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年中项目真空期 高物价低增速延续至年底

2011年05月30日 09:25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在信贷整体紧缩、终端消费短期难以出现明显增长的市场格局下,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推动力,很可能仍然来自于政府的投资引导

  记者 刘琳 刘明霞 实习记者 张艺馨

  “2011年全年,我们取消了对信贷员的贷款考核。”一家国有银行天津分行的客户经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今年前4月,该行放款仅40亿元人民币,这个规模大约相当于其去年的三分之二。剩下8个月如果没有企业到期资金的回流,将严格控制新增贷款的投放。

  这是2010年底以来持续信贷紧缩政策的缩影。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经济在2011年上半年呈现出物价上涨与生产活动疲软的两难格局。

  目前的物价上涨正在从食品领域向更多的消费品零售行业、服务业扩展,同时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对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传导作用愈发明显。而在流动性紧缺、终端需求不振与物价上行预期的多重因素下,工业生产增速已在4月份出现调头,环比下跌1.4个百分点。连续数月处于历史高位的PMI库存指数,预示着工业生产较为低迷的态势仍会持续。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物价上行与生产增速下行的局面可能延续到2011年第三季度,这使得三四季度的宏观调控可能呈现出紧信贷、松财政的搭配。

  难降的CPI

  对于2011年中国物价走势的判断,政府及经济学界的声音,在2011年年中逐渐转向。

  第一季度,业界普遍预期全年的CPI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且物价上涨水平大约在7月份到达高点,并开始步入下行区间。

  “但目前来看,这一预期显然有些偏乐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记者表示。

  业内风向转为悲观,主要表现在CPI在下半年的走势预测与高点预测两个方面。“物价走势上,越来越趋同的声音是,通货膨胀前高后难低。”刘元春说。目前较为乐观的预测是,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CPI将出现同比小幅下降,第四季度及2012年的前几个月,物价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业界对于物价涨势的忧虑,还集中在物价维持在最高点的时间将会延长上。数月以来国内物价上涨的范围不断扩大,很可能将使物价涨幅保持在最高点的时间段延长到8月份。

  以往中国出现的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有形产品,尤其是食品价格上。“但是目前出现的新特点是,服务业价格上涨将成为未来一大趋势。”瑞士信贷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即将面临“物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的风险。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则预示着物价涨势不会是短期概念。

  发改委系统一位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在成本推动、流动性泛滥以及输入性因素多种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震荡,是令国内市场预期普遍不乐观的另一重要原因。

  中国石油、铁矿石、棉花等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已分别高达约55%、63%及40%。“因为国际市场价格的暴增,估计今年每个中国人要为此买单600元。” 这是发改委系统内的一项测算结果。

  有专家指出,从输入性因素考虑,中国此轮通胀真正见顶回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何时进入紧缩通道。“预计2012年第一季度,美联储有可能开始加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回落,从而缓解国内的物价上涨速度。”

  项目真空期

  “物价上行的同时,工业生产疲软,是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呈现的主要特点。”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

  投资过热已构成中国通胀的一个主要因素。发改委系统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部分行业投资减速、部分工业企业生产增速放缓,本身就是宏调政策控制通胀的应有之义。

  “部分轻工业、重工业投资及生产的活跃程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将起到遏制作用,这符合国家控制通货膨胀这一首要宏调目标的需要。”发改委系统人士说。

  市场自发投资与政府主导项目开工趋缓,构成当前工业生产走弱的双重因素。终端消费不振,以及贷款资金持续紧缩,带来市场活跃程度的进一步低迷。

  “不仅消费品市场的轻工业增速降至历史低点,汽车销售增长放缓,住房相关支出也在减速。这一方面削弱了短期零售数字,另一方面则使得市场自发投资带动的工业生产缺乏支撑的动力。”鲁政委说。

  摩根大通报告指出,由于对短期内全球市场上的终端需求预期较为谨慎,同时中国商品房市场销量低迷,工业生产的增速在2011年第二季度甚至第三季度,很可能将继续放缓。

  如果说基于终端需求的企业自发投资缺乏积极性是中国市场的“常态”,那么此轮生产活动趋缓的一个重要特征,则是地方政府基建项目开工放缓,这构成工业增速下调的关键原因。“2011年年中附近,正值各地方的经济刺激政策及项目真空期。”刘元春表示,“这使得部分长期依靠政府项目拉动的地方经济,短期难以找到增长动力。”

  这一真空期主要由两个因素催生。一方面,从2008年底开始的4万亿投资项目已逐渐进入尾声。2011年第二季度,这些项目带来的投资效益已经殆尽。“大规模刺激政策,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措施,随着宏观经济逐渐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恢复,宏调进入常规轨道,部分产业的投资及产品生产的高位回落,属于正常现象。”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

  有分析人士认为,造成“真空期”的另一个阶段性因素,则在于2011年3月到6月左右正值地方政府换届期。这将导致不少地方政府的主要重心从项目投资上转移开来。这一过程也将维持数月,直到新一届地方政府确定后,才会将重心重新回调至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这一传统的政绩目标上来。

  新一轮投资涌动

  在信贷整体紧缩、终端消费短期难以出现明显增长的市场格局下,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推动力,很可能仍然来自于政府的投资引导。

  发改委系统一位权威人士指出,目前工业投资和生产趋缓的态势,不会持续很久。随着“十二五”规划开局,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伴随着地方政府换届将在下半年逐渐完成,各地扩大投资的趋势将在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逐渐走强。

  “由于‘十二五’计划刚开始,预计公共投资项目,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项目登记数字将稳步增长。”摩根大通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指出。

  同时,保障性住房将成为下半年投资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未来私人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因政策紧缩而增长放缓。”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记者表示,“中央政府计划在年内建成1000万套保障房,我们预计保障房的建设将在未来几个月走上轨道,拉动投资势头走强。”

  “不排除‘十二五’规划及地方政府换届带来的叠加作用导致年底出现投资冲动。”上述发改委系统人士表示,在目前中国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模式、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增长模式下,这是一个颇难避免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经济运行的一个常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室研究员吴庆对记者表示,如果投资冲动再现,则意味着201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做出的2011年货币增速16%的规划,可能难以如期实现。在银行信贷整体紧缩的局面下,地方上的项目公司将投向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

  一边收一边放的市场格局,将造成实际利率进一步提高。据记者了解,目前信托市场的实际利率已经达到15%以上。下半年银行系统的信贷政策将进一步趋紧,随着资金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市场利率只会有升无降。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银行系统的信贷闸门被收紧,但由于年底政绩考核的推动,以及巨大的项目利益刺激,资金仍然可以通过信托和基金公司等更为灵活的方式流向市场。

  “通过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向市场释放的大量资金,将为2012年中国的物价走势埋下更多隐患。”吴庆表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