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吴定富:防范化解风险是保险监管首要任务

2011年05月20日 11:20 来源:《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5月20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在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全体大会一:“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上表示,未来一个时期,随着经济周期的演变,新型社会风险的出现,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金融机构的并购融合,保险面临着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将不断地增加。防范化解保险风险是保险监管的首要任务。

  以下为吴定富演讲实录:

  尊敬的俞正声书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参加第四届陆家嘴金融论坛。陆家嘴金融论坛创办以来,上海“两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特别是金融体系的布局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本届论坛以“新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宏观管理”为主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现在我就保险业的发展与监管谈三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十一五”的五年是保险业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五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对于年轻的中国保险业来说,“十一五”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来我们抓住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努力中前行,在风雨中成长,行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一五”时期保险业共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跨越。

  一是整体实力的跨越。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14500亿,201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是2005年的3.3倍。保险公司146家,比2005年增加了53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

  二是体制、机制的跨越。完成了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深度和知名度。注重发挥保险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是监管能力的扩大。我们借鉴国际经验,健全以《保险法》为核心、覆盖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主要领域的监管制度,一个科学有效的保险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地丰富。

  四是服务能力的跨越。“十一五”期间保险业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达到13000亿,是“十五”期间的三倍,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交强险制度开启我国法定保险的先河,保险业在应对重大灾害事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作用日益发挥,保险已经成为全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中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转轨市场和新兴市场。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好保险监管工作既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成熟市场的做法,又要兼顾金融市场的规律。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相信市场的力量。对于中国保险业来说,我们相信市场但不是放任自流,我们注重培育保险主体,促进不同所有制形式和不同国家的保险公平竞争,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规范市场秩序,纠正市场失灵,解决单个保险公司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

  二是相信制度的力量。中国保险市场总体上还很稚嫩,要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依靠制度,要防范快速发展中的风险必须依靠制度,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还是要依靠制度。面对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坚持试点先行,把试点的有益经验及时上升到制度,并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制度。

  三是相信创新的力量。我们一直秉承鼓励创新的监管理念,支持市场主体和监管机关内部的各项有益创新。这种理念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没有改变,因为我们评估中国保险业的问题是创新不足,而不是创新过度。得益于鼓励创新的理念,保险业的活力才能够不断地迸发和涌流。

  四是相信审慎的力量。我们始终强调防范风险是保险业的生命线,保险监管在防范化解风险、促进行业整体稳健运行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重大监管政策推出前后,我们都要反复评估对保险市场的影响;对保险市场的持续监管中,我们对保险公司财务的稳健性高度关注;在国内外金融市场面临较大冲击和动荡时,我们注意防范个体和局部风险隐患转化为系统性风险。

  实践证明,市场、制度、创新、审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四者的有效结合为“十一五”时期的保险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个问题,“十二五”时期是保险业大有可为的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保险业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保险业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抓好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风险防范有效、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业。为此,“十二五”时期保险业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把转变保险发展方式作为行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保险业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移,促进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不断优化保险业发展的市场结构,完善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优化保险产品和渠道结构,不断丰富保险产品创新、营销渠道,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优化保险业发展的区域结构,统筹城乡保险发展,促进东中西部保险市场的协同发展。

  第二,坚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和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作为行业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为基础,紧密围绕国家建设新农村、扩大内需、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积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挖掘保险服务潜力,扩大保险覆盖面。紧紧围绕国家改善民生的目标,积极探索服务“三农”、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公共管理创新的新途径和新形式。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把消费者对保险的认可度、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

  第三,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行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协调推动力度,加快构建有利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不断地提高开放水平和质量,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积极推进创新,不断增强我国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第四,坚持把防范风险、加强改善监管作为行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改进公司内部管控和加强外部监管的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推进全面风险管理,落实法人机构管控责任,不断提高保险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完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强化依法监管理念,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水平,确保保险市场安全、稳定、健康运行。

  第三个问题谈一下对于下一步监管的几点思考。

  近些年来,中国金融业的实践日益成为全球金融活动中重要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在正视全球金融业长期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注重紧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注重消除市场失灵的负面作用。这次在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中,美方对于中方金融行业在金融危机当中的监管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给予高度赞赏,对于中国金融监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第一,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保险业发展到现在,大规模的市场体系建设阶段基本过去,下一个阶段需要为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更好的条件。目前保险业在市场秩序、诚信经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很难避免。但是,中国保险市场要从初级市场向成熟市场转变,必须要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过去几年在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方面,保监会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第二,完善监管制度体系。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决定监管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如何提升监管制度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如何在监管中更好地衡量、控制保险公司的个体风险和整体风险,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的跨行业传递和跨国境的传递,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防范风险的制度内嵌于制度当中,是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相信“十二五”时期保险监管将在国际化、信息化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将在科学性、有效性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

  第三,秉持鼓励创新的监管理念。回顾“十一五”,创新极大地改变了保险的面貌,“十二五”时期创新将是保险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之一。保险监管将继续鼓励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但必须加强对创新的及时跟进和评估。同时,加强监管协调,消除监管真空。在充分发挥创新活力的同时,防范不当的创新可能导致的消极和负面影响。

  第四,保持对风险的高度关注。防范化解保险风险是保险监管的首要任务。未来一个时期,随着经济周期的演变,新型社会风险的出现,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金融机构的并购融合,保险面临着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将不断地增加。我们将毫不动摇地推进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提高识别、控制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探索进行宏观审慎监管的逆周期监管,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同志们,朋友们,过去的五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上海的保险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保费收入从2005年的3330亿,增加到2010年的8830亿,机构主体从70家保险机构、157家中介机构增加到115家保险机构和302家保险中介机构。保险业还圆满完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风险保障工作,积极服务上海市“两个中心”建设。借此,我对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保险业的关心支持,对上海保险业全体干部职工的拼搏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作者:《财经》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刘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