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比亚迪官方回应未撤营销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09:28 来源: 南方日报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是深圳的城市名片。新华社发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是深圳的城市名片。新华社发

  官方回应:只是人事调动,为了提高效率

  南方日报讯 (记者/曲广宁)近日,媒体报道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裁员计划,裁员比例高达70%,昨日记者就此消息向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求证,比亚迪汽车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回应称只是销售公司正常的人事调动,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此后李云飞的这一说法得到比亚迪官方的认可。

  近日,部分已经离职员工在微博(http://weibo.com)上发牢骚曝光深圳比亚迪正进行裁员。后据经济观察网消息,从8月29日起比亚迪启动庞大裁员计划,此次被裁员的主要是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裁员比例高达70%,其中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并限定9月30日前全部辞职,其他部门的裁员也有可能在随后启动。据比亚迪的一位员工透露,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裁员的目标是把2600人裁到800人,第一步先裁1000人,其他部门的裁员将在随后启动。

  深圳比亚迪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和深圳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名片,目前在深圳已投放的纯电动出租车比亚迪e6也在路面行驶近1年,1年中运行状况良好,单车行驶里程已经超过13万公里。这家深圳公司也曾因股神巴菲特的入股而名声大噪,去年巴菲特到访中国还专门出席了比亚迪的经销商大会。

  业内人士分析,此时比亚迪裁员或与其上半年业绩不够理想有关。据了解,除去在港股市场——比亚迪股份已经从最高85.5港元下跌到十几港元——表现不好外,两月前A股上市的比亚迪在201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也并不理想,其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7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4.21亿元大幅下滑88.63%。而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了净利润2.67亿元,这意味着比亚迪在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仅为862万元,低于去年第三季度的1134万元,创下了2003年涉足汽车领域以来最差的季度业绩纪录。一个月前,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也宣布离职。

  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比亚迪也传出正在进行裁员的消息,当时有媒体报道比亚迪裁员的主要也是销售部门,并且也是大幅裁员,部分销售部门已裁撤2/3人员。

  不过对于比亚迪裁员的消息,比亚迪方面一直未有官方和权威的回应。比亚迪汽车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回应称“只是销售公司正常的人事调动,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人员调动只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销售服务水平,提高内外部工作效率”。昨日,记者求证比亚迪方面,李云飞的此番回应得到了比亚迪方面的认可。

  记者观察

  “比亚迪式错误”不是个案

  比亚迪再次陷入了舆论漩涡。

  从前天开始,有关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在微博上疯传。来自比亚迪内部员工的爆料,尽管被官方辟谣称只是正常的人事调整,但掩盖不了比亚迪转型的阵痛。

  实际上,在此前车市“黄金十年”的发展中,本土汽车商普遍陷入到以市场为主要抓手的“粗放式增长”中,从2009年开始的大规模政策刺激,更加剧了这一趋势,现在则到了修正策略、回归产品和品质原点时候,并必然带来阵痛。比亚迪只是一个典型案例。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正处在转型期的比亚迪进行内部调整是必然的,而这个过程中涉及人员调动、辞职员工补偿等方面,并被不满或离职的员工在网络上加以宣泄和渲染,进而形成一个爆炸性的事件。

  无风不起浪。今年8月初,比亚迪汽车创业元老、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宣布辞职,成为比亚迪迄今最重要的人事变动,也预示着比亚迪内部调整的深入。“由于我个人的急功近利,误导了公司及销售团队。我定的策略对商家苛刻。我要求过高,团队压力过大后管理渠道用力太猛。伤害了经销商朋友。”夏治冰在离职后对其任内扩张策略进行了深入检讨。这就不难理解比亚迪此次的“裁员门”风波,为何率先发作于营销部门。

  “这只是比亚迪将持续较长时间的内部调整的一角,路线的变更必然带来这种动荡。”张志勇认为,汽车销售部门是过去比亚迪的核心,比亚迪汽车的发展就是采用“以销售为抓手”的短期模式,现在需要回归到以产品和品质为根基的长期模式。而包括制造上的“垂直整合”、生产线的“人海战术”也将被修正,由此还将引发更多的人员裁减。

  整个汽车行业中,“比亚迪式错误”非常普遍。张志勇认为,2000年以来刚性需求释放推动车市进入“黄金十年”,以及前两年的普惠性政策刺激,使实力不强的本土车企纷纷偏离以品质和管理为核心的正道,而是向市场倾斜,大举扩张销量和产能,忽视了品质性的增长。“这种模式从长期看都难以为继并伤及企业自身。”

  自主品牌的份额下滑,归根结底还是汽车企业自身实力不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不足。自主品牌的发展光靠政策是绝对不行的,一定要着眼于提高自身的品质和服务。正是在此背景下,包括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本土汽车企业,纷纷进入艰难的转型。今年的车市深度回调,对本土企业来说,因此可以说是一个修正粗放式发展战略战略、深入转型的机会。

  南方日报记者 陈志杰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