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1日 07: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 昨天,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今年第三季度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季报》。报告预计三季度GDP增长9.3%左右,CPI上涨5%左右,可能出台1-2次非对称加息。尽管有下行风险,但短期内中国经济问题不大,“硬着陆”的可能性也很小,治理通胀依然是近期宏观政策的核心。
报告认为,三季度,全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这主要因为:食品价格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同时,从中长期来看,受刘易斯拐点临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长期上涨压力。此外,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和基础依然存在。四是PPI增长较快。前5个月上涨7%,向下游传导压力依然巨大,传导的过程还将持续。
报告初步预测,二季度全国CPI上涨5.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PPI上涨6.5%;三季度CPI上涨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需要指出,三季度CPI比二季度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翘尾因素的影响,而非新涨价因素的减小,说明通胀压力不会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我们预计,今年全年物价的低点最可能出现在四季度,CPI上涨4%左右。
考虑到物价高位运行,负利率还在持续,不利于消除通胀预期,导致储蓄理财化、“脱媒化”,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等不利影响,因此三季度可能会加息1-2次,但四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有所降低。由于近年物价上涨是成本推动、货币超发和输入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稳定物价将在收紧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供给管理。
由于银行可贷资金已经比较紧张、实体经济的正常贷款需求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报告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空间已经有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减少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次数。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将更多地通过发行央票、加快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途径解决,而不是单靠存款准备金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