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渤海溢油事故中康菲公司三宗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4 05:40 来源: 红网-潇湘晨报还原渤海溢油事故中康菲公司“三宗罪”:违规操作、自负自大、毫无责任心
康菲,你不能再欺骗下去了
国家海洋局日前对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做出了认定,认定康菲公司“没有尽到合理审慎作业者的责任”,“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属于责任事故”。 暂且不提溢油事故发生以来,康菲公司作为责任方,在事故处理和信息公开方面的漫不经心、遮遮掩掩。我们且来随着本次事故联合调查组专家的描述,将目光转回到3个月前的蓬莱19-3油田,看一看康菲公司是如何在“有章不循”、“自负自大”和“毫无责任心”的开采作业中,一步步将溢油这个可怕的海洋梦魇带到我国领海中的。据新华社电
A
对断层违规统一注水
“就像一个人脑部血管堵了一部分,形成脑血栓,最终脑溢血。”
资料显示,渤海油田属于盆地构造,其地质油藏特点是构造破碎、断裂发育、油藏复杂。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表示:“构造破碎、断层发育,这种结构特点的地层封闭能力差。就好比一个摔碎了又拼接起来的杯子。装一些水没问题,装多了,水就会从缝隙渗出来。”
1999年5月,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在渤海湾发现了蓬莱19-3海上油田,并成为该油田的作业者。2002年12月,油田投产。
“渤海油田的油,普遍油质较稠。要开采这种油,就要采取向地层中注水的方式,增加地层压力,石油才能顺利通过油井被‘挤’出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主任温珍河说。
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闯下大祸的B23号井就是这样一口注水井。根据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油田开发方案,B23号井应采取分层注水的作业方式,也就是根据地层压力的不同,来区分每一层的注水压力和注水量,防止地层压力不一形成超压乃至地层破裂。然而,调查组专家们查阅康菲公司作业记录时发现,油田作业者们并没有遵守这一操作规程。
“我们发现B23号井采取的是笼统的注水方式,同时向各个地层注水。”温珍河说,“有的地层连通性好,有的差一些,压力不均的情况下,造成了地层超压。”而超压的油层边上,恰恰有一个断层,于是巨大压力之下的原油终于找到了出口,通过断层直达海面。
“就好像一个人脑部血管堵了一部分,形成脑血栓,最终脑溢血。”陈先达说。
康菲公司的作业记录显示,6月2日,B23号井的注水量从3700多桶增加到6000多桶,井内压力却出现了下降。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出现,作业者理应有所警觉,但高注水量的注水作业却继续维持了七八天。
6月4日,溢油爆发。6月8日,溢油点被发现。
B
压力下,石油冲入注水用的井致井涌
“这完全就是违规作业造成的,根本不能算是意外事故”
相比B平台,康菲公司在C平台犯下的错误更让人愤怒。
根据油田开发方案,C平台采用的是世界先进的岩屑回注技术开采石油。岩屑回注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在我国则是首次使用。C25号井就是这样一口岩屑回注井。
C25号井的施工遭遇到了一点“小小的尴尬”,钻头还未到达目标深度,就再也钻不动了。
“康菲公司在未进行论证的前提下,连续两次仓促决定将回注深度上移。”陈先达说,“第二次上移后,回注区域已经非常靠近油层。随着岩屑不断回注,油层中出现了一个高压区域。”
溢油事故发生前夕,因为嫌采油速度太慢,康菲公司决定在C平台再打一口编号为C20的注水井,进一步增加油层压力,提高采油效率。
正是这一口被期待用来增加石油产量却先天不足的C20号井,打穿了C25号井制造出的油层高压区。石油在巨大压力下冲入原本用来注水的C20号井,又从井口喷出,造成了海洋石油开采中最大的灾难——井涌。
“这完全就是违规作业造成的,根本不能算是意外事故。”温珍河评价说。
C
心存侥幸,缺失责任心
“康菲公司或许觉得你不会来监管施工细节,才敢这么做”。
“我很难理解康菲怎么会犯下这些错误。”陈先达说,“作为海洋石油开采的作业者,这些做法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他们完全是出于侥幸心理而为之。事实上,这是一场完全可以预防的常规事故。”
“康菲公司在这个区域开发已久,自认为经验丰富。”温珍河说,“他们觉得在一个不大的区域内同时下去五六十口井,浅一点的确有利于控制,也比较好操作。就这样懵懵懂懂打了那么多口也没事,大概就觉得这样做是很安全的。”
随着事故原因的逐渐清晰,蓬莱19-3油田中部分钻井和地质断层的关系无法不让专家们感到担心,而接下来康菲公司受命进行的自查结果也证实了专家们的忧虑。整个油田中,明确为“有风险”,以及“无法确定风险”的钻井数量,达到29口之多。
开发方案、环评报告……诸多施工中必须要用到的参数,康菲公司统统抛到了一边。而石油开采过程中严格的施工记录制度,使得要监管这样的行为并非难事。但专家说,大多数监管者觉得这样容易被“抓现行”的错误不会有人去犯,也就普遍未将其作为监管重点。
“估计康菲公司就是觉得你不会来监管这些,才敢这么做。”一名专家谈到这里,摇了摇头。
蓬莱油田未完成封堵溢油
康菲回应:我们就是骗你的
8月31日,康菲公司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总结报告,声称已经完成“两个彻底”的要求。但据央视记者9月2日报道,事故现场仍有明显浮油,海面还有大量船只在进行清污作业。对此反差,康菲作业方表示,“我们就是骗你的”。
昨日,央视记者跟随海监部门到达事故现场后看到,在B、C作业平台两边,仍有大量船只在抓紧工作,现场仍有明显浮油,海面进行清污作业的船只达到20多艘。
康菲此前多次宣称已经永久封堵溢油源,但8月31日“大限”已过去两天,目前仍能明显看到溢油未尽的海面和依旧忙碌的清污船只。针对这样的前后矛盾,康菲作业方解释称,由于天气原因,造成油污回收延时,康菲目前还在持续做探摸回收。
对于既然声称延时,为什么在8月31日又宣称已经完成“两个彻底”要求的质疑,康菲作业方却表示,“我们就是骗你的,骗你的”。
对此,中国海监北海总队副总队长林芳忠认为,这说明康菲公司对溢油认识不清,态度不端正,处置不力。并表示,只要海上溢油不根除,应急监视监测就不会停止。
中海油:
将加大对康菲的监管
综合新华社电 国家海洋局2日作出了责令康菲公司执行蓬莱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等决定。对此,中海油3日表示,尊重并将坚决执行国家海洋局的决定,同时将积极推动建立海洋环境生态基金,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中海油还表示,将加大对康菲公司的监管力度,督促康菲公司坚决执行国家海洋局的决定;全力支持、协助康菲公司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深化国家海洋局“两个彻底”要求的落实;督促康菲公司尽快制定泄压及封堵溢油源的作业方案,组织专家审查,确保方案的科学、合理、安全;重新修订蓬莱19-3油田开发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时间向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事故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在公司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此外,中海油将积极推动建立海洋环境生态基金,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更好地承担起相应责任。
中海油总经理杨华表示:“公司将就国家海洋局的五项决定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同时积极研究建立海洋环境生态基金方案。及时发布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
评论
“康菲”,你不能再玩欺骗了
据新华社 几天前,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几麻袋的报告,用以证明渤海溢油事故实现了彻底封堵溢油源。结果,国家海洋局经过核查,认为康菲公司的报告“毫无诚意”,根本没有封堵住溢油源,责令其必须在蓬莱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
这次,康菲公司又玩砸了。自6月初发生渤海溢油事故以来,康菲公司的所作所为,越来越难以让公众接受。
康菲公司在信息披露上遮遮掩掩,损害了群众的知情权。这次渤海溢油事故披露,最早始于网络。当国内媒体追踪报道时,肇事者却集体失声。直到7月初,肇事方之一康菲公司才首次回应,并口口声声说:“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事后证明,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公开的说谎。
康菲公司在事故处理上弄虚作假,环境损失难以估量。从事故发生到8月上旬,康菲公司对海底油污勘测、海底泥浆清理工作却一再延迟。就此,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曾责成康菲公司向公众和政府作出说明和道歉。直到9月初,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的工作,仍然无法按期完成。
康菲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缺乏诚意,必将自毁声誉。深海石油钻探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本性与最大限度降低公共利益的损失,必然存在冲突。但是,企业也是社会公民,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一个不能履行承诺、不服从监管、不对人民负责的企业,必然丧失诚信、自毁声誉;一个被公众唾弃的企业,必然不会有发展、不会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