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上演季末理财争夺战 存款不足理财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2:34 来源: 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曹 蓓
“如果您要是短期理财,我们这里刚推出了一款9天的理财产品,也是在国庆期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是5.2%,5万元起,在理财产品中收益率上5%就已经是比较高的收益率了。”一位国有大行的客户经理向《证券日报(微博)》记者介绍。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银行,发现多家银行都已经推出了超短期的理财产品,15天到一个月左右不等。“我们目前还没有针对国庆期间的理财产品,但是过两天就会推出,请随时关注,因为这种假期理财产品一般的收益率都比较高,卖的速度很快,所以您还要随时的注意一下信息。”华夏银行的一位业务人员对记者说。
此前,有消息称,银监会将控制商业银行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期限在一周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可能将被叫停。
分析指出,期限在一周之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一般具有预期收益高、流动性好的特点,在月末、季末或者节假日推出,来满足一些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投资者,同时满足银行揽储的需求。
随后,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媒体表示,超短期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一种,满足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其本身无可厚非。作为监管部门,不会叫停此类产品的发行。但是,一些银行以拉存款冲时点(存贷比考核)为目的而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变相高息揽储”行为需要规范。
如果说短期理财产品透露出银行揽储的意图还算“隐讳”,那么业务范围之外的努力就更让这种意图表达的直接了。
“三个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是5.5%,购买20万元以元上这种理财产品或者是存款20万就可以获得一张价值100元的购物卡。”在西南二环的一个小区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员在派发传单的时候说。
更值得注意的是,传单上写到,存款日期要在9月29号之前,月末揽储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
9月前15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8月末减少4200亿元左右,出现罕见天量负增长。消息一出,不少人称此现象“很不正常”。
一方面是存款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是日均存贷比的压力。根据上市银行公布的半年报,多家股份制银行存贷比超过了70%,虽然距离75%的监管目标尚有一段距离,但是按月度监测日均存贷款流动性水平的要求,仍然另商业银行“头疼”。
银监会召开2011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遵守相关监管规定,规范开展理财业务和其他金融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以日均存贷款为基础的统计、监测和考核机制,坚决取消单纯依赖时点指标考核的做法。
于是,理财产品成了多家银行普遍握在手中的救命稻草,希望以此来缓解“缺钱症”。
“月末或者季末发理财产品,是很多商业银行冲存款的普遍手段。负利率加上通胀,再加上存款的流失,使得他们为了冲时点,把很多理财产品的日期设在了月末或者是季末的几天内,这是大家都用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也确实对达到监管要求有明显的作用,但只是账面文章而已,”一位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但是监管层最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因此理财产品今后表现如何,还会不会如此‘虚假繁荣’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考验。”
有媒体报道消息称,央行近期召集银行人士开会,并发文要求商业银行保持国庆长假期间存款、贷款平稳。央行要求“各银行要保持存贷比平稳,而且9月30日的存款余额与10月8日的存款余额不能相差超过5‰”。但是此消息目前尚未证实,多家银行表示尚未接到相关消息。
然而就目前来看,理财市场的温度还在持续攀升。各家银行在理财产品上下的功夫也是显而易见。
一些银行开展了“金融服务进社区”的讲座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解答理财方面的疑问。一些银行通过客户推介会、联谊会等方式进行营销。周末理财、理财夜市等新兴的形势也层出不穷。如民生银行近期就推出了网银理财夜市,第一期4款理财产品已于9月2日晚上8点至12点成功发售,起点金额最低5万,期限分别为38天和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75%—5.15%之间。
“理财市场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领域,确实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下功夫搞好。但是如果是为了揽储而动理财产品的脑筋,不仅对自身业务发展无益,反而会扰乱整个理财市场。”多位银行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