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7日 23:30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在北京三里屯西6街的大众汽车中国大楼里,一张新面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斯柯达(中国)首任公关总监,47岁的陆德维(Christoph Ludewig)博士。
6月8日,斯柯达(中国)发布公告称,自2011年6月1日起,陆德维博士出任斯柯达(中国)公关总监一职,向斯柯达(中国)总裁罗凯福汇报工作。去年9月到斯柯达(中国)担任副总裁的马静华,工作职责将由原来的主要负责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转变为负责中国媒体关系相关工作。2011年5月1日起加入公关团队的 Juliane Boetel女士(朱丽亚女士)将负责媒体服务与媒体活动工作。
管理团队的充实,对外职责的细化,经历了近两年不温不火的沉默期后,斯柯达(中国)似乎等到了发力时机。
招兵买马
上任仅半个月,陆德维即出现在某次公关活动中。资料显示,今年47岁的陆德维是记者出身,1999年加入斯柯达,曾任斯柯达汽车(德国)汽车与商业传媒部负责人一职。此前曾在多家报社与电台任职,并曾担任过加拿大广播公司通讯记者。从其职业经历来看,的确是斯柯达(中国)公关总监的很好人选,但是也并非是不二人选。也许,斯柯达(中国)同时看重的还有他非中国籍的背景。
不管怎样,对于斯柯达(中国)总裁罗凯福来说,包括马静华、陆德维在内的多名高管的陆续加盟,斯柯达(中国)已不再只是名义上与大众、奥迪等部门并驾齐驱,在阵容上也开始靠拢。而下一步,必然要行使其最实质性的职责。
斯柯达(中国)在2009年8月成立之时,斯柯达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即明确了对其的定位,即统筹斯柯达中国战略规划制定和整体品牌建设的推进。而其中隐含的职责是,斯柯达(中国)必须确保上海大众旗下的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部,能够以最符合斯柯达“总部意志”方式来运作。彼时,业内曾猜测,范安德是否会像他在大众(中国)那样,追求对品牌运行的掌控权,此时看来,似乎已有答案。
改变角色
在斯柯达去年年底发布的全球战略中,“品牌全球化”和“产品线扩张”是两大重点。启动新标识是其品牌全球化的第一步。斯柯达新标识在今年3月日内瓦车展首次发布后,在4月的上海车展正式启用。新标识中飞翔之箭的元素更大更明显,飞翔之箭的颜色由“自然绿”变更为全新的更葱郁的“斯柯达绿”,这个捷克的古老品牌,其品牌形象从老成持重变得跃跃欲试。
范安德在上海车展期间透露,新标识将为斯柯达这个百年品牌注入更多活力,品牌战略也将更快得到执行。
毫无疑问,要实现“品牌全球化”,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重地,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摆脱淡化上海大众在品牌上对其的影响。众所周知,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不高一直都是掣肘斯柯达品牌成长的关键因素,上海大众通过强大的营销能力将国产的几款车型卖得风生水起,进入中国这四年来,斯柯达的品牌性格以及知名度已经呈现出走强的态势。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十分尴尬,甚至不少斯柯达的车主都把斯柯达看做是上海大众的附属品牌。
显然,目前在中国市场谈及“独立”尚早,对于斯柯达来说,要想保持更大的成长空间,斯柯达唯有改变寄于上海大众篱下的局面。改变“小弟”的角色定位,与上海大众成为并行品牌,无疑是斯柯达(中国)的首要任务。
适时转身
一直以“小弟”身份存在的斯柯达品牌,目前的增长势头大有超越上海大众之势。今年一季度,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共销售4.7万辆,同比增长11%,市场走势看好。截至今年3月,斯柯达品牌国内用户已超过45万,中国市场占有率达1.75%,占斯柯达汽车全球销量的1/4。
为了能与上海大众平起平坐,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斯柯达总部不失时机地选择在这一时刻加强斯柯达(中国)的力量。“我们计划在2015年市场占有率达到3%。也就是说小弟将来会变成一个大哥的,你要给他时间,要有耐心。”范安德不久前表示。
为了让“小弟”尽快蜕变成“大哥”,斯柯达在车型方面也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斯柯达肯定也要提高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最有力支撑就是扩充产品线。斯柯达进入中国的时候先引进的是明锐,接着是晶锐、昊锐,接下来是Yeti。Yeti不会是这个产品线扩充的终点,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更多的斯柯达产品会到中国来。”范安德此前对媒体承诺。除了2013年国产的紧凑型SUV Yeti车型外,范安德透露,将来还会有一款介于晶锐和明锐之间的新车型推出。除此之外,斯柯达汽车在中国也将继续完善经销商网络建设,计划从现在的300家增加到600家以上。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