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再谈机器人战略:5-10年自动化工厂投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01:32 来源: 东方早报早报记者 李跃群
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317.TW,鸿海精密)董事长郭台铭昨日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称,未来5-10年内,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将有首批全自动化工厂投运,用自动化尽量取代单调重复的组装工作。
鸿海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有着上百万的工人。此前,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结构变化等困境,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在大陆地区的工厂进行了数次加薪,并将工厂迁往劳动力充足的内陆省份。不过即使如此,上述内陆省份的新工厂仍未能招到足够的工人。
去年8月,富士康宣布,未来3年在组装工厂中部署100万台工业机器人。当年11月,郭台铭明确:2012年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
而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目前全球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总数接近110万台。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未来可能突破100万台,不确定的只是时间问题。”瑞士ABB集团北亚区和中国公司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部负责人顾纯元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
ABB是鸿海集团自动化机器人的重要提供商,前者提供的自动化机器人在鸿海集团生产iPhone以及iPad时均有应用。所有苹果公司的iPad产品的打磨,都是由ABB的机器人在做。
郭台铭昨日说,鸿海在自动化领域一直领先同行,从苹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电视框架基座和导光模块,鸿海希望全以自动化设备完成生产,并将对装配线员工进行培训,希望将他们升格为产品设计人员或工程师。
机器人取得成本和技术的突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机器人只能用于生产线上的前端工作,而富士康的核心是后端的组装,机器人实际上能替代的工序不到50%。
控制成本,是鸿海力推自动化的一大动力。
“机器人生产的成本不会增加,只需维护费用,相对中国劳动力不断上涨的趋势,自动化的成本是可控的。”顾纯元称,“此外,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其可从事高重复性的工作,不会疲劳。”
“若机器人计划实施成功,富士康将突破对人工需求的天花板而实现全球化布局。”富士康一位具有国际经验的台籍人士此前曾向媒体称,物流是代工企业另一块重要成本。
准确、动作一致性是另一优势。目前光伏产业中也正在进行着自动化替代的进程。一位光伏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称,使用机器人之后,产品成品率更高,而且可针对每一台机器人进行校准。工人相对流动性较大,技术动作难以做到标准化。对每件产品的质量把控也难以回溯到每个环节。而这恰恰是自动化机器人的优势。
不过,光伏产品相对iPhone、iPad等产品要简单得多,而且更新换代更加缓慢。对于一年一更新的iPhone与iPad而言,自动化机器人是否存在劣势?对此,顾纯元称,“在新产品发布前,机器人动作程序的工作可以前期介入,针对新的样机进行调试,这要更新程序,成百上千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就可以立刻更新。而使用人工的话,需要一个复杂而繁琐的培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