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分析称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路还很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10:2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目前机制给成品油炼化和流通环节制造出很多寻租空间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近日,高涨的油价再次触动了民众的神经,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渐高。

  种种迹象显示,中央推进此项改革的决心已非常坚决:近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的《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中提出,“深化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择机推出改革方案。”

  这里面透露出两重含义:市场化是未来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方向;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已经成熟,只是在等待时机,在合适的时机即会推出。

  合适的时机,在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看来,即为国际油价压力较小,国内环境皆平稳时。因此,陈晴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今年国内环境改善,通胀趋缓,但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动荡之际,短期内此项改革仍不会推出。

  2011年改革的延迟就是例证。其实,早在2011年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已经成型,后因当时国内高居不下的通胀而被迫推迟。“成品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产品,其价格会传导到国内各行各业,因此,其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需要十分谨慎。”陈晴说。

  这个已经板上钉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包含哪些呢?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政策中心执行主任姜鑫民近日透露,缩短时间周期、引入WTI油价、下放成品油定价权是当前改革的思路。

  “缩短时间周期以及引入WTI油价是行业认可的改革趋势。”中宇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王金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执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22个工作日,这个时间周期较长,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成品油市场囤油套利的现象比较严重。

  但考虑到国内舆论压力,三大油企敢于“接权”的可能性并不大。3月26日,在公司业绩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示,并不存在下放定价权的问题。

  据陈晴透露,卓创通过向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改革讨论小组人士了解到,“或许是会先将成品油定价权先由政府移交给一个中立机构,而后在不断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情况下,渐渐将定价权最终归于油企。”

  总的来看,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只是一个过渡方案,是探索市场化的一个路径。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市场化的最佳路径是什么?

  作为官方人士,姜鑫民坦言,何以达到完全由市场定价目前仍是未知数,“是中石油、中石化互相盯对方的定价?还是按成本定价,或按市场的最大值来定价?这其中还有一个市场承受能力的问题。”

  陈晴认为,就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通过以上方向改革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而言,仍不是成熟的定价机制,后期仍需要多方面的继续完善和改革。

  安邦研究团队认为,放开进口权进而放开价格管制才是可行路径:增加民企配额,允许民营流通企业进口包括汽油、柴油在内的一切成品油;放开原油进口限制,鼓励国内企业利用自身渠道扩大油源;逐步放开民企国外开采石油的权力,增强中国整体上的原油供给能力。

  陈晴指出,目前我们尚未有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没有定价话语权就意味着我们如果放开原油进口限制,将会使国内的石油资源更容易被国外利益集团控制。今年8月份我们将要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原油期货,这意味着我国争夺大宗商品话语权的步伐在加快,原油进口放开的时间也将随之缩短。”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给成品油炼化和流通环节制造出更多的寻租空间,明显存在缺陷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如果继续使用,中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的路径很可能会被利益集团绑架,最终流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