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ST海龙降级之痛 违约风险骤升信用再遭质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23:04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陷入资不抵债窘境的ST海龙(000677),其主体和债项评级再度降至“冰点”。19日晚,全国主要资信评估机构之一的联合资信披露,鉴于ST海龙目前信用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债务违约风险显著上升,决定将其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调整为“BB+”,评级展望维持“负面”;同时将“11海龙CP01”的债项信用等级由“A-2”调整为“B”。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11海龙CP01”由此成为目前短融现券市场上除集合债券外,信用评级最低的发行人。同时,这也是继9月16日对ST海龙级别下调后,联合资信采取的进一步降级措施。而前者接连两次遭降级,仅时隔短短3个月。

  重组搁浅评级再降

  上一次,联合资信将ST海龙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调降至A-,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今年首例主体信用评级遭调降事件,由A+直降至A-更是罕见。

  此番再度下调评级,显然缘于ST海龙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联合资信指出,下半年以来,该公司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其收入规模严重萎缩、现金流状况恶化、负债水平显著上升、亏损额较上半年进一步扩大;另外,大股东与中国恒天集团的整合尚无实质进展;该公司于12月9日披露会计差错更正公告,显示其历史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重大瑕疵。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9月,ST海龙负债总计高达74.4亿元,总资产为71.94亿元。目前所有者权益为-2.46亿元,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评估时主要考虑到ST海龙目前的情况,比如重组等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外部实质性支持尚无实质进展。”出具上述报告的联合资信分析师张成对导报记者表示。

  20日,ST海龙证券部人士表示,“由于刚刚下调,影响还未显现。但从短融业务来看,或许会造成一定阻力。”

  根据ST海龙8月底发布的公告,中国恒天集团将在潍坊市设立独资公司,将借此尽快与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协议,以开展委托加工方式促进公司正常运营及职工稳定。但12月19日,ST海龙却披露,“上述委托加工协议尚未签署,公司已提请潍坊市政府、中国恒天集团尽快签署相关协议。”

  事实上,尽管往年偿债记录良好,但由于重组不确定,ST海龙的评级再降似乎并未出人意料。而下一步联合资信能否为其调高等级,无疑需要视其重组情况而定。

  相关方“引火烧身”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1-9月,ST海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1亿元。同时,其盈利能力堪忧:至今年9月,其营业利润率为-0.09%,资产负债率也高达103.42%。此外,该公司前3季度收入规模同比大幅下降,为29.99亿元,利润总额为-5.75亿元。

  在联合资信看来,ST海龙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重大瑕疵,“11海龙CP01”发行时所依据的2008-2009年财务数据与今年12月9日调整后的财务数据差异巨大,“暴露出公司在规范运作、财务核算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

  随着ST海龙深陷“降级”之痛,与之有关联的相关方,或遭受“引火烧身”的尴尬后果。

  导报记者获悉,ST海龙于4月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4亿元1年期短融,即“11海龙CP01”,由恒丰银行担任主承销商,票面利率为5.80%。在该短融的募集说明书中,ST海龙表示,拟用约1.7亿元补充生产、经营过程的营运资金;拟用约2.3亿元偿还现有银行贷款,降低公司银行贷款规模,优化融资结构。但事实上,ST海龙却将3亿元用于偿还恒丰银行承兑汇票,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由此,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9月底发布公告,指责ST海龙在“11海龙CP01”发行注册及存续期间,存在未真实、准确披露重大信息及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未事前向市场披露等行为,决定注销其短期融资券剩余2亿元注册额度。

  饶有意味的是,恒丰银行在ST海龙的违规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耐人寻味。虽然未受到监管机构明确批评,但在业内看来,恒丰银行难脱干系。而此次ST海龙再次被降级,且面临很大的违约风险,恒丰银行也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无独有偶。与ST海龙的合作,也将新农开发(600359)拖入了泥沼。

  本月14日,新农开发披露,根据山东证监局整改要求,ST海龙对此前数年的不实财报进行了更正。由于涉及联营公司新疆海龙化纤有限公司,新农开发也将不得不对财报进行修改。

  但在调整财报后,去年归属于新农开发的净利润为-995.89万元,将由盈利转成亏损。此前,新农开发已预测今年全年可能亏损。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其他补救措施,新农开发将直接“披星戴帽”。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