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代表委员议实体经济发展路径 税负重等瓶颈待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2 08:48 来源: 工人日报

  发展实体经济五大瓶颈待解

  如果实体经济的“翅膀”太沉重,将很难飞起来

  本报记者 赵翔 于宛尼 沈刚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展实体经济的话题,引发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热议。

  那么,如何发展实体经济?代表委员们在建言献策中纷纷呼吁,当务之急要破解效益下滑利润低、税种多税费负担重、融资难流动资金紧、功利氛围不利自主创新、多道门槛有碍公平等五大瓶颈。

  瓶颈之一:效益下滑利润低

  “相比传统制造业利润仅在3%到5%,投资利润高的新领域是企业逐利的本质需求。”有过脱离主业经历的全国人大代表、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说。此前几年间,雅戈尔涉足房地产、金融业,其主营的品牌服装业在财务报表中贡献的利润仅占15%左右。

  但李如成认为,金融危机后,雅戈尔的三匹马车品牌服装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中,有两匹被套。“我们及时做强品牌服装业,向实体经济加大投资,并加大开拓国内市场的力度,无论是产值还是利润率,目前看起来都很不错。”

  采访中,持李如成这样看法的不在少数。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实体经济利润低是很多企业家弃“实”投“虚”的主要原因。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便称,由于做实业不如做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大量企业将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资本投向非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七机车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滨表示“可以理解”:“实体经济赚钱太慢了,每年有个2%到3%的利润就很不错了,增加值也很低微。” “现在很多企业投机心理重,太浮躁。”

  辜胜阻则疾呼,由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

  瓶颈之二:税种多税费负担重

  “目前实体企业除了17%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还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发展费、价格调节基金、堤防费、房产税、土地税、印花税、房屋租赁税、残疾人基金,再加上各种收费和罚没,企业的实际税负已超过30%。”在列举了企业的税负现状后,全国人大代表、迈普集团董事局主席花欣呼吁减轻实体企业的税负,拓宽实体企业的盈利空间,让经济行为主体在发展实体经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也表示,我国税种繁多、税费并存、重复缴税等问题使企业不堪重负,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实体经济的“翅膀”太沉重,很难飞起来。

  傅军建议,在国家财力已经比较强大的情况下,应该坚持“结构性减税”的主旋律,给企业和民众减负,建立一个和谐的税收环境。具体来说,一是降低增值税税率,特别是对微利企业和亏损企业应当少量征收或取消增值税;二是继续扩大中小企业减免税范围,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三是防止重复征税,优化税收体系,下决心取消不合理收费,减少重复征收的现象,切实减轻纳税人的负担,留给企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瓶颈之三:融资难流动资金紧

  “一些金融机构在办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时,虽然所执行的贷款利率上浮水平并不高,但在此情况下一般都采取‘捆绑’式销售方式以提高银行的‘综合收益’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吉林省副主委徐涛掰着指头算账:一笔贷款,银行可能给出的利率是上浮10%,但同时又要求企业支付“账户管理费”、“融资顾问费”、“承诺费”、“信息咨询费”、“业务手续费”等一项或其中的几项费用,而最后综合起来,企业实际所支付的全部融资费用即银行所得到的“综合收益”,至少相当于当期基准利率上浮30%的水平,有时最多可达到央行规定基准贷款利率上浮70%的上限。

  “企业贷款本来已经很困难,贷到款后还要限制贷款使用,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相应增加。”徐涛认为,中小企业大多从事实体经济,可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基本都处于弱势地位,它们在融资过程中很少有议价机会,“因此,要发展实体经济,金融界必须为实体经济松绑。”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发展实体经济要面对的一大瓶颈,亟待破除。

  瓶颈之四:功利氛围不利自主创新

  “我们的企业品牌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少之又少,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晓华表示,要在社会上营造发展实体经济的良好氛围,鼓励实业致富,政府层面需要进一步出台鼓励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全力支持实体经济自主创新。

  民建中央调研显示,201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7062.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6%。资金不足是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2009年我国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仅占销售收入0.96%,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3%左右的投入。

  为此,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高级技师李斌呼吁,应该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帮助企业集中力量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和公共性技术。

  其实,纵观美国、德国的工业化历史,其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得益于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的背后则是尊重创造、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不无担忧地表示,“目前,社会上热衷从政的趋向不利于科技发展,不利于制造业对人才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吸纳和利用。”

  杨先明认为,营造尊重知识和劳动、崇尚科技和创造的社会氛围刻不容缓,尤其要在全社会促成 “鼓励冒险,容忍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文化,只有这样,在制造业企业中促进形成“人人钻研技术、个个争当能手”的风气,才能让更多企业家服务于我国制造业。

  瓶颈之五:多道门槛有碍公平

  “要搞实体经济,没有三头六臂可不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滨深有感触地说,数不清的“审批槛”、“政策槛”导致发展实体经济步履维艰。以企业创新产品为例,需要经历“无数次”专家评审,平时还要面临数不清的检查及各种许可证审批。

  有一年,几位外商来到二七厂洽谈项目,不巧那天所有领导倾巢出动应付“上头”的检查去了。只得让外商空等了一上午。下午,见到李海滨,颇为费解的外商们问他:“中国企业到底有多少需要审批的内容?”李海滨苦笑了一下,回身在黑板上一口气写了八条每年必须的例行检查:环境体系认证、安全生产体系认证、安全生产达标、项目管理认证、国家地区质量安全大检查等等。

  “大量工程技术人员把过多经历用在应对检查评比上了,消耗了他们专注主业的精力和能力。”李海滨无奈地表示。

  影响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择优扶强”的政策。李海滨发现,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在扶持政策上偏向一流大企业,而忽视了二流企业,使“强的更强、弱的更弱”。“孰不知,在工业发达国家,许多新技术都是二流甚至三流企业创造的。比如广泛使用的数码相机,就是当年的‘二流企业’卡西欧公司首创。那时候的‘大佬’柯达公司也早已发明了数码相机技术,但他们封存了,后来别的企业开始量产,占领了市场,柯达已经赶不上了。”

  “越是企业弱小,政府越需要从政策上去支持它,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李海滨说。(本报北京3月11日电)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