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30日 09:03 来源:北京晨报
张维迎、许小年呼吁经济学界反思:让凯恩斯离开,让亚当·斯密回来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滥发造成大宗商品价格飙涨,新兴经济体率先进入通胀周期,全球经济面临“滞涨”的风险。“人类历史上大概可以用两种逻辑的相互作用或者此消彼长来解释,一是强盗的逻辑,二是市场的逻辑,而滥发钞票,制造通货膨胀就是一种强盗逻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日前在网易财经举办的读书会上解读其新书《市场的逻辑》时与许小年、任志强旧事重提,将目前世界及中国范围内的一系列经济难题归结于“市场”的没落和“改革”的倒退,他们呼唤经济学界应该进行一场反思,从凯恩斯的调控理论重新回到亚当·斯密的市场理论上来。
“很多强盗逻辑是合法的,比如多印钞票”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贬值,也就是同样面值的货币能购买的物品或服务越来越少,“政府超发货币”会引发通胀已经达成基本共识。不管是类似美国的主动超发,还是类似中国的被动超发,在经济学家眼里,这无疑都是对货币持有者利益的侵害,是一种“强盗逻辑”。
经济学家张维迎如是说:
“人类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什么方法呢?大体概括一下就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如何通过别人不幸福而使自己变得幸福,这是强盗的逻辑;第二种方式就是如何通过别人幸福而使自己变得幸福,这是市场的逻辑。
强盗逻辑不一定就是我们大街上看到的明目张胆的抢和偷,很多强盗逻辑是合法的,比如多印钞票,制造通货膨胀,进行的是财富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它并不创造价值,而只是使一部分人受到损害,使另一部分人得到好处,但这是合法的。
增加货币、刺激经济的时候,谁得到的好处最先、最多?是国有企业。在紧缩的时候,提高利率、限制信贷,谁受的影响最快、最大?是民营企业。先扩张后收缩,导致的是资源、财富从个人、民营企业转向国有企业。
可以说,通货膨胀是财富的逆向分配。今天的转移财富,结果会导致更大的危机,而危机之后处理危机的办法仍然是用转移财富的办法。也就是并不让犯了错误的人承担责任,包括美国,拯救那些大的企业,他们是用老百姓的钱拯救少数企业,这也是强盗的逻辑,并不创造财富。”
“祸水之源是凯恩斯主义的‘看得见的手’”
货币超发的依据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不足”理论,即政府应该推行“赤字政策”去刺激市场需求。但在许小年等支持纯市场理论的人看来,凯恩斯主义所奉行的“赤字政策”是不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学在经历这场大危机之后应该重新将研究方向转向“如何创造财富”上来,即亚当·斯密奉行的“看不见的手”引导技术创新的市场理论,而非凯恩斯奉行“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理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如是说:
“美联储实行了错误的货币政策,流动性泛滥,造成资产泡沫,危机才起来。危机起来以后,美联储说,你看,要不是我救火,美国的金融体系就完了,但真实的情况是,如果不是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根本就没有这场火。希腊的债务危机是从哪里来的?多年执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政策,不断借债,借到今天终于混不下去了,所以祸水之源是凯恩斯主义“看得见的手”的赤字政策。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经济学研究的根儿上就搞错了,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不是短期的政府政策,而是长期的经济增长,你要研究长期的经济增长,必须要研究市场,如果只关注短期经济波动,每天谈的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些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不创造任何财富。经济学要研究的是财富的创造,要回归到亚当·斯密奉行“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理论上来。
我们在凯恩斯主义的大旗下无限扩张,连芝麻绿豆大的事都当作宏观调控来执行,把过去计划经济那一套统统放到凯恩斯主义的大旗之下,来作为它的理论依据干预经济,实际上做的是计划体制下对经济的微观管制。这是一种倒退。”
“不管什么形式的调控都一定是对市场的破坏”
企业是现代社会创造财富最主要的微观主体,企业对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最敏感的,而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掌舵者和决策人,对一项经济政策的推行最先感知冷暖。来自正处于宏观调控风口浪尖的地产业的声音认为,没有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
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如是说:
“任何政府的调控都是对市场的破坏,不管什么形式的调控都一定是对市场的破坏。自由的市场经济是最道德的,而政府用行政行为对市场经济的破坏或干预都是最不道德的。美国金融危机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政府自认为做了一件最道德的事情,用次贷的方法帮助最穷的人解决住房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金融危机。
2008年时我们呼吁政府要救房地产市场,但房地产最终没有进入到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里。其实我们当时只是提出把原来设置的障碍取消,我们的病因在于原来设置的很多障碍,导致出现了下滑。2009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只有十几,远远低于国家其他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但它取消障碍后让老百姓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而获得的增长却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行业。
用政府的手、用钱的办法也解决不了,最后一定要通过市场的办法进行淘汰,所以市场经济的逻辑就在于它可以用自我交换的办法把好的留下,把坏的淘汰掉,最后形成我们可以从中受益的制度。这就是市场的逻辑。”
晨报记者 孙春祥
■新闻链接
谁是中国通胀
的元凶
2011年以来,中国物价水平居高不下,3月、4月连续两个月CPI在5%以上,部分机构对5月CPI甚至开出了同比上涨5.6%的预期,中国经济朝着“不容乐观”方向发展的迹象愈加明显。而到底通货膨胀因何而起,谁是制造通胀的元凶?
看看他们怎么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2008年9月份之后,美国次贷问题迅速恶化,演变成了一场危机,因为不知道危机究竟会怎么演变,所以,一个可能的好选择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尽量出售要快,出拳要重,以便尽快把危机挡住。在那种情况下很难做出准确的估计负面的冲击有多大,因此国家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个经济刺激计划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理论和国际的历史结论都证明,一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行以后会带来副作用,就是引发物价的上升,可能引发某种资产泡沫。
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
中国的通胀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决策导致的,中国政府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将短期借款利率定为接近于0,人民币又面临升值,热钱自然会从美国涌向中国,中国的央行不得不买入美元以防止人民币过快的升值,这样会向国内市场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从而造成通胀。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通过尝试通过发国债和提高准备金率去应对通胀,但是这些措施效果有限,治标不治本。
晨报记者 孙春祥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