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6日 15:41 来源:法制晚报
央行年内已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西方很少用该手段调控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宣布,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0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6次上调准备金率,以此通过回笼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来应对通货膨胀问题。
央行上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5月18日,不少原本期待中国会加息的外国媒体,对央行对这种市场调控工具的偏爱颇感意外。
外媒原本预计央行会加息
英国《金融时报》称,市场原本预期央行将在短期内提高基准利率,而非再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工具。
此外,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点,让市场多少有些意外。
报道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央行几乎从来不在市场交易时间公布货币政策决定。而本次公布的时间为下午3点20分左右,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外汇市场等仍在交易。央行突然公布决定,造成了市场波动。
美国《华尔街日报》今晨的报道指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有些“突然”。
报道称,央行突然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在提醒市场:中国的紧缩周期尚未结束,预计中国在年内至少还会有一次加息。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努力抗通胀
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面临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21.5%的高点。
换句话说,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的存款,就要将其中的21.5元存入央行,获取远低于市场利率的利息。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意味着可利用的信贷资源减少,央行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控制整个经济体中的信贷投放。
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抑制信贷过热的办法,在西方国家很少应用。因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导致一些支付准备金较少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
欧元区的存款准备金率自1999年至今一直维持在2%;英国甚至没有强制的存款准备金率。
美国采取和中国类似的,依照金融机构规模设置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度,但是其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自1998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0.3%。
此外,美国只要求金融机构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满足要求即可。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采取低于标准的存款准备金率,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对美国金融市场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
实际上,从1998年至今,美国历次调整基准利率,都和存款准备金率没有联动。
关注此事的外国媒体,纷纷把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与中国当前抑制通货膨胀的努力挂钩。许多媒体对中国未来几个月的抗通胀形势感到乐观。
不过《纽约时报》也指出,中国有必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以遏制通胀,政府在既遏制贷款增速又不扼杀经济增长方面,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文/记者 杨铮 尹晓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