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半年内需外需双降 保增长抑通胀考验政策尺度

2011年07月15日 23:22 来源:华夏时报

  内需外需双降 宏调维持偏紧

  本报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在纠结中运行半年的中国经济最终交出了一份中规中矩的答卷。

  7月13日,2011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布,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了一些回调,但也主要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尽管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明显超出各方预期,使得市场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忧虑大为缓解,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两驾——消费和出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也使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下半年通胀风险并未减退。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6.4%,涨幅创下三年来新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本报记者表示,上半年GDP 9.6%、CPI 5.4%,仍处双高运行状态,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市场上对中国经济“硬着陆”、“滞胀”等问题的担忧,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发点仍将放在控制通胀和调整经济结构上。

  由此可见,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在矛盾中前行——既要保增长,又要抑制通胀,中央紧缩与地方扩张,大上项目与结构调整,以及外部经济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都会综合作用于下半年的中国经济。

  多数受访专家认为,下半年政策调控大方向不变,但政府可能对货币政策进行结构性微调。而央视财经频道报道认为,整体而言,2011 年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继续收缩。

  内需外需双降

  6月份的外贸数据不论是进口、出口还是顺差,均显示了中国经济正在放缓。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从5月份的19.4%放缓至17.9%,隐含的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幅从5月份的11.8%降至-18.5%;进口同比增速从5月份的28.4%降至19.3%,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幅从5月份的10.9%降至-52.6%。

  2011年,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东莞至新外贸有限公司经理刘涛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加大、汇率风险加剧以及电力供应趋紧等因素的冲击,让原本抢手的订单,变成了如今的“烫手山芋”。

  “一吨蚕丝的价格去年还是20万元,今年5月已涨到40万元,生产成本的增加令利润微薄的传统产业面临巨大压力。”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董事长蔡高声说。

  中国商务部贸易研究院研究员李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中国外贸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正在不断增大。“下半年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困难。”李健说。

  如果说出口增速放缓意味着全球开始对中国制造的产品“缺乏热情”,那么进口的放缓则反映了内需增长乏力。

  近两个月来,铁矿石、原油、天胶等进口数量明显下降。数据显示,6月份PMI连续三个月回落至50.9、而购进价格指数连续四个月回落至56.7。

  保增长与抑通胀

  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始终离不开增长与通胀。保增长势必放宽经济政策从而助推物价上涨,而抑制物价则又容易伤害经济发展。

  在谈到中国经济下半年将遇到的挑战时,国家统计局坦言,中国经济下半年的重点是处理管理通胀预期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很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9.6%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为下半年抗通胀留出了一定的政策空间。而温家宝总理在月初调研时则表示,稳定物价仍是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刘瑞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说中国经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都为时过早,因为中国经济还没到要“着陆”的时候。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认为,中国产生通胀的原因,主要是输入型通胀造成的。此外,城市化速度过快,使得信贷需求急剧上升,从 2006 年开始,信贷发行量开始急剧上升,从以往每年的3万亿元左右,到十几万亿元的规模,经济热度太高,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物价上涨是必然的,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从全年看,CPI有望控制在5%左右。

  结构性微调

  面对下半年复杂矛盾的经济形势,国务院和央行近期的表态,预示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保持不变的同时,将在稳健之中进行结构性微调。

  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适度从紧”。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至21.5%的历史高点,利率也已经上调三次。这些政策都是央行在回笼货币,消化流动性过剩,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业内专家在提到下半年政策走向时,出现最多的词汇便是“适当”、“微调”。

  经济学家刘纪鹏(微博)对记者表示,仅靠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两个手段不能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另外,在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之后,中小企业已经遇到融资难的问题,民间借贷利率不断攀升,这都将影响中国的经济。所以,根据这些情况判断,下半年货币政策一定会有所放松。

  平安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孙方红亦向记者强调,下半年政府驱动的投资还会较强,保障房和水利建设投资都不会太差,“预计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还会维持偏紧,不太会松,只会局部调整,整体而言是一个趋稳的过程。”

  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对本报表示,上半年的宏观数据与其预期的经济温和回调态势相符。但也预示着物价出现趋势性回落,需要更长的时间。他坚持认为,11月份CPI出现趋势性回落、年内仍将有1—2次加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