应该看到,曾经欧洲多国合作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成立空客公司。而在空客成立之初,也遭受很多非议,但事实证明,只有在高科技领域联手,才能形成几大经济体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航空技术水平也并不弱,其真正缺乏的是市场,这正好是中国所强。“所以,我们不要用账房先生的视角去看战略意义的合作。中国要想在大飞机领域与波音、空客分庭抗礼,必须要多条腿走路,寻找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 王湘穗说。

  旅游

  2012年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中俄旅游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和俄罗斯联邦旅游署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也成为普京在华签署的一大颇引人注目的协议。除此之外,万达集团日前也宣布,拟联手泛海集团投资30亿美元开发俄罗斯北高加索旅游业。这不仅是又一中国企业投向海外旅游市场的重大项目,也是中俄旅游业的最近一次牵手。

  根据最新数据,2011年,我国公民首站赴俄人数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80万,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客源国。与此同时,俄来华旅游人数接近254万,同比增长7%。

  但是,中俄双边旅游交流也遭遇到一些困难,如中国游客对俄方接待条件的抱怨、通关时的漫长等待、乘坐夜行列车时的财产被盗,以及保险与救援机制衔接不当导致游客和旅行社利益受损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公民赴俄罗斯旅游的积极性。对此,俄罗斯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以往,中国游客在乘坐火车从莫斯科前往圣彼得堡途中确实遭遇了一些财物失窃事件,这主要是由于旅行社贪图便宜选择乘坐慢车所致。这些慢车停靠车站多,乘客人员复杂,安全系数不高。近年来,随着游客更多地选择高档快车,盗窃事件已鲜有发生。可以预计,接下来中俄旅游产业也将驶入“快车道”。

  专家观点:

  “如何吸引年轻人是中俄旅游的重点”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中俄旅游未来合作前景很广阔。目前,俄罗斯来华旅游者主要分为两部分,一种是以购物、做生意为主的商务游,另一种是海滨度假。而中国游客选择俄罗斯主要看中其异域风光 、价格便宜、交通比较便利等。“我们还注意到,现在很多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受苏联文化影响比较深,对俄罗斯也非常向往。这部分特殊人群在中国赴俄旅游者中占据不小的份额。” 刘思敏分析。

  此次普京访华,中俄签署了旅游领域的合作协议,这显示出双方对旅游业的重视。但俄罗斯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和服务品质,不能光靠中老年特定人群,而是应吸引更多的中国青年人,这才能推进中俄两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商报记者 肖玮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