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拉华州政府证实 温商收购大西洋银行属虚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13:08 来源: 南方日报如果不是他自己宣称,“以6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大西洋银行,改名为新汇丰银行”,之后,迅速被推举为温州市政协委员,“林春平”这个名字在温州商人群体里,还是寂寂无名。
但是,短暂的风光之后,泡沫终会破灭:林春平的“破冰之举”基本上已被证实为一场“国际玩笑”。
6日,潇湘晨报收到美国特拉华州政府的回函确认:林春平的美国新汇丰联邦财团在特拉华州没有金融牌照,并不是银行;此外,特拉华州也没有大西洋银行,美国新汇丰联邦财团与大西洋银行之间也没任何关联。
◎回顾
今年2月份,温州商人林春平宣称自己斥资6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大西洋银行,随后更名为“新汇丰银行”并于2011年11月11日试营业,每月盈利七八十万美元。
经国内媒体报道后,林春平一“购”成名,被誉为温州民间资本在金融业左冲右突10年却未有结果的一次破冰之旅。林春平迅速被推举为温州市政协委员。在2月温州两会期间,“中国春平集团”整版广告强势登陆温州主要报纸。
▶
国外
真相一
特拉华州“大西洋银行”不存在,“新汇丰银行”根本不是银行
林春平没想到的是,人们对于温州商人“收购”美国银行一事,表现出了浓烈的兴奋。
潇湘晨报的记者最先求证发现: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特拉华州政府网站上根本查不到林所收购的“银行”。之后一位旅居美国多年的华侨从特拉华州政府税务局调来的数据发现,“美国新汇丰联邦财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居然为零,也就是说,林春平“收购”的所谓的银行,只是一个影子。这位华侨分别给美联储、美国储蓄保险委员会、特拉华州银行监管处、美国特拉华州公司注册处等部门发了电邮,他们都一一回信证实。华侨痛心地说:“这是一场国际玩笑,一场骗局。”
6日,潇湘晨报收到美国特拉华州政府的回函确认。回函上称,“根据特拉华州州务卿办公室公司处以及特拉华州州立银行管理处获得的信息来看,这家公司(美国新汇丰联邦财团)在注册地特拉华州没有获得从事金融业务的批准。这家机构没有资格在特拉华州从事银行业务。”这封信还澄清了收购双方并没有关联。“没有信息证明二者存在任何联系。此外,我们能证实,特拉华州政府没批准过大西洋银行和大西洋储蓄银行作为银行机构存在。”
此外,美国特拉华州政府的来信中,还附上了“新汇丰”的年检单和报税单。据美国认证协会北京代表处专业人士刘超余解读,这份报税单显示,2012年2月26日是新汇丰的首个纳税日期,纳税额是常规纳税额的最低限度75美元,年审费为50美元,一共125美元,总资产为空白。
▶
国内
真相二
“几十亿产值的大集团”注册地不明,在温州只有3家小公司
人们不会忘记,2004年,一个叫做曾昌飚的温州商人宣称“整体承包朝鲜第一百货大楼”,在国内外也被炒得沸沸扬扬,当年9月13日,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深入朝鲜调查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于是,曾昌飚迅速被公众“忘记”。所幸的是,曾昌飚的“承包”案例没有造成很大的国际负面影响。而林春平的“收购”案,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正在慢慢发酵之中。
此前,林春平曾对中国网的记者宣称,“在没有这个银行之前,谁知道我一年做几十亿的产值?”
然而事实是:林春平挂名董事长的“中国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连林本人也说不出“在哪里注册”。温州市工商局、温州市国税局的网站上都只有“温州春平丽泰米业有限公司”这样的名号。
7日上午,人民网记者向温州市税务部门查证:林春平在温州注册成立的3家公司,“都是小公司”,企业创办以来,总纳税额为434083元(国税部分)。其中,纳税额最高的是温州双频实业有限公司28万元,春平丽泰米业有限公司的纳税额是149873元。当然,不排除林还向海外注册的公司缴纳了相应的税金。
昨天下午,记者发现,中国春平集团的网页已经无法打开。
综合潇湘晨报、人民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