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国仍有近万只熊被活体取胆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13:22 来源: 北国网-半岛晨报

  16日下午,归真堂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为活熊取胆的过程。

  在归真堂办公室工作人员许先生的带领下,记者进到车间,黑熊们在里面嚎叫。黑熊脾气比较暴躁,笼子里头的会相互打架,“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那种痛苦的叫声”,似乎是怕记者误解,许先生在一旁解释。从门口走进里头,大部分黑熊安静地转悠着,不过也不时传来“嚎叫”声。“生产车间”的中间是走廊,两侧就是“胆熊”聚居的铁棚。两头或者三头一间,每一间铁栅栏外头,相应地连接着一个可以容下一头黑熊的铁笼子。此时,一男一女两名工作人员不声不响地带着一套“取胆”工具站到了门口,在打开铁笼和黑熊睡觉的铁棚之间的闸口后,一头黑熊自己钻进了铁笼中,凄厉地嚎叫起来。叫上几秒后,工作人员将铁盒内盛放的食物放了进去,黑熊立即安静了,贪婪地吞食起来。在黑熊进食的过程中,女工作人员先用镊子拿棉花在黑熊肚子上擦拭消毒后,用一根长约十公分的钢管,“安装”到了黑熊的肚子上,黄色的胆汁顺着钢管流了下来。

  许先生提醒记者,在抽取胆汁时黑熊是否感到痛苦,可以通过观察黑熊的身体反应来得出结论。 “一天要抽取两次,如果黑熊感到痛苦,它不会自动爬进铁笼子里来进食。如果感到痛苦,黑熊的身体会有抗拒的反应。 ”

  在他的提醒下,记者仔细观察,被抽取胆汁的这头黑熊仍在贪婪吞食,身体反应比较平静。在二十多秒后,工作人员将钢管取了下来。

  记者所看到的整个抽取胆汁过程,都是该公司的现场“演示”,至于其他黑熊在“固定时间”是如何抽取胆汁的,记者无从知晓。 据《潇湘晨报》报道

  残忍的活熊取胆,一次又一次地拷问着人性的底线。目前中国仍有近万只熊,正在每天“生产”胆汁,这些熊被终生囚禁在铁笼中,腹部留着永不愈合的创口,以供人类随时的需求。那些已经疾病缠身无法再“生产”胆汁的熊,在养熊主眼中只是负担,它们最终的归宿,可能是一些人盘中的美食。这些曾经或者正在被取胆的熊,是否可能在饱受折磨后,得到安全和宁静的余生?

  本期阵眼

  据介绍,有的熊每天要被取胆一斤;

  在熊场熊的食物是玉米粉等饲料,而在救助站,它们可以吃到狗粮、水果,它们必须服用的药物也被拌进蜂蜜水里;

  很多取胆熊都患有肝胆系统的疾病,它们产出的熊胆制品能安全吗?

  当这些熊不能为主人创造财富后,它们最好的结局就是在病痛中苟延残喘直到死亡。

  现场目击 黑熊创口感染化脓让人不忍目睹

  一只黑熊刚刚被医生麻醉,正四脚朝天躺在地上,亚洲黑熊的标志——胸前一弯白色月牙状的白毛,优雅地展示给围观的人,同时,它腹部溃烂的创口,也残忍地暴露出来。

  医生用电动剃毛刀剃光了创口周边的黑毛,创口的样子让人不敢多看:黄色和绿色的脓液,弥漫在一根筷子头大小的管子周边,管子露出腹部大约三四厘米,体内的一截则直接通向黑熊的胆囊。医生来自四川龙桥黑熊救助中心,他们见过太多取胆黑熊的创口,所以很容易看出,这根管子插在黑熊的腹部已经很多年了。这些看上去脏兮兮的液体,有的是创口感染化脓的产物,有的则是黑熊的胆汁。

  围观的熊场工人一点也没有对这种场面感到震惊,他们用文登方言闲聊着,神态仿佛欣赏大戏。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些熊从未走出牢笼,在给熊取胆的时候,工人们早就熟悉了每一只熊腹部永不愈合的创口。

  森宝熊场位于山东省文登市的郊外,尽管位置偏僻,但远近闻名。这个养熊场在上世纪90年代创建,那是熊胆市场最为红火的阶段,顶峰时期熊场有取胆熊20多只。

  正在给黑熊体检的医生,来自挪威、英国、美国等国家,他们都属于“亚洲动物基金”,救助中国取胆熊,是这家注册在中国香港的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亚洲动物基金”在成都市郊龙桥镇,建了一座黑熊救助中心,森宝熊场全部10只取胆熊,将在接受体检后,启程前往2000公里之外的黑熊救助中心。

  “生产能手” 每天从熊身上取胆汁一斤

  熊场工人王青芳(化名)也一直在围观的人群中,但她始终没有明白,这些外国人千里迢迢把黑熊接到四川去,为的是什么。“在俺们这儿要吃有吃,要喝有喝,不知道去那边能不能吃饱,我还担心呢。 ”王青芳告诉记者,熊场的熊每天喂两顿,主要是玉米粉之类的饲料,与猪饲料类似。黑熊唯一的“营养品”是蚂蚁,当然,喂蚂蚁的目的性很强——黑熊吃了蚂蚁能产更多的胆汁。蚂蚁很贵,不到万不得已,熊场主是不会给熊喂蚂蚁的。

  关熊的铁笼,一字排开放在一排平房里,笼子下方的水泥地上做了一条渠,方便工人打扫熊的粪便。平房建了十多年了,年久失修,一只熊笼上方的天花板,欲塌未塌,被两根铁棒支撑着,但最终还是在熊们将要离开的这一天塌了下来,所幸没有砸到笼中的黑熊。

  “不疼,就跟病人接导尿管是一样的,拿个袋儿往管子上一接,一会儿胆汁就流出来了。 ”即使眼前黑熊腹部创口流着绿色的脓液,王青芳也不承认取胆会给黑熊带来痛苦,在她看来,取胆熊的命运,并没有外界所说的那样悲惨。或者说,她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熊就认吃的,给它吃点儿,它就不动了。 ”关于取胆,熊场工人觉得很简单,一位50多岁的工人告诉记者,熊场的取胆熊身上勒着“背心”,取胆的时候,工人用棍子穿过“背心”后面的铁环,把熊固定在笼中,熊就动弹不得了。再加上食物的引诱,取胆在工人们看来并不困难。

  熊舍一角堆放着铁“背心”,给取胆熊穿“背心”,曾经被国家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尽管工人们对使用“背心”的时间语焉不详,但从熊腰腹处黑毛被挤压的形状看,这些熊很可能在不久以前,还穿过“背心”。

  在这里一只熊一般每天取胆一次,取胆的次数和量,取决于熊胆制品的销售情况和熊的身体状况。一位工人指着被叫做“大黄”的棕熊说,过去每天从“大黄”身上取胆一斤,到去年年底之前,“大黄”一直在“生产”胆汁,它是熊场里体格最大的一只熊,也是“生产”能力最强的一只,而其他四五只熊,几年前就不再取胆了,原因是“不出胆”。

  悲惨结局 在病痛中苟延残喘直到死亡

  “亚洲动物基金”的朱柯介绍说,长年取胆,给取胆熊带来严重的疾病。在龙桥黑熊救助中心,取胆熊最常见的疾病,都发生在肝脏和胆囊。胆汁是由肝脏生成的,取胆熊的胆囊因长期取胆而发炎、形成肿瘤,进而引发肝脏病变,最终不再分泌胆汁。这样的熊在养熊主看来,就是无底洞一样的负担,当它们不能为主人创造财富后,它们最好的结局,就是在病痛中苟延残喘直到死亡。

  1998年,一家当地人接手了森宝熊场。文登及文登所隶属的威海市,有很多韩资企业,熊胆制品主要的客户就是这些外国人。“太贵了,当地人买不起。 ”熊场工人说。最近几年,一些韩资企业人员撤出中国,再加上海关加紧了对携带熊胆制品出境的限制,熊场的效益一天不如一天。

  如果没有救助机构接手,森宝熊场的这10只熊,不会有更好的命运,它们中仍能够“生产”胆汁的熊,很有可能再被贩卖到别的熊场,继续痛不欲生的生活。

  在“亚洲动物基金”创建人谢罗便臣看来,跨越2000公里的救援行动,意义不仅在于结束这10只熊的悲惨命运,更加重要的是,森宝熊场是山东唯一的合法熊场,带走这10只熊以后,山东就会成为又一个无养熊场的省份,这对于限制活熊取胆行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精神创伤 长年用脑袋摩擦铁笼、不停晃脑袋

  长年囚禁在狭小铁笼中的取胆熊,不仅身体上孱弱,精神上也往往很不健康。很多熊前额上有多处白色的老茧,高高地从黑毛中突出,这是它们长年用脑袋摩擦铁笼的结果。几乎所有的取胆熊,都有不停摇晃脑袋的动作,这样的状态被叫做“刻板行为”,实际上是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熊是凶猛的野生动物,按照天性,应该生活在树林里,当它们被囚禁,并且每天遭受取胆的折磨后,精神的压抑可想而知。

  对于取胆熊来说,龙桥救助中心可谓是“天堂”。龙桥救助中心创建于2000年,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取胆熊救助机构,前后共有近300只熊来到这里,目前存活的仍有176只。在救助中心里,每一只熊首先会得到专职医生的治疗,等身体康复以后,它们就可以在室外草地上玩耍,草地上有玩具、树林和伙伴。每天熊的食物是狗粮、水果等,它们必须服用的药物,也被拌进蜂蜜水里。

  尽管条件“优越”,但很多被救助的熊却没有机会享用。被送到救助中心的熊,绝大多数因为长年的取胆而疾病缠身,有的刚刚送到救助中心就死亡了。“2008年最多的时候,一个月里死了11只熊。 ”

  救助中心设计的救助能力是340只熊,与中国现有的近1万只取胆熊的数量相比,这样的救助方式,显然不可能改善所有取胆熊的生存状况,当然,这也并不是救援中心创建人谢罗便臣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当然是关闭所有的养熊场。 ”

  要达到这个目的显然是不容易的。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中国现有法规允许对黑熊进行经济开发,不管是养熊取胆,目的还是熊胆制品市场的存在,都是合法的。所以,谢罗便臣的“武器”,只能是靠改变公众和官方的观念,一边让公众拒绝熊胆制品,一边让官方收紧对活熊取胆产业的限制。“亚洲动物基金”的黑熊救助行动,从一开始就保持着与养熊业的主管部门林业部门的合作关系,在谢罗便臣的影响下,一些政府官员认同了她的观点,承认活熊取胆是一项过于残忍的行业。

  如果有熊场经营不善或者其他原因,希望将手上的取胆熊“脱手”,官方工作人员就会把信息告诉黑熊救助中心。这样,养熊户乐于找到“下家”并能获得一定的补偿,而救助中心也获得了他们救助的对象。

  目前生活在龙桥黑熊救助中心的大多数取胆熊来自四川省境内的养熊场,它们都是通过上述方式来到这里的。在近10年的时间里,有40多家熊场把取胆熊送到救助中心后,彻底停业并交出了养殖许可证。

  在顺利救助了200多只取胆熊后,谢罗便臣认为,有必要让拯救黑熊的观念传播到更多地区,并逐步地实现禁绝养熊业的目标。

  产品隐忧 很多熊都有肝胆疾病,熊胆制品能安全吗?

  人工养熊及活熊取胆的技术,最早是1980年由朝鲜人发明的,由于地缘接近,东北是中国最早开展活熊取胆的地区,也是目前为止养殖取胆熊规模最大的地区。到了1990年,活熊取胆从东北扩展到全国很多省份,成为一种发家致富的经济产业。

  龙桥黑熊救助中心2007年发布报告,在救助中心因病死亡的取胆熊中,37%死于肝胆系统的癌症,医生推测癌症的发生可能与取胆引起的慢性炎症、感染有关。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熊胆,很可能来自一只病入膏肓的熊,而且它患病的器官,正是分泌胆汁的肝胆系统。如果是这样,胆汁的卫生状况和所谓“药效”,着实让人担心。

  尽管活熊取胆为养殖户创造了经济收益,但残忍的取胆方式,还是让大多数人不能接受,活熊取胆很快被媒体曝光,引发了国内外的关注。一些动物保护组织也开始参与对取胆熊的保护,并呼吁政府彻底禁绝这一产业。

  2009年底,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亚洲动物基金”联合发起“无取胆熊养殖场”省际联谊活动,一共有18个省份的林业部门以文件或公告形式明确重申,本省(区、市)不再批准以养熊取胆汁为目的的各种养熊项目。

  作出公开承诺的这18个省(区、市)中,有一些从没开展过取胆熊养殖活动;原北京市林业局于2001年发出文件,在全市范围停止了取胆熊养殖活动;天津和甘肃等省份在几年前经过清理非法养殖活动,也实现了无取胆熊养殖目标。这18个省(区、市)是:北京、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贵州。

  因为有了这次承诺活动,黑熊救助项目有了明确的目标:让更多的省份成为无熊省“俱乐部”的一员,让活熊取胆行业逐步萎缩。森宝熊场10只取胆熊获得救助以后,山东成为又一个无熊省,谢罗便臣认为,这样的消息对于公众和官方来说,都有深远的影响力。据《新民周刊》报道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