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视频:曹远征称经济存在硬着陆风险

2011年07月18日 09:12 来源:宁夏卫视《意见领袖》


  主持人:我们看到7月10号发布CPI和PPI的数据,在周三的时候会发布剩下的宏观经济数据。

  曹远征:这么说吧,应该说中国经济是在缓慢回落,就是从GDP这个角度来讲,物价在上半年还是一个缓慢上升,然后到下半年以后,物价也开始回落,但是经济在回落。那么从全年来看,大概我们预计今年经济增长会维持在9%以上,通货膨胀率会在5%,我们寄希望于上半年能不能构成中国经济的一个拐点,这个拐点最重要就是通货膨胀的拐点,使通货膨胀会有所下降,就算为了经济增长前景来说,我们不太担心中国的经济增长,倒是认为通货膨胀仍然是主要的任务。

  VCR1 是保增长还是抗通胀,这是今年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从今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来看,货币政策一直偏紧。在年中通胀可能触顶回落的情况下,下半年货币政策放松的猜想越来越盛。

  主持人:通过这些数据来看,您觉得我们这个调控通胀的这些措施到位了吗?有效了吗?

  曹远征:单纯依靠货币政策看来不能完全奏效,于是需要综合治理。

  主持人:是不是意味着政策在短期之内不能放松?

  曹远征:不能放松也不应该放松,包括货币也不应该放松,尽管我们知道现在中小企业融资出现困难,但是从未来情况来看还是不应该放松的,其道理很简单,我们会看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是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什么叫通货膨胀预期?简单讲就是利率是负的,这次央行加息以后,一年期存款3.5,但是通货膨胀率6.4,那么这种情况下,意味着还有加息的空间,换言之,它意味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就不能松动。

  VCR2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跌至28个月新低的50.9,这显示我国制造业扩张步伐加速放缓,紧缩政策持续起作用,经济缓慢回落。一方面通胀高温不退,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许多专家学者开始担忧中国经济是否存在硬着陆风险。

  主持人:我看到上半年整个经济运行的状态算是比较平稳,您觉得下半年经济运行的状态会保持和上半年一样还是有所变化?

  曹远征:会有所变化,就是经济开始缓慢回落,这个缓慢回落是符合预期的,也是我们调控的一个目标,但是现在人们也担心这个缓慢的回落会不会变成一个软着陆变成硬着陆的问题,从目前看来不大可能是硬着陆,但是存在着硬着陆的风险。

  主持人:下半年经济增长推动因素会是什么?

  曹远征:如果说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就是投资有不正常的下降。那么为了避免这个风险,其实有些措施是必要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这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还不仅仅是稳定房价满足居民住房的需求,而且在于稳定投资,通过投资稳定使钢材、水泥等等有了去处,然后经济比较平稳,所以我们说一千万套保障房建设,可能是稳定投资的重要举措。

  主持人:我们看到上半年的房价没有一个大幅度的下跌,接下来下半年的房价您怎么看?

  曹远征:取决于一千万套保障房建设,保障房建设把刚性需求从这个市场中分流出来,而且它分流的结果是这样一个结果,不是通过你买,很多是通过你租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话由于刚性需求从住房市场分流下来以后,那么房价就可能是不像涨幅那么快那么高,由于涨幅不是那么快那么高,投机需求不会去了,就不会把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品去投资了,那么房价就真的不怎么涨了,这样整个结构就会发生一个变化。

  所以我说了,一千万套保障房建设,实际上在某种意义是一箭三雕的意义,第一个是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问题,这是个社会福利政策;第二从短期中间解决一个投资不会出现不正常下落的一个稳定投资的政策;第三是从长期来看,是调整中国住房市场的结构,然后使住房用多元化的渠道来获得,而不仅仅是千军万马挤一条独木桥,去买房子,这时候整个市场会出现新的结构,会更加稳定。

  主持人:温总理发表了一个文章,说中国整体物价水平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接下来会有一个稳步的回落,这样一个表态是不是说未来稳物价防通胀是一个首要任务?优于保增长?

  曹远征:我认为是这样的,我们说,另一方面想说,温总理表达的是很正确的,他一方面,实际上我们看到6到7月应该是一个物价的一个高点,第二,我们说物价已经出现回落的趋势,那么就是可控的,货币是进一步抽紧的,所以物价应该有下行的态势,那么就是说没有超出这个控制的范围,只不过它的幅度比预想的要高一点。

  从下一步情况来看,我刚才也提到,还应该坚持一个偏紧的政策,如果物价上涨过快的话,还应该采取一些除货币政策以外的综合治理措施控制,通货膨胀至少在今年以内看来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敌人。而相应之下,我们说中国经济增长,今年还维持在9%以上,因此这是很好的增长速度,也不必过分担心,那么就集中力量对付物价上涨的问题,所以从趋势上来看,只要到下半年政策还是一个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的政策。

  主持人:我们看到是今年新兴经济体普遍陷入了一个通胀的困局,大部分国家采取了从紧的政策,那么随着经济的复苏,是否存在这种国际的资本回流欧美市场,从而打压新兴市场这样一个局面?

  曹远征:今年这个局面比较复杂,所谓复杂似乎看不出太多趋势性的变化,其实我们注意到,这个是自从2009年下半年2010年开始,世界经济踏上复苏的步伐,但是复苏的结构出现差异,在去年就出现了发展中国家有了实质性复苏,以就业增长为代表,但是发达国家却是无就业增长的复苏。

  那么今年以来,这个结构似乎已经存在,但是大家都同时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开始同步化了,所以我们看去年7月份,这个是发展中国家开始物价上涨,各国的货币政策开始偏紧,今年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也开始有趋紧的迹象,也就是说,全球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模式如果说的严重一点,有点像类似70年代一样,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在放缓,但同时通货膨胀在高起,我们知道70年代这种情况比较严重,被称之为滞胀,世界经济似乎有这样一个趋向,全球的通货膨胀水平在高起,决定了货币政策全部要偏紧,但是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好象并没有想象那么乐观,而且这个复苏的进程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艰难,更为缓慢,这是我们面临的新局面。

  主持人:我们关注到上海银行拆借汇率隔夜利率屡创高点,6月22号上海银行间的利率达到了7%以上,这样一个数据是不是会导致明显性的银行系统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

  曹远征:也不会,但是它凸显了另外一个事实,就是我刚刚说到的,我们目前是流动性偏紧和流动性偏松同时并存,这话怎么讲呢?就是说,信贷我们控制得很紧,但是货币似乎又在偏松,那它凸显了一个事实,就是说,我们目前的宏观调控的工具,好象跟不上,尽管今年央行提出来说社会融资规模管理,也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但是它的工具跟不上。那么它能控制的就是银行的信贷,但是它控制不了银行信贷以外的货币,因此那个流动性依然充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并存的局面。

  那么它告诉我们,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的必要性出现,这个调控的手段最终是利率的市场化,如果利率市场化了,央行的调控利率就不再依赖于存贷利率,而是依赖于那个市场利率进行调整,这时候你的宏观调控的覆盖范围就会更大,作用机制就会更加良好,也就会根除我们所说的流动性过剩流动性不足同时存在这样一个现象。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