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务院三定规定形同虚设 部委领导职数严重超编

2011年07月15日 23:22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林晓 杨仕省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一个处室同时有几个正处长并不奇怪,只好临时指定‘某处长召集人’协助工作。”一位发改委官员近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某些国家部委领导职数严重超编,在平时工作中,这种有趣的情节不足为奇。

  2008年3月,全国“两会”确定大部制改革。当年6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即“三定规定”。3年过去了,部委机构依然在人员超编的老路上运行。7月13日,曾参与这次机构改革设计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熊文钊说:“这次改革现在看来是被对付了。”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中央机构改革办公室网站上的三定规定对中央各部委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再对比各部委网站上显示的以上两项内容,你就发现三定规定形同空文。最为明显的是,3年来,许多部门的副部级领导比三定规定的数量超出二倍之多,内设机构也多于三定规定的数量。

  三定规定的执行被打折了!

  3年轮回

  2008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新“三定”方案。按照新方案,该委将设立1名主任、4名副主任。但眼下,发改委除有1名主任、8名副主任外,有1名秘书长和4名副秘书长。

  发改委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严重超编、官多民少在各部委都是普遍现象。“一个司、处,领导有三四个,办事员却只可能有一两个。”他说。

  领导职数超编的现象在各部委中比比皆是。按照三定规定,部委一般设副职4名,但实际数字大都超过这个标准。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其副部长有9名;商务部就有副部长8名,还另有部长助理4名等等。

  各部委的内设机构也大多比三定方案规定的数额多。比如,工信部内设机构规定为24个,但实际为28个;司法部规定为12个,实际为18个等等。

  除了以上在编制上直接突破之外,各部委为了绕开三定规定,还采取了许多迂回手段,如设置许多事业编制,但其实行使的仍然是行政管理职能。比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稽查办等部门虽然都是司局级单位的级别,但实际上却是事业单位编制。另外财政部下属的经济预测司、国土资源部下属的土地整理中心、发改委下属的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都属于这种情况。“编制不够,只能借用这种办法,这不稀奇。现在的情况下,这种制度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将来一改革,问题就将变得十分敏感。”一位住建部官员说。

  对于发改委编制严重超编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这样解释,2003年国家发改委由几个部委合并组建而成,这些部委的原来的领导职位不变,造成了目前超编的局面,当时采取的原则是“逐步消化”。

  部门利益作梗

  “这次改革,有的部门只迈出了半步,有些部门还基本未动。”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直言。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庆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产生以上干部职位数量积压的原因是,上级机关或者一把手领导为了平衡关系、利益之间的矛盾,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没有严格按照三定规定来执行。而目前制度规定回旋余地过大,倒使得上级部门或者部门一把手缺少了外部压力,从而在作出决断时只能屈服于机构的内部压力。

  熊文钊表示,上次改革中,大家的提法都是不让一个人员下岗,这种思想其实是把公务员管理和就业管理混淆起来了。“应该是劳动就业岗位越多越好,政府岗位越精干越好。”他说。

  行政学理论认为,为了扩大自身利益,政府部门有自我扩张的天然倾向。而政府部门的理由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管理责任越来越多,这样也为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扩张找到了借口。

  对此,一位大型央企老总感慨良多。“我承认某些领导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但是说实话我很怀疑他们该不该管这事。”他说的“这事”就是该公司当年重组改制的可行性文件在发改委的审批过程。

  作为一家中央大型企业,该公司的重组改制要经过发改委8个司的审批,每个司都要过一遍,其中只要在一个司那里被卡住,整个文件审批的程序都将停止。因为时间非常紧,为避免出现纰漏延误时机,他们专门派了两个人在发改委蹲点,要求他们必须摸清楚文件到了哪个司。那时候公司所有高层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全力实现确保在发改委顺利过关。

  “这个可行性报告是用一辆车推进去的,8个司翻来覆去地改,最后到了办公厅批准,整个审批过程用了67天,整个过程极其折磨人。”这位央企老总说。

  接受采访的专家们普遍认为,个别部委尚没有领会宏观调控的真正含义,没有分清自己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各自的领域,干了许多他自己不该干也干不好的事。

  “现在职能没有转变,还变本加厉地给自己揽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事与愿违,自己干不过来,只有重复招人。他们唯恐转变职能后,把原来的审批和管制权限、资源调配权限丢掉,所以就更加拼命地牢牢抓在手中。”一位专家这样告诉记者。

  7月13日,曾参与大部制改革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本报记者表示,实行大部制只是机构改革的第一步,从2008年开始到2020年期间,政府将用12年的时间大体完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框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对这3年的改革进行深刻总结。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