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乱收费暴利超过石油烟草 储户总挨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15:45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案例:开户汇款比未开户还贵

  网友刘先生向羊城晚报记者抱怨,去年年末,他用招商银行账户给外地朋友汇出10300元(对方也是招行账户),发现手续费收了51.5元。以他十多年的汇款经验,他断定招行多收了1.5元———这类汇款应是50元封顶。

  去查收费标准,发现他所用的是“异地快速汇款手续费,千分之五,上不封顶”;另外还有“普通汇款(未开户)手续费,千分之五,50元封顶。”

  刘先生奇怪了,为什么他不适用后者?工作人员称,前者是招行客户使用的,后者是没有招行账户的客户用的。

  这是什么逻辑,刘先生不明白。在银行开了户,服务费居然比没开户还贵?记者致电招行客服热线,对方表示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新增了一种电汇渠道,1万元内手续费只要5.5元,但到账需要一两个工作日。”

  数据:收费项目7年暴增10倍

  据武汉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7年后变成3000多种,暴增10倍之多。去年银监会经过摸查,认为不少收费项目虽不同名,实质却是一样,合并后整理出1000多种收费项目。

  如此繁杂的收费体系给银行带来巨额创收,同时也让老百姓感到理解困难。

  “银行跟消费者签订服务合同,必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著名律师朱永平说,目前银行的收费项目太不透明。

  一名国有大行支行负责人透露:“银行签订合同都留了后路,有免责条款,以后银行有权调整收费项目。”

  这就使银行开辟新收费项目时,原有客户很难有效反对。例如数年前银行开始征收小额账户管理费,不少老客户事后才发现多年不用的账户被扣了钱,但无法指责银行。

  监管:干打雷不下雨

  近年来银行利润暴增,除了利差因素,也有收费业务大幅增长的因素。

  要动这块奶酪可不容易:2010年,央行、银监会、发改委曾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收费作出诸多限制,然而此后一年多里不见下文;直至前几日三部委公布同名的“管理办法”,仍是“征求意见稿”。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内容比初稿要温和不少———不提反垄断,不提减免费用,银行新增收费只需向上级“报备”,并提前公示即可,这被解读为“反为高收费大开绿灯”。(详见2月13日羊城晚报A12版《三部委规范银行收费新规 被指反为高收费打开绿灯》)

  新法规只闻雷声不见雨,至今银行业还在使用2003年的法规,数年间饱受问责的收费项目也雷打不动。

  成本:多年秘而不宣

  在公众高呼收入跑不赢CPI的同时,银行的利润增幅却比CPI还快10倍!目前已预告2011年业绩的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深发展,其净利润增幅都超过50%,大幅跑赢4.5%的1月CPI。

  最让公众不满的是,银行开征惹民怨的收费项目时,每每拿成本说事,但其成本却从未对外公布过。

  2006年前后,多家银行纷纷开收“小额账户管理费”,对日均余额低于一定数额的账户,每月(或按季度)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一年高达12元。其理由有二:小额账户占用了银行管理资源;收费是为了促使消费者更合理地管理账户。

  有人质疑:管理一个银行账户,尤其是不少“睡眠账户”需要多大成本?再说,这成本不已含在10元的年费里了吗?办一份“存款证明”20元,买一分“移动数字证书”60元、打印几张账单10元……这些业务成本有多高?

  中央财大教授郭田勇认为,针对一般公众的基础性收费,银行应当坚持“微利”原则。但在成本不透明的情况下,公众无法体会到“微利”。(图/CFP)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