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河南淇县和浚县相互扯皮致新建大桥成烂尾工程

2011年07月12日 09:56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4年多前,河南鹤壁淇县花费6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淇河大桥,连接河东的浚县和河西的淇县。去年5月,大桥顺利建成,但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由于两个县在某些事项上没能达成一致,导致公路连接桥梁的引线无人修,行人和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崭新的大桥被迫闲置。"便民工程"为什么变成了"扯皮工程"?河南台记者郭兴华对此进行了采访,详细情况马上来连线他:

  主持人:你在现场看到目前这座淇河大桥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不能正常通行呢?

  记者:一条大河在河东的浚县和河西的淇县之间缓缓的流过,如今一座320米长的大桥是飞架东西,但这座去年5月就主体完工,可承重机动车的大桥却因为没有引桥和引路,两端只能靠临时堆起的小土堆,现在勉强是通行自行车和电动车。我也是从咱们淇县交通局了解到,当初是两县商定好了建设淇河大桥时,浚县方面在桥东岸建设一条三公里长的引桥,但去年5月该桥主体完工后,浚县方面却认为该桥是淇县一厢情愿建设的,而不愿履行义务,而淇县方面也是无意建设自己承诺河西岸的一公里的引桥。但浚县交通局就表示,他们从一开始其实就不同意建设这座大桥也没有和淇县方面达成任何协议,而就是在这样的引桥建与不建的相互扯皮中,这座桥一年多来沦为了一座烂尾桥。

  主持人:当地群众对这件事他们有什么样的反映呢?

  记者:当地群众也是觉得600万投资投进去现在却换来这样一座烂尾桥是十分可惜,我也在桥上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在正午是当地居民回家高峰的一小时时间里,4米多宽的桥面上,只有3辆自行车、1辆摩托车和1个行人通过,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不是他们不想从上面过,而是过的话实在不方便,新机动车和自行车只能勉强通过,机动车是完全不能通过的。截至我发稿时,鹤壁市政府也是组织两县就修桥问题进行了一个协商,但直面资金问题和耕地征用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浚县方面的交通局也坦诚说,大桥是何时能通畅仍是一个未知数,目前暂时解决的办法只是在桥头采取一个相应的措施,通过铺设土石暂时让小车、轻车能够通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