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钢铁产业链危情: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致订单消失

2011年06月27日 12:03 来源:现代物流报

  钢铁产业链危情调查:下游行业处转型关键期

  记者 李协商 王京

  曾经创造“中国制造”奇迹的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甚至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状态。此前一度有媒体报道,江浙、广东一带中小制造企业已出现了倒闭潮。

  资金紧张、用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扬,用钢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显而易见,然而在这背后还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消失的订单

  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钢铁流通企业聚集地——上海,首先感受到了由下游用钢行业传导而来的刺骨寒意,本报记者走访发现,当地多数钢贸企业已经从订单的变化中察觉到了下游客户遭遇的窘境。“我们订单现在减少了很多,上半年做的订单基本上都是去年接下的。”多年与终端用钢企业打交道的上海玛业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李平拿着手中的一份订单表对本报记者说,对于订单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下游行业企业的生产收缩;另一方面,自己也担心下游行业资金面收紧会传达到上游,而主动拒绝了部分订单。

  汤李平的公司经营的主要品种是热轧卷板,船舶、汽车、锅炉、机械等制造行业都是他的终端客户。

  与汤李平一样,上海鹿铁金属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韩晨光也告诉本报记者,现在许多终端用钢企业订单量没有好转,但其生存还可以,毕竟这段时间是淡季。

  “往年这个时候汽车为主的冷轧需求不足,但今年家电制造企业也不行了。”这让韩晨光颇感意外。不过,他说,以前镀锌比冷轧便宜,现在镀锌比冷轧贵得多,这说明家电行业的需求“并不是十分糟糕”。但现在原材料成本高,终端开工欲望不强成为了需求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除了板材之外,其他钢材品种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上海银屏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彩兵告诉本报记者:“从建筑行业到机械、钢结构,与终端用钢企业的业务现在仍然很难做,资金面很差,我们也在收缩垫资的业务。

  余彩兵说,“终端企业一般都是有了订单才会向我们采购,不见兔子不撒鹰,这与往年有很大不同。”

  他分析,下游不愿意大量采购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对后市钢材的降价预期,目前国内的钢价相对正常的年份还是偏的高;二是国家宏观的政策还是在打压通胀,紧缩市场的流动性,资金面相对受到影响;三是国内的需求没有释放出来,所以造成对原材料的谨慎采购。

  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则认为,今年前半年,由于原来很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都取消了,国内整个经济增速均处在放缓阶段,加之当前南方正处雨季,终端订单一直以来都不是不好。板材尤其不好,建材相对还强些。

  他预计,假如国家紧缩政策有松动的话,到今年第三季度后期终端用钢需求会迎来一些好转。

  转型压力

  本报记者在与下游用钢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交流过程中发现,多数企业都认为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一方面给他们造成短期内库存调整的困难,另一方面对成本转嫁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经营利润带来明显的侵蚀。

  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综合成本压力自然大增。

  在浙江绍兴一家五金制造企业负责人刘经理看来,当地许多企业是在“勉强维持”。遇到种种压力,企业角度的第一反应是“压力太大,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支持”。

  刘经理告诉本报记者,浙江一带的企业目前出现了分化,“部分财力弱的企业就此退出了市场,选择停接订单;而前期部分资金积累较充足的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而亏损生产。”

  目前,中小型企业中,高能耗和劳动密集型生产门类仍然是主流。这些处于中游的中低端制造业行业,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虽然部分成本可以实现向终端消费者的转移,但成本转移显得滞涩,需要有个较长的过程。

  不过,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的分析师孙建波在中小制造企业集中的浙江调研后,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小制造企业确实面临着很多难题,但这些难题是转型的难题,而不是生存的难题。”

  “当前中小企业并没有遭受生存危机,与2008年相比,不存在需求约束。转型的烦恼是可以接受的,不会形成恶性后果。”孙建波提醒,“但中小企业的大洗牌却是必然的。”

  孙建波认为,当前的压力不是没有订单,也不是没有需求,而是生产成本问题,利润率问题。企业不应该靠要政策获取利润,而应该靠主动转型升级,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上获取更大的利润分配。

  由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带领的华创证券分析团队经过实际调研同样认为,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来自于2007~2008年经济紧缩时期的转型压力。2009~2010年的大规模货币与信贷刺激政策,对冲了2008年不少行业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但这只是应对危机的“超常规的插曲”。

  从目前的转型环境看,尽管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较之2007~2008年要慢,但是总体上企业转型的压力更为均衡,特别是目前企业面临的去库存压力相对小于2008年底。同时,一些优势企业开始利用调整时期加快了整合和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值得积极扶持的动向。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杨民教授,曾率领学校“中小企业管理”调查队历时15天,深入调研了杭州嘉兴、绍兴、丽水的9家代表性企业。他发现,当前中小制造企业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企业技术简单,入门容易,竞争过度、利润率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要发展就必然要转型。

  不过,他认为,政府要重新确定解决中小企业困境顺利转型的思路,“(通过政策)改善经济大环境当然是重要的,但重点应该放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方面。”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现代物流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