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政府设高门槛 民企欲投保障房无门

2011年07月01日 11:02 来源:南方周末

  一份由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披露的百强房企《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房地产企业参建保障房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百强名单中仅有30家在2007年至2010年间参与保障房建设,排名前十的企业全部参与,其他70家房企未参建。

  社会责任?低利润?

  保障房承担着保障民生与稳定调控的双重任务,所以上述消息一出,有舆论开始指责房企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不过,据《新京报》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示,七成房企缺席保障房建设,主要是其社会责任没有明确边界,其中很多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不应该全部推给房企。

  “开发商不赚钱零利润、承担起提供保障房的责任、让大多数老百姓能立刻买得起房等”,陈淮指出,这些要求和房地产企业客观愿意、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比较大的差距,不应该对开发商“打土豪、分田地”。

  对此,《证券日报》报道也认为,房地产开发商绕道保障房建设,其利润空间较低是根源。

  地产分析师谢逸枫表示,开发商一直不乐意参与保障房建设,是开发商和政府利益博弈的结果。保障房开发利润未达到开发商的利润底线,商品房开发利润基本在30%以上,而保障房的利润处于5%-10%之间,相对于商品房来说,建保障房利润低,很难让开发商心动。另外,保障房不可以上市交易的制度,让开发商感到保障房价格很难上涨,影响利润空间。

  但是,上述这些说法,随后又被其他媒体反驳。

  《21世纪经济报道》认为,保障房已成为低迷市场的一剂“强心针”:“涉保”上市公司股价逆市大涨、保障房投资成为商品房投资萎缩的最“给力”补充。所以,保障房对于房企而言,应该是“名利双收”的“香饽饽”。

  那么,为什么70家房地产百强企业宁愿放弃这个“香饽饽”呢?

  民企回应“欲投无门”:

  上述报道称,大部分房企缺席保障房的现状,绝不仅仅是社会责任层面的问题。原因恰恰在企业主动意愿之外不愿被提及的一些方面。

  国企主导项目

  保障房工程规模庞大,除了政府相关的投入以外,需要更多社会、市场的广泛参与和推动,这也是目前推动保障房工程的一个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地方的保障房项目主要开发企业,依然是本地国资背景的房企,包括一些政府机构旗下的相关开发企业,市场化的开发商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的比例相当小。

  “这些主导地方保障房项目的国企,虽然在当地拥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但其真正规模其实并不大,绝大多数并不在百强房企之列。”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说,从统计的因素,这也是出现百强房企7成未参与保障房的一个原因。

  为什么多数地方的保障房项目开发建设,以地方政府背景的企业为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政府设高门槛

  陈晟指出,“据我所知,多数地方政府对参与保障房项目的企业,是有较高的门槛设置的。例如在上海,一般要求开发企业拥有一级资质,仅有少数情况下会允许仅达到二级或再低资质的房企参与。”而拥有一级开发资质的房企,占房企的比例就不高。

  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说,一些相对优质的保障房项目,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这相当于是企业稳妥的盈利机会,但现实情况是,除了有当地政府背景的企业外,其他房企基本没有机会。“很多地方政府将这些项目直接给指定的企业运作。”

  对此,不少民营房企的一些高层深有体会。“没有门路。”是记者采访的多位相关人士普遍提及的一个关键因素。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说,“保障性住房的关键在于土地问题,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的盈利空间多少也在于土地的问题,地方政府不在土地问题上让步, 地方政府发债也好,企业平台融资也好,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都是无稽之谈,这也是百强房企中有七成未参与保障房建设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