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房企也评级 降级增加融资成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07:34 来源: 新京报

   标普信用评级分析师符蓓认为,未来6-12个月内,国内房企可能会面临更多负面评级结果

  受标普下调美国债券信用评级影响,8月8日,全球几大股市都遭遇了“黑色星期一”。这让很多人惊诧于“评级”的威力。

  而在此前,在国内楼市调控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惠誉、标准普尔纷纷下调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展望评级。6月,标普对30家内地房企的信用前景发表评级,仅3家为投资级别,7家为“负面”。7月11日,穆迪以“插红旗”的方式对包括26家房企在内的61家中资公司做出投资“高危”评级。

  很多人不禁要问:对房企评级如何进行?它对房企又有何影响?

  评级符号:以标准普尔为例,长期债券信用等级,从高至低共设10个等级,分别为AAA、AA、A、BBB、BB、B、CCC、CC、C和D,其中长期信用等级的AA至CCC级可用“+”和“-”号进行微调。短期债券信用等级,共设6个等级分别为A-1、A-2、A-3、B、C和D。

  评什么? 针对“偿债能力”评级

  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如期偿还其债务及利息的能力和意愿的评价,简单地说就是“想还钱,而且能按时还钱”。国富泰企业征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阁表示,国内金融类信用评级机构主要为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上海新世纪评级。目前三大国际机构针对房企的评级,多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或债券评级。

  据悉,在评级过程中,评估客户需同评估机构签订《信用评级协议书》。随后,评估机构指派项目评估小组,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进行初步评级和确定等级阶段。评估客户如有意见,可提出复评要求。以穆迪为例,其评级过程从初步讨论到公布评级,约需60-90天。

  “信用评级不同于券商发布的股票评级,因此不作为股票市场买入、卖出或持有的依据,而只是投资建议。”美国格林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孙飞指出,评级指标大同小异,但是具体评级过程和细化指标一般不予公布。

  据悉,评级主要针对房企的资产质量、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因素进行评判。联合资信评级机构认为,鉴于房地产企业在资产和负债结构、经营现金流上的特殊性,一般工商企业的短期偿债指标并不适用。

  国际评级机构十分注重行业和政策因素。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分析师符蓓认为,基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未来6-12个月内,国内房企可能会面临更多负面评级结果。

  影响什么? 影响大房企发债及股市

  评级主要是对于大型房企发行债券或上市房企的股票产生影响。“公司发债之前往往都需要评级机构的评级证明,才能在市场上发行债券。而投资者也往往根据机构的评级来决定买进或不买,因此一个较高的评级对于企业发债融资十分重要。”张阁表示,评级每下调一个等级,须结合房企自身情况相应多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提高融资利率,从而增加融资成本。

  根据中原集团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十大标杆房企已确定完成海外融资324亿元,这一数值已超过其去年全年海外融资金额的总和。受评级机构影响,近期香港市场已出现中资房企债券认购不足的情况。

  信用评级变动必然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企业信用评级或债券信用评级上调对股票影响并不明显,但评级下调对股票的“杀伤力”却很大。

  6月15日,标普下调国内房企信用评级至“负面”的消息一出,当日地产股整体回落1.09%。而事实上,香港市场中资地产股当月遭遇大笔卖空,有券商直指评级机构唱空是受利益驱使。

  如何看待? 不必太介意但要重视不足

  在穆迪插“红旗”警告之后,部分被插红旗的房企随即反驳穆迪。其中,被插上7面“红旗”的龙湖地产在两个月前被穆迪给予最高公司评级(Ba2/稳定)。龙湖方面表示,由于对方的测试方式透明度不高,并没有对公司进行任何调研与了解,拒绝做出任何评论。绿城也认为,穆迪并没有跟公司沟通,“如此写报告是很不负责任的”。

  业界也普遍斥责以评级为首的外资机构“明里唱空,暗地做多”。上半年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438亿元,同比增长75.5%。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近来便屡次表示对外资唱空的不满,并“扬言”要反击。7月19日,恒大以总价6.56亿港元,回购了1.106亿股股票,首次反击对冲基金。

  “比起预测天气来说,更重要的是埋头种地。”不久前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在201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的回答,颇能代表房企对于评级的态度。

  “标普等机构的评级总体上还是保持客观公正性,评级相当于对房企做了一次体检,因此房企要认真对待,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阳光100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认为,但与此同时,评级机构难免对国内房企了解不够充分,房企不必太介意评级,关键还应立足于自身发展。

  孙飞认为,面对强势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我国应尽快发展信用评级机构,逐步掌握话语权。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龚小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