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日本强化质量应对品牌入侵 欧美只能凭廉价立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6 17:14 来源: 法制晚报

  针对战后美国品牌大举入侵 欧美只能凭廉价立足

  他山之石 日本也曾追逐洋品牌

  二战后的日本,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不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也让“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亮相于世界的舞台。  

  一位日本专家告诉本报记者,日本在战后极少遭遇洋品牌双重标准的歧视,原因在于,日本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采取了严格的进口统制政策。

  同时,日本鼓励国产品牌的发展,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振兴出口和提升国产品牌影响力的政策。

  因此,在日本的洋品牌不敢对日本本地品牌有一丝双重标准,甚至欧美等许多洋品牌也只能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才能在日本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历史说事

  日本人也曾追逐“洋品牌”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尔森认为,外国品牌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受追捧,在世界上是普遍现象。这一方面是外国品牌的品质超出本国同类产品很多,例如几百年前中国瓷器在欧洲的流行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特别是在长期落后的情况下,洋品牌作为一种先进文明的符号受到崇拜。

  在世界上,日本被公认为外国品牌最难打进的市场之一。实际上,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日本也曾陷入“洋品牌崇拜”。一位70多岁的日本人曾对记者说,当年日本战败之后,美国品牌商品和文化大量被美军带入日本,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麦当劳等占据了日本青年文化生活中的绝大部分。

  日本通过一代人的努力终于让日本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而日本人对外国品牌的崇拜也逐渐退潮。直到现在,日本制造在日本国内仍然占据着高价格的阵地,包括欧美等许多洋品牌也只能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才能在日本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限制进口

  严格限制进口

  以进养出保“国货”发展

  在战后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中,日本奉行“以进养出”的贸易政策。“以进养出”的政策,为日本获得了巨额外汇,使之得以进口大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抑制了洋品牌过多进入日本,同时保证了日本国产品牌的发展。

  运用宏观控制手段,严格限制进口,奖励出口,是日本战后“以进养出”、扩大出口的一个重要经验。此间,日本政府严格控制外汇的使用。战后直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规定,凡需进口物资的单位,必须向通产省提出申请,在得到外汇配额后,方算获得进口许可。

  在严格控制外汇使用的同时,日本政府还对进口实行了严厉的限制,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日本实行了“自动许可制”,即根据外汇分配制度来确定进口额度,保证了私人企业和国产品牌的发展。

  扩大出口

  战后日本经济难自立

  出台政策振兴出口

  在实施一系列限制进口措施的同时,日本政府还清醒地意识到,以进养出的落脚点在于“出”。

  日本从1946年到1953年,由于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朝鲜战争特需的收入,国际收支勉强维持了平衡。但是1953年转为赤字以后,外汇不足成为日本经济自立的最大障碍,为此日本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政策振兴出口和提升国产品牌的影响力。

  为了在海外积极促进日本国货的出口,1954年8月把过去“国际样品展览协议会”、“ 日本贸易斡旋所协议会” 和“海外市场调查会”三个组织合并为“ 财团法人海外贸易振兴会”,统一负责开展海外商情调查和设立“日本贸易斡旋办事处”,用以加强对外宣传、展览和出版等与振兴贸易有关的活动。

  特殊组织国外探路

  提升日本国货影响力

  1964年,为了把派驻各国的贸易振兴会收集的情报及时、有效地反映到出口政策中去,在日本通产省的指导下,在各当地国有可能扩大出口的日本品牌组成了“海外商品特别贸易会议”。

  这个组织主要针对驻在国的具体情况,及时研究扩大出口的对策,向通产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因此它对日本国产品牌出口的扩大,起了很大作用。

  “日本进出口银行” 是在1952年由1950年成立的“ 日本出口银行” 改组而成的,在只有短期贸易汇票的日本,这个银行是具有长期贸易贷款机能的特殊银行,它对外国政府或法人进行日元借款和债务担保。以设备和成套设备出口为主要业务的日本进出口银行作为民间银行的补充,对日本品牌建立国际影响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强化质量

  日本品牌加强质量把关 出国“站得住脚”

  国内的产品经常出现质量问题,国人因而不得不选择“洋品牌”。上世纪90年代,日本品牌掀起了进军中国市场的热潮,东芝、丰田等一度将品质硬、质量好等特点变成了金字招牌。那么,日本是如何把国产品牌打造成金字招牌的呢?这里还有这么一条法律规定。

  日本政府为了改变“ 东洋货质量差”的坏名声,提高日本出口商品的国际信誉,1957年制定了“ 出口检查法” 。这项法律规定对194种特定出口商品(约占出口额的9.6%)在出口时,有义务接受政府指定检查机构对商品包装和质量的检查。

  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就有对出口商品进行检查的制度,后来几经延革,到战后民间贸易重新开始时,又制定了“ 出口商品管理法”,后来改为“ 出口检查法” 。这些制度对保证出口质量,促进国际竞争取得显著的作用。

  (单位:亿日元)

  24.0

  进口额

  出口额

  28.57 

  19.6

  24.25 

  17.6

  15.2

  20.29 

  14.5

  16.16

  12.4

  12.95

  10.3

  10.9

  15.42

  10.2

  9.0

  7.2

  8.89 

  1

  5.86 

  8.6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年份

  自我保护

  立法保护商品设计

  防止国产品牌过分竞争

  鉴于出口商品设计的改善对扩大出口有重大作用,日本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以日本贸易振兴会、中小企业厅、生产率本部、产业工艺试验所为中心,广泛开展了派遣留学生专攻商品设计、搜集海外竞争商品的样本、聘请海外设计师和商品专家传授设计知识等各项活动。

  同时,为了防止互相抄袭模仿商品设计,引起国产品牌间过分竞争,影响出口秩序,制定了“ 设计法” 和“ 商标法” ,把商品设计和商标作为财产权加以法律保护。为了保护特定商品的“工业所有权” ,对特定商品的出口,要根据“ 出口贸易管理令” 取得通产大臣的批准。

  保护国产品牌

  推“反双重标准”

  时至今日,日本品牌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日本电子产品、汽车等品牌的商标更是打在了世界各地著名商场的广告牌上。无论是在海外市场上,还是在日本国内,日本品牌越来越被人们认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日本国内的品牌自我保护。

  据共同社报道,美国密歇根州民主党参议员斯塔别诺夫近日向奥巴马总统递送信函,因日本的环保车减税、补贴制度中不包括美国汽车品牌一事,要求在下周召开的日美首脑会议上向日本施加压力。

  信函中愤怒地称:“日本和韩国实施了和美国相同的制度,却又厚颜无耻地歧视美国汽车品牌。”另外还写道:“我们绝对不允许这种破坏贸易规则,损害美国企业和国民利益的行为”,批评称这将引发贸易保护主义。

  日本减税、补贴的对象除了奔驰和沃尔沃的部分车型外,大多为日本车。不过日本政府解释称并没有排除美国车的意思,只因在日本能买到的美国车都不符合制度规定的油耗标准。而美国的低油耗新车购车补贴政策中,销售量最多的是丰田汽车,另外,前10位的车型中日本车占7种。

  本版文/记者 郭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