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西方嘲笑中国创新无能 用仿冒之都贬损昆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10:56 来源: 环球时报

  ●本报驻外记者 王方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刘洋 段聪聪 ● 陈一 柳玉鹏

  “中国人没有能力,也永远不会创新”,《华盛顿邮报》2日刊登这句相当尖刻的评语,像在对中国发泄憋了多年的怨气。整个西方舆论场这一天都在为一个消息愤怒———路透社宣称在中国昆明发现一家“山寨宜家”,无论装修色调、店内陈设,还是引导标语,都和瑞典家居巨头高度相似。由于昆明不久前被发现存在“假苹果店”,这座中国西南部城市被扣上“世界仿冒之都”的帽子,中国则因“将仿冒艺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美国《时代》周刊嘲笑“摘走桂冠”。这些评语让一些中国人感到“丢脸”,也有人觉得委屈,认为这家中国企业是否侵犯知识产权,在法律上存在争议。中国学者丁一凡说,西方对中国企业的心态很复杂,如果只抄袭不创新,他们会笑话你;如果不抄袭真创新,他们会害怕你。

  英媒称捕获“山寨宜家”

  “中国零售商劫走宜家的经验,”路透社1日以此为题的报道掀开了西方媒体对中国“山寨宜家”的争议。该社记者称在昆明城南发现一家面积1万平方米的4层商城,名为“十一家具”,其店面外观与宜家毫不相似,但走进店内却如同置身宜家,不仅室内装修使用与宜家相同的蓝、黄主色调,店内房间陈设、引导标语,甚至特殊的铅笔和皱纹塑料袋都和宜家高度相似。该商场还有和宜家相仿的咖啡馆风格餐厅,只是菜谱上写的是中餐,而非宜家提供的瑞典式西餐。文章还称,虽然“十一家具”没有盗用“宜家”之名,店内标注的都是“十一家具”,但这一名称的中文发音与“宜家家居”的中文发音非常相似,两家仅有的区别是宜家产品多为散件组装,而购买“十一家具”产品须提前订制。

  “厚颜无耻”,这是德国《图片报》给中国企业的评语,谩骂之余,西方媒体着重阐述“仿冒宜家出现”的意义。路透社称,“山寨宜家是中国新一轮山寨潮的代表,现在中国人造假越来越老道,已不只停留在仿冒名牌包、运动鞋和制作盗版DVD,而是开始模仿外观、购物体验与服务等西方成功的零售理念,一言以蔽之:中国山寨整个品牌体验”。法国《邮报》讽刺说,昆明出现的“宜家2.0版”俨然是宜家的孪生兄弟,说明“中国人的山寨技术炉火纯青”。

  由于几周前刚发生外国人在昆明发现“假苹果店”事件,美国《时代》周刊将昆明形容“大规模仿冒之都”,而“十一家具”的出现则被形容为“摘走世界仿冒的桂冠,将仿冒艺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日美国报》说,中国人1000年前发明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参与对世界历史的塑造,但近年来,这个国家因各种假冒产品臭名昭著,如今,中国人已不满足于产品造假,连整个店铺都山寨了。《华尔街日报》3日揶揄说,“欢迎进入中国山寨新时代”。

  是否侵权尚无确定说法

  几周前昆明被曝光有5家“假苹果店”,就曾引起西方舆论震动。法国《论坛报》说,山寨苹果店出售真正的苹果产品,但零售店本身未经苹果公司授权,它们逼真到连店员都不知道真相。文章说,敢山寨一切的中国造出了本星球最知名的苹果专卖店,比真苹果店更加知名。虽然其中两家苹果店后已关张,但《波士顿环球报》7月29日文章认为,关店仅等于“贴个创可贴治疗传染病”,中国官员以没有出售仿冒假苹果手机为由拒绝关闭其他3家店,“显示了中国对盗窃知识产权容忍到了何种程度”。

  但“十一家具”没有出售宜家产品,其“模仿行为”违反中国法律吗?2日至3日,西方媒体对此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英国天空电视台说,中国法律禁止企业复制其他企业零售店的“外观与购物感觉”,因此“十一家具”的模仿违法,但前提是外国企业必须在中国注册商标,而且中国对相关法律的执行“非常松懈”。而《华盛顿邮报》则认为,一些假苹果店关张而“十一家具”还能继续营业的原因,就在它没有违反中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

  《环球时报》记者3日与当事双方都取得联系。“十一家具”工作人员介绍说,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目前在昆明有两家分店,店内所有商品都由该公司自己的设计师设计,在该公司昆明本地工厂制造。对于外界认为该公司“山寨宜家”的问题,工作人员以负责人不在为由没有正面回答。宜家中国公司告诉《环球时报》,公司已获悉所谓“山寨宜家”之事,目前正对事件进行调查核实,有进一步举动会向媒体发布消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专家3日对《环球时报》说,“十一家具”与假苹果店属于性质不同的案例,后者虽出售正品苹果商品,但店面未经授权,侵害苹果公司正式授权专营店的利益。而“十一家具”未使用宜家商标,对于其装潢色调等多方面模仿宜家,最多以“不正当竞争”起诉它。目前不能简单地说“十一家具”是山寨宜家,具体情况要看宜家是否已为其装潢色调、服务方式等申请专利。

  一些中国民众对此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十一家具”做法“不太道德”,但也有反对意见认为,既然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购物环境和模式可以趋同,其他家具店未必不能有与宜家类似的购物环境和模式。北京市民李先生说,“难道宜家使用蓝黄双色,别的商家就不能使用了?”

  中国创不创新,西方都不高兴

  “人们说模仿是最高级别的奉承,但十一家具的出现肯定不会让宜家感到高兴”,美国《时代》周刊2日说,今后如何应对山寨店铺这种“中国造假新趋势”,将成为令西方原创品牌挠头的问题。德国《南德意志报》认为,这个新趋势比习惯性剽窃更危险。对于国际大企业来说,其品牌比产品更值钱。顾客不仅看中笔记本电脑或者书架,更看重品牌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包括服务和购物氛围。这种新的抄袭对一个企业的定义构成了威胁。

  “中国人对西方名牌有贪得无厌的追求,自己却没有独创能力”,西班牙《世界报》2日这样指责中国。文章还说,中国人最狡猾的一面在于侵权时保留细微差别,“如果你跟他较真,他会说,我跟你不一样”。文章说,西班牙品牌是否被中国山寨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因为西班牙品牌还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中国人还没顾得上,但这也是早晚的事情。

  “都能盗版整个店铺了,何必还盗版单个的产品?”美国《商业知情人》一边用这种话揶揄中国,一边在网站上列出了十多种外国品牌在中国被山寨的图片证据,其中包括“耐步NIBE”运动鞋店、NOKLA手机、“上海星巴克咖啡馆”、“麦肯基”餐厅等。美国电子科技网站爆出的最新消息是,尚未正式上市的iPhone5已在中国出现山寨版,更惊人的说法是,正版iPhone5的一些技术已因此被泄密。

  “从这些反应看,西方媒体更像是在借机宣泄一下多年来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不力’的怨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3日对《环球时报》说。他认为,所谓对经营风格、促销举措等的“抄袭”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很难说肯德基与麦当劳没有相互借鉴,家乐福和沃尔玛没有相互学习。丁一凡说,中国企业不能仅靠模仿,照猫画虎带不来对西方品牌的超越,但如果中国在学习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西方又会担心中国企业抢生意。

  西方媒体也有反思声音。英国《每日邮报》的文章说,昆明山寨店的出现反映出中国非沿海城市民众对西方品牌的消费需求,而此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目前宜家在中国有9家店,包括西部城市成都,但不包括昆明。在“十一家具”采购的昆明市民小李对路透社记者说,她去过北京与上海的宜家店,本想从真宜家店空运产品,但觉得太麻烦了,所以就来这里了。

  “中国人没能力,也永远不会创新”,《华盛顿邮报》把这句尖刻批评送给中国人的同时也问道,难道我们从不抄袭?文章作者说,事实上企业间时常模仿彼此的产品、颜色和运作活动,好莱坞电影间也是抄来抄去。两年前他还在印度看到版本不同的“7/11”便利店,有的叫“11/11”,有的叫“24/24”。俄《报纸报》说,世界上不止中国产假冒产品,菲律宾、印度、土耳其及意大利西西里岛都有这样的生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