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视频:经济生活报道文博会专题之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1 14:10 来源: 深圳财经频道《经济生活报道》

  “旅游+文化” 华侨城华丽转型

  “旅游+文化”是今年文博会的关键词之一,作为国内旅游业界的龙头企业,深圳华侨城集团在“文化产业化”的助推下,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深圳过去30多年“文化奇迹”的缩影。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华侨城集团在原先“旅游+地产”的模式中,积极探索文化之路,初步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演艺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欢乐海岸作为今年文博会新增的分会场,湿地体验、生态论坛、美食文化和大型多媒体水秀等活动在文博会期间陆续上演,吸引了不少市民。

  作为今年文博会期间推出的重点项目,华侨城首家儿童职业体验乐园“麦鲁小城”正式亮相,拉开了华侨城进军儿童文化产业的大幕。在这座迷你版的儿童城市里,设置了近40个职业体验场馆,为小朋友提供50多种工作体验。小朋友可以在这里开设银行账户,体验警察、消防员、医生、记者、糕点师等的角色扮演,完成工作之后,还可以赚取到虚拟货币“麦元”在园区里使用。

  据了解,以儿童职业体验乐园为切入点,未来三年,华侨城还将开发周边衍生产品与线上互动产品,向网游、动漫、出版等领域发展,将这种模式在全国迅速复制,打造一个面向3-14岁儿童人群的文化消费产业平台。

  在华侨城的经营模式中,“文化”是核心词。“文化+旅游”的新模式,不但实现了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也让企业成功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在本届华侨城文博会项目签约会上,华侨城的文化演艺、文化科技等板块共签约十余个项目,签约金额超过12亿元。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促进处处长陈标说:华侨城发展到今天,都是以旅游为平台、以文化为灵魂来开发了一系列主题公园,所以生命力非常强,而且现在还不断的进步,已经进入了世界旅游景区的八强,若干年内它还可以大进一步,主要华侨城的理念就是旅游+文化,使得他非常有生命力。

  大芬油画寒冬中“蓄势待发”

  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大芬村,以出产和销售油画而闻名海内外,不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大芬村面临着转型困扰,因为,在从过去以临摹为主的粗放型生产,到如今选择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经营模式的转变,这也使得大芬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市场。

  走进大芬村,映入记者眼帘的,便是摆放在各家商铺门外的一幅幅颜色鲜艳的油画。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大芬村油画市场,以临摹为主的油画在经销商的运作下,大量流入国外市场,而这种来自国外的需求也使得,大芬村一时间成为了油画出口贸易的批发地。

  由于临摹油画出口贸易的兴起,大芬村吸引了众多画师的入场,大芬村的油画生产规模也因此日渐扩大,不过,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外市场的油画需求也受到抑制,大芬村的临摹油画市场瞬间呈现出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

  价格的比拼,削薄了了利润,这使得很多画商意识到,如此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于当下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取得话语权。于是,大芬村开始了原创和临摹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

  在原创作品获得了国内市场认可之后,大芬村在出口与内销市场上均打开了新的局面。不过,国外经济的持续下滑以及国内装饰市场的萎靡,作为产业下游的油画市场,也开始面临着需求下滑的窘境。为了保证销售量,不少商家开始依附一些拥有固定需求的行业,比如,这家拍卖行就吸收大量的大芬油画,希望通过现有的销售渠道来促成油画成交。

  不过,业内人士称,这种做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在市场进入寒冬之时,储存能量,蓄势待发成了当下大芬文化产业基地必须做的事情,而这不仅仅要拓宽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树立品牌优势,培育第三产业的发展。

  梧桐山村:艺术小镇急需商业平台

  1、  

  艺术小镇租金渐涨 艺术家去留两彷徨

  在深圳以艺术为主导的产业园中,与华侨城的高端路线,和大芬村的高租金和商业化相比,梧桐山村的“艺术小镇”以其更浓厚的自由创作氛围吸引了不少自由艺术家进驻。不过近几年,不断上涨的租金和商业化的侵袭,使很多艺术家感叹,现在的梧桐山村已经变了。

  面临深圳水库,背靠梧桐山,这里幽静的环境就像是深圳的世外桃源。一路走来,浓郁的艺术氛围扑面而来:遍布街巷的涂鸦,各具特色的门面,造型各异的招贴。

  虽然环境不错,但是这里不断上涨的房租和其他经营成本,已经让这里的艺术家们不堪重负。80后的小康落户梧桐山一年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现在一个月的营业额只有一万元左右,扣除房租4000元,电费500元,再加上其他各项经营成本,师徒俩基本也没有什么钱赚了。小康说,现在不少艺术家已经离开这里了,如果生活成本继续增加,以后的梧桐山村很可能就是“走的是艺术家,留下的是商家”。

  今天记者在艺术小镇转了一圈后发现,整个小镇目前都在开展着各种施工项目,始终不间断的施工噪音让艺术家们苦不堪言。艺术家们说,现在看起来梧桐山村还是在进行旧城改造,而不是艺术改造,但是不管怎么改,都应该尽量保持梧桐山村的原生态,原本这里平静、闲适、有人情味的状态,才是梧桐山村艺术小镇的精髓。

  2、  

  艺术小镇呼唤艺术 商业模式亟需展示平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租金的上涨和创意环境的恶化只是梧桐山艺术小镇面临困境的冰山一角,艺术家们坦言,经济压力的不断增大,其实是来自商业模式的不成熟。

  画家温度8年前跟着朋友来梧桐山艺术小镇玩,一玩就不愿走了,原本是平面设计师的他一步步潜心艺术。温度说,设计是谋生,艺术才是追求。这两年,他为了追求艺术,甚至卖掉了自己代步的吉普车。他告诉记者,原来大家可以在这里随心所欲的创作和交流,但是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顺应市场做些改变。

  为了能增加收入,一直“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们也不得不通过其他形式来补贴创作成本,或开办培训班,或开了公司自己营销。一些主攻陶艺的艺术家除了创作之外,还要通过制作茶杯和挂件来增加收入。

  虽然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但说到“艺术小镇”最需要什么,艺术家几乎一致认为目前最缺的就是展示、收藏和销售的平台,例如画廊、美术馆之类艺术机构。艺术家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在文博会租一个展位,最少也要1万多,再加上要免费赠送的作品等等,参加一次展会的成本,让这些原本就收入不高的草根艺术家难以承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