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茅于轼热议中国经济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5 01:3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邓莉苹 发自深圳
“降GDP不是目的,而是改善质量,这才是我们的目的”,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日前在中国未来经济展望与金融改革论坛上表示。
3月31日,由国内历史悠久的高端学府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每日经济新闻》重点推出的中国未来经济展望与金融改革”论坛在深圳落幕。论坛汇聚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潘英丽等专家与名人。
周林在主题演讲中谈到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及意义,潘英丽则细述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迫切性和调整方向,茅于轼认为金融业就是要起到合理配置资金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圆桌论坛上,几位专家还围绕GDP增速下调及利率市场化等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
降GDP重在改善质量
2012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至7.5%,告别一直以来的“保八”底线,这样的下调意味着什么?
茅于轼认为,GDP是宏观经济中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全国人民一年生产的财富总量,但是增长的同时也要兼顾质量问题,质量包括五个方面,怎样分配、是否破坏环境、有没有泡沫、有没有通胀以及是否解决就业问题。他认为,“发展GDP还要兼顾质量,降GDP不是目的,而是改善质量,为了提高经济质量不得不降GDP。”
周林也认为,GDP减速肯定是一种趋势,现在这种结构继续增长的话,对于能源等的需求都是太大了,是不可持续的。将增长目标下调,“只是总理想把提高社会增长的质量作为一个信号”。
潘英丽则认为,下滑也是正常的,它等于变成转型的一个动力和压力,不一定是完全的坏事情。关键问题是政府的政策要有利于去推动转型,政府更多的需要解决的是再就业工程。
转型迫在眉睫
周林认为,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最乐观的是2015年就可以超过美国,最悲观的是202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够,中国目前的发展所依靠的是能源的大量消耗,而这种按照能源大量消耗促进增长的模式并不能够长期保持。
周林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一定要进行转型,在一、二、三产业的经济结构上还是要有更快的转变。让服务业发展加快,可以降低对于能源消耗的需求,还有一点是可以减轻GDP发展减速和就业之间的矛盾。因为第三产业可以吸收更多的就业人口,结构的转变也会减低对失业造成的影响。
潘英丽表示,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本、廉价资源与环境的投入的发展模式已经渐如瓶颈,目前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转型主要表现在要从出口拉动转到内需拉动;要从廉价劳动、廉价资本、廉价环境与资源的高投入的增长方式,转向高效率的内生增长,包括高科技和会管理的效率。
潘英丽提出经济转型的核心是金融转型,因为资金是社会稀缺资源的支配和使用权,金融转型才能够实现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