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世界经济大调整进入深水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1:5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美国信用“降级”,全球股市暴跌只是一个镜像。这个镜像映射出世界经济的深层次问题:

  美国主权信用已经蒙尘——美元被全球“储备”,却又存在结构性贬值的趋势。

  欧洲债务危机正在扩散——欧元区货币和财政政策不统一的天生缺陷难以立决。

  新兴市场挑战更加严峻——控制通胀及预期和保持经济增长需要两相权衡。

  这些矛盾都表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周期调整。随着问题从投行破产转向国债违约,风险从金融部门转向政府部门,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更深、更广、更长期的调整变化过程,国际金融经济秩序也出现重新构建之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据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在美欧深陷债务泥潭,日本地震后元气大伤的背景下,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应怎样应对新一轮冲击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11日就这些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将通过转型升级,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引擎。他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张晓强说,虽然目前还不能做出全球经济将“二次探底”的判断,但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这次的债务危机与2008年时不太一样,因为许多国家财政政策的回旋余地已经很小了,这会对美欧等国的经济政策带来很大挑战,可能会造成今年全球经济的低增长;二是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全球经济十分脆弱。

  张晓强表示,对中国而言,关键是要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出成效,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来支撑发展。另外,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和就业增长不错,为扩大内需也创造了好的条件。

  张晓强说,从今年全年来看,年初预计的经济增长目标是8%,上半年GDP增长9.6%,总体判断是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推进,说明中国更加重视宏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目前经济速度有所降低,但总体是健康的,不用担心中国经济增长会出现大幅回落,出现“硬着陆”。

  美国总统照常休假遭质疑

  综合新华社消息 美国总统奥巴马10日在白宫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进行了会谈,共同商谈了当前美国和全球经济形势。

  白宫当天发布的声明指出,这是奥巴马与伯南克今年的第三次会谈,双方商谈了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就业市场状况和减少政府赤字等议题,双方还就欧洲经济形势进行了讨论。

  尽管目前经济形势不乐观,美国的债务危机并未终结,加上主权信用评级又遭史上首次下调,不过白宫10日宣布,奥巴马仍将按照原计划于本月下旬与家人前往马萨诸塞州玛塔葡萄园岛休假。总统的这一举动遭到媒体质疑。

  法国总统中断度假力保3A

  深圳特区报讯 受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法国能否保持3A信用评级已经受到部分人士的质疑。为此,在地中海畔别墅里享受假期的法国总统萨科齐终于按捺不住,10日中断度假,返回巴黎紧急召集高层会议,并宣布将于本月24日推出削减公共财政赤字的正式方案。

  该方案将通过制订2012年度财政预算案落实。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巴鲁安此前表示,控制公共财政的措施,将会考虑到“世界动荡”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问题。法国政府承诺将今年占国民生产总值5.7%的公共赤字,在明年降至4.6%,到2013年减到欧盟要求的3%。 (钟欣)

  希腊全力实施财政紧缩政策

  新华社哥本哈根8月10日电 丹麦外交大臣埃斯珀森10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与到访的希腊外交部长兰布里尼季斯举行会晤。在会晤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兰布里尼季斯表示,希腊在实施财政紧缩政策的同时也在促进经济增长,这“至关重要”。

  谈到欧盟对希腊提供总额为1090亿欧元的新一轮救助计划时,兰布里尼季斯感谢欧盟提供的贷款支持,表示会用好并偿还全部贷款。希腊现在实施财政紧缩政策的过程非常艰难,但是希腊政府和人民将全力以赴。

  南美联盟将联手应对挑战

  据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8月10日电 阿根廷外交部长黑克托尔·齐默尔曼10日表示,南美国家正积极进行磋商,协调财政和金融政策,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市场新一轮的动荡。

  齐默尔曼说,对于新一轮的金融震荡,各国政府都必须小心应对。目前包括阿根廷在内的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已经做好准备。即使美国陷入新一轮的金融危机,阿根廷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也相对有限。

  他同时强调指出,加强地区合作是应对全球金融震荡的重要举措,目前南美洲国家联盟正积极进行磋商,并计划在本周举行经济部长会议,共同制定应对金融风暴的对策。

  韩国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据新华社首尔8月11日电 韩国央行——韩国银行11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保持在3.25%不变,这是韩国央行连续第二个月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韩国银行金融货币委员会当天召开例会说,虽然此前为了稳定韩国持续高企的物价,上调基准利率的呼声不断加大,但受美国主权信用等级被下调的影响,韩国国内金融市场出现了过激反应,加之希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财政危机等导致世界经济动荡的危险因素持续存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韩国央行决定继续观察市场动态,维持利率水平不变。但韩国央行将会保持逐步恢复“基准利率正常化”的原则。

  美债危局深处是对美元的“信心危机”

  由于受到美欧利空消息打压,全球股市最近两周连续出现三轮暴跌,展现高度联动图景,投资者情绪极不稳定。未来全球资金的风险偏好如何变化还需进一步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变化中,美债没有出现被投资者抛售现象,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甚至在9日跌至2.1820%的历史新低,表明依然有资金追买。

  对于美债问题,各界观点不一。有专家指出,从安全性、流动性等综合指标考察,美债依然是长期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主要选择。但也有投行人士指出,尽管短期内美债市场没有受到影响,但长期而言美国信用固若金汤的观念将发生变化,虽然美债偿付风险总体很小,但价格可能出现反转走低。

  美债余额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多为全球的银行机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各国外储持有,这些机构投资者还以美债作为抵押,编织起错综复杂的金融关系。因此,如果美债出现“风吹草动”,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将远远超过股市暴跌的冲击。

  有观点认为,美债危局深处,是对美元的一种“信心危机”。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小野亮谈道,在明年美国总统选举前后,不排除出现“第二次评级危机”。他还指出,近年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例在逐年降低。一旦美国在处理中长期财政问题时应对失当,美债等美元资产或被抛售。

  此外,目前欧洲债务形势越发严峻,法国主权信用也受到市场质疑,鉴于欧美金融机构都深度介入对方金融市场,一旦出现新的“短板”,或将在全球市场产生巨大“共振”效应,对拉美、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带来重压。

  投资者真正担忧的是美欧经济前景

  市场暴跌看似因“降级”而起,但“降级”反映出的全球经济,特别是美欧经济的前景难料,才是投资者真正担忧所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巴里·博斯沃思对新华社记者如是说。

  《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美国经济当前最缺乏的是信心。由此,企业会放慢投资和招工步伐,失业率仍将居高不下,进而挫伤个人消费,拖累经济增长。美国总统奥巴马前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认为,如果政府不采取新措施,美国经济有三分之一可能陷入“二次衰退”。

  更为危险的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两个经济体,美欧困境正在“重合”。欧洲经济增长总体情况也不乐观,欧元区商业信心指数目前处在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即便是领头羊的德国也出现经济增长放缓迹象。这背后,是欧洲部分国家经济竞争力低下、欧元区货币和财政政策相互掣肘,压缩财赤社会阻力巨大、政治决策推动艰难等深层次原因。

  目前尚不能充分评估美欧实体经济受到债务困局的影响,但经合组织的领先指标已经显示多数经济体出现放缓迹象。美欧经济增长放缓的最直接后果,将是对外部产品的需求萎缩,再加上受灾后的日本需求难启,发达经济体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给全球金融和经济带来新的负担。

  外部危机是中国改革的契机

  从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沉疴难起,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降低,而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大国借助各种条件,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美欧债务形势的恶化,或将进一步强化这一调整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更应该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强调合作,在全球层面推动经济平衡,巩固增长形势。

  债务问题,最终要通过收支两方面加以解决。目前看,由于经济基本面持续低迷,再加上财政约束,美欧央行或将考虑重启印钞买债的货币政策,以稳定债券市场,并刺激经济。如果美国再启“量化宽松”,其“外溢”影响需新兴经济体重视。目前,在中国、印度等主要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如果美元资金再次流入国际市场,推高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产生输入性通胀压力,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压通胀和保增长的艰难平衡。

  从外部形势看,目前全球市场动荡和预期疲软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也给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增长带来下行风险,但经过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经济也展现出更强弹性。巴克莱资本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最新公布的7月份贸易数据好于预期,表明中国内外需的应变能力较强。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形势好于对发达国家出口的趋势仍将延续。

  美欧债务危局的出现,是其经济发展模式中内在缺陷产生的结果,这为中国思考未来长久发展之路提供了借鉴。有学者指出,在这种借鉴与思辨中,应该避免“因噎废食”的倾向,因为在很多方面,美欧的问题是“过度”,而中国的问题是“不足”,因此,外部危机的出现更应该成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契机,而不是放缓内部改革步伐的理由。

  (据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相关背景

  从房产泡沫到债务困局

  回顾本轮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房地产泡沫,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次贷危机导致金融业“内爆”,进而引发严重金融和经济危机。随后央行发钞,财政发债筹资对金融业施以援手,并刺激经济,将私人部门危机成本转移到政府部门,导致公共债务水平迅猛上升。

  这一解决危机的思路,是通过强力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并期望经济好转带动债务问题的解决。但事与愿违,由于长期结构性问题,发达国家复苏速度迟缓,不足以形成良性循环解决债务问题,反而进一步削弱财政稳定性,使金融危机演变至欧债危机和美债困局,反累经济增长。因此,也有学者反思,如果让市场力量解决危机,比如让存在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破产,或许不会出现今日的“积重难返”。 (欣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