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视频:戴志康称我创业的能量一直都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19:01 来源: 新浪财经

  2011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延续了二季度轻踏“减速板”的态势,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不同程度放缓。内忧外患仍然是悬挂在中国企业身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中国企业将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如何寻找到自己应对变化的生存之道?如何在中国经济增长长周期中寻找到转型的商机?

  2011年底,新浪财经“寻找新生机”报道组将兵分八路,深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城市,探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专访行业领军人物,为您带来中国最活跃、最有变革力群体的转型故事。

  主持人:除了金融这一块,还有在其他领域有一些新的拓展吗?

  戴志康:因为证大已经做成了一个企业集团,我们本身创业的时候就是一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过去十年多我们做地产。但实际上这过去十年地产里面,我们已经衍生出来一个文化的产业。所以我们地产本身又分出了文化产业公司,以喜马拉雅中心这个平台,我们现在开发完了以后,喜马拉雅中心是文化产业集团,在下面是有一部分的文化创意地产。再就是我们有品牌时尚公司,文化发展公司,就是做艺术品经营的,还有做酒店管理平台。我们希望是在这个平台上衍生做轻资产的时尚、文化、艺术、演艺,这样一个综合功能的文化产业集团。这是三个产业,本身证大就是金融产业,我们重新提升为第一产业,我们把地产一分为二以后,我们地产本身收缩整顿,我们要做以大拇指商业、社区商业为主的商业开发,商业地产公司,然后喜马拉雅中心为平台的文化创意产业。

  主持人:也就是这三个其实都踩到了刚刚好的政策点,您刚刚提到喜马拉雅中心,包括演艺、时尚、消费、文化,我们中央提出来文化体制改革,里面提到了有文化创意产业,上海是作为中心在做的。当然文化体制本来也是一个很中心的方面,又是踩到这个点上,接下来我们算是一个企业的收获期吗?因为您提到是两年前,证大就开始在布局这方面的工作了?

  戴志康:对,十年一个周期,99、2000年我们证大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成地产公司,实际上从09、2010年年我们就开始重新定位自己,要做成金融、地产、文化,现在政府提这个口号我们正好把它再明确一下。这种准备不是说等到政府说了你再做,做文化创意产业是要有一些基本的积累,不是谁都能做的。商业地产我们做了那么多年,做小额贷款、微型金融本身因为我们是金融界的。我本人也一直认为自己还是金融投资界的人,所以对这个行业的走向还是比较关注,一直想要回归金融,那么走什么切入点。所以这个不是当下提出政策以后才做的,是早就有了积累才做成今天这个结构。

  尤其是非洲、南美洲,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我们过去都是进口,而进口给我们带来了不断的通货膨胀,价格都翻几倍,我们需要的矿石、粮食,我们一买什么都翻几倍的价格。所以中国现在积累了这么多的外汇储备,今后应该全部转化成实业投资而不是买美国国债。实业投资就是要占据中国人今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一些资源,矿类资源和农产品(15.15,0.30,2.02%)、土地这些东西。我觉得这个也许明年、后年也是政府需要大力提倡的,政府会把外汇储备分给民间投资,明年可能会有这样的政策,我们早就想好了应该做,已经做好了这些准备。

  主持人:我们看着接下来政府会不会也印证你的这个想法、这个假设。

  戴志康:不是印证,当我们觉得什么样的方向应该做了,我们自己先做,同时我们会推动政府这方面的政策。不管现在是文化产业还是微型金融,都是我们公司本身在跟宏观的、上层的管理者经常也是沟通的,我们做了不少这样宏观的社会工作。证大集团不只是一个商业企业集团,同时我们也把我们的社会职责扛到自己的肩上。我们做的事业,一方面要有资本的意义,同时还要有社会公共的意义,如果找不到这样的结合点,这样的行业我不干,纯粹之挣钱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不好玩。

  主持人:刚刚提到了地产、金融、文化,我们金融跟地产聊过了,我们聊聊文化,文化是最近大家聊的比较多的。最大的一个质疑点,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在政府会圈不少地,作为文化产业基地,跟商业地产可能似乎中间又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会因为这个产生后续大家担心的问题吗?

  戴志康:什么问题。

  主持人:比如说我圈了这块地,但是很多企业拿这个地来做二房东,我打着文化的招牌,但是没有做跟文化相关的事情,会有这样的情况吗?

  戴志康:这种任何时候都会有,以前搞工业园区,大家都希望土地便宜一点,甚至不要钱,招商别人来做工业,但大多数人还是做了,有一部分人就是炒土地的,这里弄个厂放个一两年又搬空了,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去占一块地,这样的情况还是有的。但既然政府要去支撑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他总的要给一些政策,现在要么就是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也包括土地支持政策。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过程。

  戴志康:什么事情不可能那么纯粹,既然要做肯定要花一点代价,政府假如觉得文化产业好,文化这一块总得给一点资源支持。

  主持人:整个文化其实它是一个渗透性的,它的产业链也非常长,它可以渗透到比如说金融体制对于它的支持,对于金融创新还有一定的作用,涉及到地产方面,比如说商业地产要建一个新的中心,也要带动一系列的发展,它的链条很长。通过我们证大现在不断的实践来看,这种渗透已经到了什么情况?

  戴志康:你看我们做喜马拉雅中心,十年前我们买的这个地就是一个商业用地,是做酒店为对面的展览中心做配套。但是我自己的理想是要在浦东建一个文化中心,希望政府给一块地,文化中心以前都是政府免费给地,政府说没有地,民营公司没有办法给你这样的政策。我争取到一个政策,是在我们原来的商业用地上增加文化设施,不另外给我地,增加点容量,政府说这个还可以,给了我这样一个支持,所以我就把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重合在一起了。做着做着我对文化事业的这种兴趣和热情,我就把它以文化为主商业为辅的这么一个平台。这样的东西是我们主动跟政府交流,作为一个特别案例来做的。但类似这样的东西,今后可以成为一种普遍的政策,那样会鼓励更多原来没想做文化的也可以做一点,这样文化产业才能做的更好。因为既然说是产业,就是一个资本化的工作,就得要让资本看到一些甜头。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很好复制。

  戴志康:不容易复制,文化产业很难做。

  主持人:比如说您是有地产金融背景的,我一个单纯的文化企业要想做成一个可行的、成熟的商业模式。

  戴志康:当然我们是以地产推动文化产业的模式,你也可以有别的模式,因为我们是做平台型的文化产业,我们这个平台里面需要一些空间,所以跟地产有关,它需要美术馆、剧场、演艺中心。但有些是做电影公司,做时尚,就不见得需要这些东西,或者是租用别人的东西就可以。所以文化产业非常广泛,有很多很多,也包括其他的教育。所以证大目前在文化产业的深度上,我们已经做到有独立的文化公司,我们有独立的时尚发展公司,有品牌投资公司,而且本身我们在地产界所建立的有些品牌,可以直接延伸到商品和时尚领域来。像九间塘、喜马拉雅、大拇指广场,这些品牌可以直接拿来做商品,你能够做贴牌商品,它本身里面含的一些文化因素、情感因素,一些文化价值隐含在里面才能做。我们做建筑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积淀,把它再延伸到商品里面去。

  主持人:这点应该是算随着发展慢慢形成的,也不是说您在之前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

  戴志康:很多时候就像爬山一样,你要看到山顶的风景在底下是不知道的,一步一个台阶,每到一个新的台阶你看到一个新的风光跟你新的想法,是这样过来的。没有人有这样的预见性,很难知道30年以后人们还喜欢什么,不是这样做的,一步一个台阶过来的。

  主持人:接下来在金融和文化方面,会有一些交错的地方,比如说微贷你也可以给文化企业进行微贷。

  戴志康:微贷倒不一定,微贷社会基层的需求者们是千千万万的,千变万化的各种需求,倒不至于去做文化。

  主持人:可是文化企业是最难拿一个实体的东西去银行借贷,比如说我是一个做文化的公司,我有一些好的想法、好的创意,我没有办法现在描绘出来去抵押贷款,他们是非常需要的。

  戴志康:对,这个时代某种产业开始起来了,这方面的人多了,我的客户里面这个人群就会多一些,就是说做微贷是给最初创业的人提供最初的资本支持,如果你有很多创意,我们觉得能够评估你的风险就会给你贷款。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了一个是金融方面的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这两个刚刚好是踩上了政府提出来的新布局、新政策。你们已经实践了20年,您觉得现在是企业的收获期吗?

  戴志康:刚完成起步阶段,正在进行发展期,所以还没到收获期,还需要三五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收获。

  主持人:政策的推动意义在哪里呢?

  戴志康:政策的意义就是说让大家光明正大地去做,就不需要以前那样偷偷摸摸不敢说,现在我就敢说,可以在你们新浪微博(http://weibo.com)说这些,但是一年前就不好讲这些。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跟资本市场诞生一样的。

  戴志康:当年资本市场发股票也是这样的。

  主持人:后续的一些政策也会慢慢出台。

  戴志康:中国整个改革开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是预设的,什么都想明白了再做,是实验着做。以前改革的风气比较浓什么都可以试,现在都叫规范化,所以有时候规范化和改革是矛盾的,规范的太多了就没有改革和实验的空间。所以我们有时候说什么事情也不能说的绝对,一旦规范化依法办事,很多新生事物就起不来,或者只能偷偷的违法起来,只能做出来了翻牌了才合理,才可以给你合法。包括很多互联网企业起步的时候也是违法企业,阿里巴巴(微博)起来的时候是这样,它的支付宝(微博)更是这样。

  主持人:其实从整体来看您算一个改革者。

  戴志康:我是一个创新者、创业者,我可以不断地创新。我觉得20年前我是一个创业者,10年前我也是一个创业者,我现在还在创业,我觉得我创业的能量还在。

  主持人:2000年对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我们看到那个时候在资本市场赚到五六个亿的戴志康非常成功的转型到了市场,成为房地产的大佬。十年之后,我们想知道您是不是还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决断,来做一个正确的选择,您是不是还有那种创新意识所在?或者从您自身来说,您是不是一个改革者?

  戴志康:作为一个创业者,他就得要有能力预测未来,否则的话你只是对过去创业简单地管理和增长。而我是不断做一些破坏性创新,所以要做这种创新、这种自信的话,必须要对未来有某种把握和洞察。倒过来是什么给我这样的力量?是因为我做的领域相对比较宽,又对这个社会相对深入的层面又比较多,所以更能体会到一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可能性。这种能量、能力,也是我起初作为一个金融投资家的背景所具备的,做投资就是针对将来,冒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我做金融、期货、股票市场,看不准这些就是简单的投机,跟拍大小一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