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减速将给中国带来怎样挑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08:43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记者 刘熠 谢梦   

  2月6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在会上说,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的经济状况值得关注。经济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

  而几乎在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日发布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8.25%,较去年9月的预测下调0.8个百分点。同时,IMF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平均通胀率为3.25%左右,但不会硬着陆。报告预计中国今年投资增长率约为9.4%,消费增长率约为9.6%,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下降至-0.9%。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主席李晶近日表示,虽然一季度中国经济有趋缓迹象,但年GDP增长率基本能达到8.4%。

  IMF等国际机构对中国GDP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在2012年1月8日—13日全国地方两会期间,从各地陆续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各地今年预期的经济增速则相对保守,比2011年的实际经济增速低2个百分点左右。

  无论是国际组织的预期,还是各地政府纷纷给经济增幅“降温”,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会给地方民生、地方债带来哪些挑战?又会给我们广东中小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话题,南方日报经济圆桌栏目特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彭壁玉、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余甫功等嘉宾为读者进行解析。

  本期嘉宾

  林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彭壁玉: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余甫功: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话题1

  各地经济预期增幅为何调降

  南方日报:来自今年地方两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广西、重庆、河北、河南等地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对于2012年的增长目标,各地预期的增速都比2011年的实际经济增速低2个百分点左右。您认为各地纷纷调降增幅预期所考量的原因是什么?地方发布的这次信号将会对今年经济的哪些领域产生哪些影响?

  林江:预期虽然下调但实际GDP增幅有可能超预期

  我认为各地纷纷调降增幅预期的考虑因素有这么几点:首先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是稳中求进,不希望把GDP的目标放在太突出的位置,以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那么地方政府即使不愿意,也要跟随中央政府的基调和步伐来下调经济增长的目标;二是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压力,可以让地方政府歇一口气,来认真思考产业升级转型的问题,地方政府也乐于这样做;第三,有些省区虽然下调了2012年的经济增幅预期,但是地方官员可能坚信,实际的GDP增幅最终还是会超过预定的目标,到时候可以带来意外之喜;四是有些省区可能确实看到2012年全球和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而主动下调经济增长幅度,一方面引起全社会对于全省(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向中央政府表示,因经济增幅下调可能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的困难,于是向中央政府争取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彭壁玉:调低增幅主要是为调结构、惠民生

  这次地方纷纷调降增幅,我想主要还是为了调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从某种意义上牺牲了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侧重,今后地方应该更多倾注于公平,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投入,这些产业虽然对GDP贡献不大,但对完善国家经济产业结构,维持经济稳定性、平衡性很有好处。而受调低增速预期影响的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等粗放型的产业,而对科技、教育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将会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余甫功:预期归预期,中西部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地方调降增幅首先是国内经济增长趋势使然。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国内经济增长本身的动力减弱,加上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支撑高增长的条件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同时,政府不再单纯关注经济增速,而开始注重效益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国家层面的增长率回落,而通常地方政府经济增长与国家整体发展思路一致,适应国家发展政策的调整,地方也会调低增幅预期,这同时也是为自己保留余地。但是预期归预期,中西部地区的增长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超越东部增速,甚至可能比实际预期的还高。就今年来看,整体趋势是投资减速、消费趋稳,民生将会有很大改善。

  话题2

  南方日报:降低增速的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也成为本次地方两会的主要基调。调降增速对调结构能否起到一定推动?在4万亿带来的投资驱动过去之后,您认为未来增长将靠什么驱动?有人认为,2012年,除了“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建设外,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将成为维持增长的主力军。对这个观点如何看?

  林江:新兴产业有可能成为维持增长的生力军

  在4万亿带来的投资驱动过去之后,我认为未来增长可能要靠内需拉动,但内需涉及收入分配制度、社保制度建设、医疗制度改革以及消费者个人信心、中小企业对未来前景的信心等非常复杂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或许仍会陷入“路径依赖”的传统思维上去——最终还是靠投资拉动。

  当然,2012年,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有可能成为维持增长的生力军,可是变数也不少:首先,谁来充当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的载体?是民营企业,还是国企央企?其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行业既需要人才,也需要市场,而要把人才、市场、技术、管理等资源整合起来,靠的是制度创新,尤其是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仲大军:新兴产业难担大任,经济驱动由民生主导

  我认为未来主要依靠技术和效率的提高来保增长。传统的增长方式靠资源大量投入,结果增长的可能还不如投入的多。比如花100万建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值50万,这种增长方式势必被淘汰。降低增速,在质量上下工夫,动用同样多的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减少浪费性投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真正的经济增长不是靠多挖煤、多耗能,而是要提高效率,进行科技创新。但新兴产业很难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军。毕竟环保、节能,本身投入不会太大,经济效益不会太明显。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我想最有可能的应该是与民生相关的产业。

  彭壁玉:更多扶持盈利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投资仍是很重要的途径,但重要性会降低,会更加重视消费提振内需。我认为未来应该把投资倾斜到与民生相关的附加值高的产业,提高盈利水平,从而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增加收入,促使消费水平提高。新兴产业将是未来很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不是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该大力扶持,应更多扶持盈利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根据全国各地资源特性与抗风险能力的不同,进行差异化选择。

  余甫功:新兴产业和民生投资将成热点

  稳定将是今年发展的基调。调低预期不一定实际发展速度就会降低,应该说更多的是追求更为稳定的增长。而且调结构不是短期行为,短时间内看不出调低增速预期对调结构的影响。4万亿造成的产能过剩,增加了调结构的难度,未来在投资这块,一要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实现新的增长,二要加大对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三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加大保障房建设弥补房产回落,总体来说,投资会趋稳。而在消费这块,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新兴产业会成为维持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此外教育、医疗、保障房等民生领域也将成为未来的投资热点。

  话题3

  调降增速对中小企业影响几何

  南方日报:去年,浙江省温州、宁波等地相继出现企业主涉足民间借贷“跑路”事件,此外,部分中小微企业出现倒闭停工等状况。因此沿海各地对实体经济的重视非同一般,纷纷表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完善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领域集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调降了经济速度,是否有利于在此大背景下缓解中小企业的压力?广东如何借大环境有效应对?

  林江:广东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营造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

  对于缓解中小企业的压力,能否真正奏效还取决于现有的银行信贷政策是否会放宽,如果不会放宽,让银行在现有的资金额度中腾出资源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体经济,难度会很大。同时还要看今年虚拟经济进展的程度。

  作为中小企大省的广东,应该充分利用当前股市、楼市还不是太好的时机,趁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去,而如何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积极投资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将成为2012年广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其实,广东的民间资金相当充裕,如何有效引导民间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抓住机遇发展中小企业的关键。当然这里涉及广东的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市场经济机制的创新。

  彭壁玉:反过来看,中小企业经营难才导致经济增速下降

  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首先是中小企业市场萎缩,面临资金压力,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开始倒闭,尤其是对广东这种中小企业主导型的省份,才导致经济增速下降。目前中小企业过分同质化,抗风险能力差,融资途径少,没有多少实体资产可供抵押,政府应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培育一些大型企业促进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并建立服务、技术或资金等方面的公共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余甫功:中小企业发展与调降增速无关,跟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我认为调降增速跟中小企发展没有直接联系,中小企业的发展跟成本上升、市场萎缩、资金紧张等自身经济环境有关。不过,中小企业的资源常被大项目挤去,如果说调低增速,控制了大项目上马数量和规模,从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从这个角度看,调降对中小企业还是有帮助的。

  广东的情况跟江浙不同,广东中小企业多是外向型,因此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靠产业和市场的转型,做出品牌,转向内销市场,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

  话题4

  地方债风险会不会因此集中爆发

  南方日报:从本次两会已公布的地方经济运行数据和2012年的各项任务的量化指标,各地均称今年形势复杂艰难,随着今年民生工程投入的加大和地方偿债高峰期的到来,经济增速预期调低,会不会导致地方债的风险集中爆发?

  林江:“稳”和“进”如何有机结合考验官员智慧

  一方面是减收,即政府推行结构性减税;另一方面则是增支,即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支出投入到民生工程上去,同时还要面对地方偿债高峰的到来。因此,我个人认为,当前很多问题还是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以解决,这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稳”和“进”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这应该成为广东各地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需要考验地方政府官员的智慧。

  彭壁玉:政府应放开竞争性民生领域

  民生工程等民生领域的投资,除了依靠财政投入,还可以吸收社会资本哪怕是外资。民生领域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盈利性三类,政府应放开市场竞争性的民生领域,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单一资金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民生的改善和发展。

  余甫功:应对关键在于调整财政收支结构

  现在地方政府比较艰难,房产调控导致土地收入减少,土地收入又是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同时又要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地方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要从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是调整财政收支结构,这是最主要的减压途径。地方政府要减少公共项目等一般性投资,减少竞争领域、基础设施的投资,才能保证民生方面的投入。第二就是要转化职能,将部分职能交给社会承担,降低行政成本,提供政府运作效率。同时,国家也会通过不同层级的财税调整,如试点房产税、转移支付、允许发行地方债等缓解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的压力。

  新兴产业能否成为新驱动力

  话题5

  预期会不会因国际环境变化而变化

  南方日报:国外经济大环境改善不佳,欧美经济未见起色。您认为在这个时点上我们国内经济降速与外部环境有联系吗?您如何理解?

  林江:欧美经济如出现通缩,中央调整货币政策可能由稳健转为宽松

  欧美经济不景气,对我国来说并非全是坏事,如果欧美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依然不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欧美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而对我国的通胀威胁就不会即时产生,这样,中央政府于2012年调整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宽松的可能性会加大,如此一来有可能对于今年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个时点上,我国国内经济降速与外部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彭壁玉:降低增速,休养生息,国内将面临一个较长的冬季

  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高,出口下降对经济增幅影响明显,加上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受到打击,市场恢复将有一个较长的周期。这也说明国内经济增速结构本身就有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受国际环境不利影响,国内降低增速,休养生息,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余甫功:国内外双重因素叠加,经济结构调整期加速到来

  从经济运行的规律来看,中国经济经过10多年的高位运转,经济结构本身已到了调整时期,而国内经济尤其是广东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外部环境的不景气在这个时间节点爆发,加速了调整期的到来,使很多人对国内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普遍预测增速将回落到7%左右。我个人认为没有那么悲观,中国经济前10年靠人口红利和资源消耗带来的高增长本身就不具可持续性,5年后国内经济增速会下一个台阶,但我预期会在8%—9%之间,不会到7%那么悲观。整体上看,经济增速放缓,为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益腾出了更多资源,值得肯定。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