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09:52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07月22日讯
“过去30多年,浙江凭借区区1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在资源小省的背景下,发展成为经济强省。未来,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将成为浙江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昨天,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经济》杂志社主办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报告会”在宁波举行。
随着今年2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最近正式批准成立,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浙江如何找到一条适应自身特点的海洋经济发展之路,抢占海洋经济发展的先机,将成为浙江未来经济华丽转身的重要机遇。
海洋家底殷实,但要学会规范用海
“浙江岸线资源全国第一、深水泊位资源全国第一、海岛资源全国第一、渔业资源全国第一……”在昨天的报告会上,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巡视员陈畅一开场,就细数起了浙江的“海洋家底”。
根据最新的相关数据显示,浙江的岸线总长度长达669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06公里,占全国30.7%;能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有471千米,位居全国第一;最新的勘察情况,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2878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0%;近海渔场22.27万平方公里,渔业资源蕴藏量205万吨,都位居全国首位;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8%,潮流能占全国1/2,海洋潮汐能资源居全国第一。
但陈畅也表示,浙江未来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首先要学会合理、科学地利用。目前在部分县级海域使用当中,未经相关审批程序私自违规使用的现象比较多;对私自违规违法的采石、挖海砂、采伐林木以及进行生产、建设、旅游等活动的治理也偏少;向大海倾废、排污等活动比较常见……这些行为都是违反国家相关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近期正在制定和完善浙江省海域、海岛、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海域使用、海洋环境等建立更完善的监测体系。同时,明确了社会关注的首批31个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主导功能包括旅游娱乐用岛12个、工业用岛8个、仓储用岛1个、渔业用岛5个、公共服务用岛2个和交通运输用岛3个。
舟山群岛新区应成长三角“心脏”
7月7日,舟山群岛新区获批,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会上,舟山群岛新区未来发展的走向也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教授崔旺来长期关注舟山海洋经济发展,他表示,长三角地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遇到的最大瓶颈是缺乏自由贸易港。舟山群岛新区在这方面的天然优势十分明显,而与北面紧邻的上海如果能紧密联动,那么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他认为,舟山群岛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在功能上互补,如果两区互动,将形成“浦东研发,江浙制造,舟山物流”的长三角地区新发展模式。
“如果说浦东新区是长三角的大脑,那么舟山群岛新区应该成为长三角的心脏与供血系统。”崔旺来表示,舟山群岛真正体现全球一流水准、最具国家战略意义、最具稀缺价值的,还是舟山优越的港口资源、水水中转、水陆中转优势和以岛屿为基地的战略资源储备条件。
据介绍,根据我国海洋战略优先发展顺序,舟山要先行建设“国际物流岛”,作为我国战略物资储备、配送、交易基地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崔旺来表示,舟山群岛目前已经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商用石油储运基地中化岙山基地、亚洲最大矿石中转港马迹山港以及浙江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浙能六横煤炭中转码头,未来舟山还要建成全国重要的油品、铁矿砂、煤炭、化工品、粮食、集装箱中转贸易加工六大基地,为解决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海洋新兴产业商机巨大,浙企要提前布局
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二所研究员金翔龙说,目前所说的新兴海洋产业,实际上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海洋生产和服务业,包括了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仪器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养殖业、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旅游业、海滨采矿业、海水淡化业及海水化学工业等。这些产业,都是目前浙江发展海洋经济中的巨大产业机会。对一些新兴产业,需要有提前布局的意识和勇气。
嗅觉敏锐的浙江企业,自然对海洋经济带来的产业机会充满渴望和精准预判。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剑星表示,海洋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的需求量很大。2010年,温州、舟山、台州、宁波四个地区的水泥需求量就达到4400万吨左右,但是产能却只有1800万吨左右,缺口比较明显。他预计未来3~5年,随着海洋经济建设的高峰期逐渐到来,需求量还会进一步上升。于是,他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停一部分省内落后产能,转而布局沿海地区,瞄准的正是这些沿海地区未来在港口、码头、跨海大桥等基础建设方面的水泥需求。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