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4日 02:01 来源: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胡仁芳
今年的煤电顶牛,来的比往年更猛烈了些。导火索仍是煤价上涨,而真正形成“荒”之势的则是越来越多的省市相继出现缺电拉闸现象。继而,在发电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火电企业出现整体行业性亏损。
六月盛夏天,火电企业集体叫苦连连。于是,一次次上网电价的上调开始上演了,销售电价适时跟涨。紧接着,国家放宽了煤炭出省限制和火电项目审批的条件,这个煤电顶牛的故事走到这个时候,虽说没有结束,但也基本上告一段落了。
而这一段落的结局似乎皆大欢喜,煤价涨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也涨了。煤炭企业没有损失,火电企业和电网也从中获益。
但对整个故事抽丝剥茧会发现,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矛盾几方的身上,却忽略了下游消费者这一终端群体。似乎他们与煤电顶牛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来看热闹的,但实际上,真正为“顶牛”买单的恰恰是这众多的消费者。
不禁,记者回忆起煤电顶牛的整个过程……
沉疴:煤电顶牛是历史问题
煤电顶牛年年有,而一年一度的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也称“煤炭订货会”)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煤电顶牛的标志性事件。
而对于2011年,情况稍有不同,伴随着南方用电紧张状况的出现,煤电顶牛才算是真正拉开帷幕。
乍暖还寒时,三月初算是传统的用电淡季,南方部分省份竟反常地出现严重的用电紧张情况,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等省份。本报记者在煤电系列报道《为保订单进度 浙江中小企业纷纷自行发电》中曾经提到,从2011年2月底开始,浙江省政府对省内企业就开始实施“停三开四”政策。基本都是每周一、三、日企业可以用电,其余四天不可以从供电网上取电,企业处于有电但不能用的状态。部分城市路灯只亮一边,居民用电暂没有实施限电举措。
用电如此紧张,到底这中间的电力缺口有多大?
根据中电联预测,2011年后三个季度,全国用电缺口预计在3000万千瓦左右,考虑气候、来水、电煤供应等不确定因素的叠加作用,缺口还可能进一步扩大。有专家已经指出缺口可能会超过4000万千瓦左右。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
同时,中电联指出,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99万亿~6.57万亿千瓦时,基准方案推荐6.27万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加2.08万亿千瓦时,是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最多的五年。
电力需求在扩大,发电的脚步却没能跟上,用电紧张形势逐步蔓延到更多省份。“如果现在的状况不能改变,不出三年,’电荒’将是蔓延性的,远比现在严重的多。”一位电力行业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之所以出现“电荒”,个中原因很多,但电力企业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煤价,认为煤价上涨过快是主因。
有数据显示,十年的时间,煤炭从2010年的每吨227元涨到2010年年底的799元。电价十年前的平均价格为每千瓦时335元,十年后涨到了410元。十年间煤炭价格涨了2.5倍,电价只涨了0.22倍,近11倍的差距。而在今年一季度,在电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煤价继续向前奔跑,平均价格已经达到830元/吨,目前已经接近900元/吨。
电价,煤价涨幅不均衡,并且不均衡的空间在继续扩大,煤电顶牛随之也只能越来越严重,“电荒”受之影响也会愈演愈烈。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的情况,但深层剖析,煤电顶牛,“电荒”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个历史问题。”上述行业专家指出。
揭秘:“电荒”形成五大原因
有这样一个名词来形容用电用煤淡季出现用电紧张形势,那就是“非典型性电荒”。而在“非典型性电荒”背面表现出的则是“高耗能产业的‘非典型性繁荣’,”记者就相关问题致电行业专家,他表示,中国煤电能源结构不平衡,出现“非典型性电荒”并不突然。
中国的能源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平衡,能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尤其明显。在几大传统发电原料中,火力发电原料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以及宁夏自治区,水电所需水力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而风电资源比较丰富的要数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资源地区分布过于分散,就使得并网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就在浙江实施“限电令”的同时,内蒙古却出现了电多用不完的情况,能源消费区域性分布不合理暴露无疑。一直以来,用电量最大的地区分布在华东、华北以及华中等“三华”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资源相对比较稀缺。“同时,像这样的省份,电厂已经差不多都饱和了,” 《证券日报》记者在山东调研时,华电国际(600027)董秘周连青指出,“也就是说,可建电厂的环保空间和电源点已经很少了。”
同时,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距离能源基地至少有800公里以上,大约为800到3000公里左右。产地与消费地的脱离对运力提出了考验。而对于电这个特殊产品,距离太远就降低了安全性。“考虑到成本也是很不合算的,夏季高峰一到,山东也会出现用电紧张的时候。虽说集团在宁夏也有电厂,但太远了,把电从宁夏输送到山东成本太高,中间的损耗也大。”周连青表示。
而在中电联的报告中,也指出,受新增装机区域分布不平衡、电源电网建设不协调、火电新增规模下降以及电煤供应矛盾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
看来,客观地理因素对于产生区域性“电荒”不容忽视,但也很难得到解决。转到主观原因,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计划电与市场煤以及电厂与电网的问题。自煤炭市场化逐渐放开以后,煤价与电价涨幅的差距就在逐年拉大,十年间,二者价格涨幅相差11倍。“煤炭企业近几年的日子是好过了一些。”《证券日报》记者在山西调研煤炭企业时,傅万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是中煤集团旗下子公司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
电网通过赚取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中间差价确保自己可以实现“旱涝保收”,而发电企业就没那么幸运了,国家对上网电价的严格管制使得被夹在中间的发电企业进退两难。
交锋:煤企质疑火电企业亏损
既互相依赖,也可称为冤家,煤炭、火电始终纠缠不清。记者专程前往山东,山西,进行对火电,煤炭成本的调查。
记者通过对华电国际在山东的一家分电厂的调研更全面地了解到了火电的成本。
2010年,该厂完成发电量超过了100亿千瓦时,营业收入约为33.11亿元。煤炭成本竟然花费了27.65亿元,占到营业收入的83%以上。
除了煤炭成本外,其余费用主要来自于折旧与设备维修、人员成本、财务费用、环保费用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不确定费用,共花费7.47亿元。折旧与设备维修花费2.49亿元,占比5.67%。也就是说,该电厂去年亏损约为2亿元。
而当记者从山东地赶到山西省平朔煤业后,却没有得到有关煤炭成本的数据。其党委宣传部部长傅万明以“平朔煤业属于中煤集团,财务数据要经过集团同意后才可透漏给媒体”为由,指出“要向集团汇报后再与记者联系”,但截至发稿,记者没有收到对方的邮件和电话。
在傅万明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桌子上放着多家媒体的报纸。对煤电问题他也很关注,“现在都在说火电亏损,确实近两三年火电企业的日子比起以前来,不好过。但也不能亏那么多吧!”对火电企业亏几个亿以上,资产负债率达到80%以上傅万明表示很惊讶。
“我们也有自己的火电厂,盈利都不错,”傅万明继续说道。当记者问到是否有挨着平朔煤矿,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时,他表示,每个电厂用于发电的煤炭指标是固定的,平朔自己的煤用的不多。
对煤炭暴利的说法傅万明并不认同,“以前煤炭企业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一吨煤也就一两百块钱,还得四处求人买。而三年前,火电企业的日子是非常好过的。”
而在整个煤电顶牛的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声音要多于煤炭企业,个中原因,“是因为煤炭企业从一开始给大家的形象就一般,很少有人愿意给煤炭企业说话。” 傅万明显得很无奈。
火电企业,煤炭企业,可谓各有各的苦衷,但问题出现了就要解决,中间必定要有为整个事件买单的人。煤价要涨,电价也要涨,电网也不想吃亏,那么,随来买单?
破局:煤电顶牛由消费者买单
太多的焦点集中在了煤电本身,煤价高涨,电价已经涨了或将继续涨下去。电网紧跟上涨销售电价,毫不含糊。那么,都在涨,都要涨,这个涨价最后由谁来买单?
“当然是消费者,”煤电顶牛年年有,“说问题解决了,也就是价格都涨了,火电企业、煤炭企业、电网都高兴。”一位行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
“电荒”的出现,多数火电企业财报上净利润一栏中连续出现的负值,在最直观的表象下,发改委做出了连续上调多数省份上网电价的决定。而对上调电价对火电企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上,本报记者在煤电系列报道《煤电顶牛暂以涨电价“收局” 煤价跟涨再次引发各方“口水战”》中,华电国际(600027)董秘周连青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上网电价上调了0.245元,以2010年的煤价作为基准计算,企业刚好达到了盈亏平衡点。” “虽然今年的煤价又涨了,但上网电价的上调能为企业减轻很多压力。”
依火电企业目前的状况,或许上调的2分钱对企业的盈利起不到实质性作用,但已经缓解了企业的压力,并且,“电价继续上调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上述专家指出。
没过多久,就传来了销售电价上涨的消息,发改委做出决定,从6月1日起上调15个省市的工商业、农业用电电价,平均每度电上调1.67分,其中最高的山西销售电价每度上调2.4分,最低的四川每度上调0.4分。居民电价暂时不涨。
对于居民电价,“未来也是会涨的,可能会实行阶梯式上涨。”大同证券研究所于洪认为。“价格的上涨最终肯定是间接或直接由消费者买单了。”
而对于火电企业,好消息接连不断。为了满足发电需要,6月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2011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将增加煤炭有效供给,取缔煤炭出省限制,把稳定电煤价格作为今年价格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
同时,为了快速缓解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湖南、重庆、山东等地电力供应矛盾,近期发改委将集中审批一批符合电力产业政策和上大压小要求的火电和电网项目,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给火电项目审批开“绿灯”。
政策上给了火电企业优惠,价格也涨了。而在整个事件中,貌似只是在看热闹的消费者成了最终的买单者。
“每年出现,消费者年年买单,何时了?”该专家指出。
而同样的问题,火电企业认为就应该谁消费谁买单。“应该是资源谁占有谁负责买单,环保谁破坏谁付费。发电产生的资源价格,环保价格,资金价格,股东成本等等,谁来消费谁来买单。”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