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变奏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1 13:57 来源: 国际商报

  伴随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模式的嬗变,未来5年,私营企业有望成为投资主体;并购目标从大型公司转向中小企业,并以拥有技术的欧美传统工业制造企业为主;并购策略也由控股向“战略性”转变,即占少数股份,在中国国内与并购对象建立由自己控股的合资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亦面临重重挑战:不熟悉国际并购流程,缺少并购专才和境外管理人才,难以克服不利国际环境的障碍……中国企业的管理团队和决策层必须清楚,成功的海外并购必须以充分的商业论证为前提,能够向所有利益方准确阐释项目计划或交易目的;必须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了解全球并购交易的规则并适时而变。

  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模式在未来5年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日前,在由国际购并联盟(IMAP)、英特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支持的“2012年全球跨境购并峰会”上,英特华发布的报告如是指出。

  英特华近期以中国350家“规模适中、财务健全、拥有专业经验的国际化团队以及有意通过并购方式向海外扩张的代表性企业”为目标进行了一项调查,约60%的受访企业有强烈的愿望在境外并购或投资(两年前,仅有15%的企业看好这种增长模式);7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欧洲或美国作为主要的投资目的地(两年前,大多数投资者把东南亚、非洲和拉美作为主要的投资地);在有意投资欧盟和美国市场的中国公司中,90%的企业希望兼并工业制造企业(汽车、机械和零部件),这些欧美公司拥有自有技术,多为私营企业(受访中方企业希望并购对象“最好是家族企业”),营业额不足2亿欧元(两年前,超过70%的中国投资者希望进行更大规模的并购活动)。

  投资模式渐变

  英特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杨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和投资“胃口”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5年以后,这种趋势将更为明显。

  IMAP成立于1973年,是一家在全球中型购并市场(2亿~5亿美元)占据领先地位的国际金融机构,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投资银行及其他业务。根据汤森路透发布的最新排行,IMAP位列全球投行中型交易市场前10名。而英特华是其在中国的唯一成员公司。

  杨亨介绍说,以往,中国参与跨国并购的主体多为大型国企和主权财富基金,它们大量涌入拉美、非洲和东南亚等地,而且行事“高调”。购并的目的是以获取资源为主,所涉领域为石油、矿产、农业,且投资量大。但现在,参与国际并购的中国企业出现了许多新面孔,并涉足了一些新领域:其主体力量转为大型私营企业,也包括此前把经营重点放在国内市场的中等规模私企、刚上市的公司、小型企业,当然还有开始放眼世界的省属国有企业。它们的并购目标更多地锁定欧美市场,不仅是为了开拓当地市场,也为了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从国外购买技术“武装”自己,并借此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平台。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寻找的并购目标开始从大型公司转向中小规模企业,并且也开始尝试“战略性购并”,即占少数股份,在中国国内与并购对象建立由自己控股的合资企业。

  参加此次会议的200多家中国公司以中型企业为主,其中约八成企业对欧、美、日市场感兴趣,以重工业并购对象企业为主;而只有20%的参会企业对南美和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兴趣较浓。

  英特华并购部董事总经理陈建刚补充道,目前中国企业选择的潜在购并对象以欧洲企业为主,其次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相对南美地区而言,这些地区的并购风险较小。“像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这样的‘蛇吞象’的大体量购并案件,今后恐难重现。”

  陈建刚同时提醒,虽然许多中国工业制造企业看好并购对象的业务与其国内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期望以并购提升竞争优势,但“走出去、带回来”这样的发展路径从长远看并不适用所有企业,中国企业应该放眼全球,不必紧盯国内这一单一市场,“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并购成算不高

  英特华的报告也指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优势明显,但劣势也不容回避。中国企业需要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由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商业交易环境,从而增加成功的几率;必须考虑聘请专业顾问,进行“独特组合”,以弥补它们与西方企业间的文化差异。

  报告认为,那些试图踏上跨国征程的中国企业“拥有非凡的活力、动力、能量和激情”,这些中国企业的股东和经理人跃跃欲试,希望成为“全球的新领导者”。中国企业目前确实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欧美经济低迷,而中国风景独好。这些中国企业“根植在一个国内需求刺激下持续增长的市场”,在国内的事业蒸蒸日上,增长率在10%~20%,资产流动性强,而且拥有政府的支持。另外,人民币在未来十年有望升值15%~25%,本币购买力渐增。

  但过去一段时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却胜少败多,乏善可陈。英特华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公司发起的并购交易中,超过70%以失败告终,而西方国家企业发起的并购交易,其失败率仅为40%。

  数月前,英特华对西方国家的目标并购企业、投行和私募公司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及他们对中国企业并购高失败率的看法:“我感觉,中国投资者有时候不太重视战略。”(欧洲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国企业有一些不太现实的想法;一开始可能雄心勃勃,但最后却虎头蛇尾,不愿意承担风险……”(欧洲某私募集团)“……有些中国企业的决策过程不清晰,而且不断有新人参与到决策中来。”(美国某化工企业)“中国企业很少有进行境外投资的组织架构、团队和正式流程,因此,有时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变化。”(欧洲某国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很难在全球并购竞拍活动中取胜。他们在单独交易中表现更好。”(美国某投行)……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