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总部首度回应:明显破坏海岸线与事实不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7 22:40 来源: 经济导报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渤海溢油事故发生已两月有余,日前,经济导报记者独家获得了康菲石油公司(下称“康菲”)沿渤海湾海岸采集到的潜在污染物样品送检结果。
康菲全球公共事务部的John McLemore在通过电子邮件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证实,“我们已经沿海岸线巡查3万多公里,采集到了40个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其中的30个样品不是原油。对于另外10个样品,实验显示,有两个来自我们的蓬莱19-3油田。”(根据康菲中国官网溢油事件进展更新信息,邮件中所指的3万多公里为累计巡视里程———导报记者注)
事故发生以来一直惜字如金的康菲,此次接受导报记者采访,首次对网上媒体一些相关报道表达了不满,称网络上有关“明显破坏海岸线”的报道与事实不符。
John McLemore在给导报记者的邮件中写道,“当有人利用企图追求轰动效应、耸人听闻的手段(sensa-tional tactics)为了制造集体性歇斯底里(mass hysteria)时,我认为这是非常糟糕的新闻。”
时至今日,有关渤海溢油事故,除了环境遭破坏的既成事实以外,其他诸多问题仍悬而未决。
“两个月才漏一桶油”
针对此次溢油事故,导报记者曾于7月下旬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采访了康菲美国休斯顿总部相关人士。彼时,该公司健康、安全、环境顾问Janet Grothe在回复邮件中称,“康菲公司目前正密切监察情况,眼下,我们还未看到任何个人、企业或海岸线已经受到影响的证据。”
本月3日,导报记者再次向康菲方面进行询问。
4日下午,John McLemore给导报记者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其中除了提及他们所采集的40个样品以外,同时还承认,“油田确实仍在漏油。我们原油每天渗出量为2-3公升,都被立即清理。相对一桶石油159公升而言,依照这个速度,每两个月的泄漏量将达一桶。不过,正如我所提到的,我们每天都清理这2-3公升原油。康菲将继续进行清理工作,直至清理完毕。”
而对于导报记者有关赔偿问题的提问,康菲在电子邮件中一直未予正面回答。
John McLemore通过电子邮件附件,给导报记者发来两张其所采集的样品照片。其中一张,照片说明显示拍自“京唐港祥云湾”,时间是7月23日。照片中的沙滩上有一个黑色油块,但由于油块周围没有参照物,所以无法判断其大小。
另一张照片说明则是“Xhangli Fishing Island”,据导报记者判断,有可能是“昌黎渔岛”(位于河北省,东临渤海),时间亦为7月23日。照片中一人的食指上展示了一个混于沙中的小油块,背景是沙滩。
John McLemore并未说明以上两张照片中的样品是否来自蓬莱19-3油田。
“没有油膜漂抵海岸”
7月底,康菲中国官网曾公布,经由第三方中国实验室进行渤海湾油污样品检测的结果显示,辽宁绥中东戴河浴场沿岸、河北京唐港浅水湾浴场采样结果,均与蓬莱19-3油田不相符。这与此前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检测结果大相径庭。国家海洋局7月19日曾公布,经鉴定,上述两个地方发现的油污颗粒均来自蓬莱19-3油田。
John McLemore在4日晚间给导报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这样写道,“我们没有对中国国家海洋局的结论提出质疑。我们取样的时间不同,所以样品来源可能不同。重要的是,还没有出现像许多网络报道的有油膜漂抵海岸的情况。”
John McLemore再次强调,“我们上百人步行上千公里,驱车4万公里,在这过程中只发现了40个疑似原油的物品。因此,那些网络中‘明显破坏海岸线’的报道,并非是他们本人亲自调查确认所知。我们最早将在明日(5日)公布我们所采集和检测的38至40个样品结果。”
5日,导报记者注意到,康菲中国官网上确实更新了溢油事件最新进展,但文中仍仅提道,“采集到的相关样品将被送检,以确定是否与蓬莱油田B、C平台附近的溢油成分一致。”而其他信息依旧语焉不详。
7日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给康菲划定的最后时限———在此之前,必须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但从康菲石油6日披露的信息来看,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中。
康菲补救措施被指治标不治本
据新华社电 6日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北海分局日前组成检查组对蓬莱19-3油田进行现场督察,检查组认为到目前为止,康菲公司对溢油应急工作采取的只是一些临时性措施,在完成国家海洋局提出的“确保海上溢油不登陆、确保不影响环境敏感区”要求上没有兑现承诺,在清除海面溢油和海底油基泥浆工作上没有达到要求,对以上问题检查组当场予以指出并责成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