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20年文化产业建成支柱产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09:57 来源: 新京报

  新华社昨日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从9个部分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社会风气】

  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公益文化】

  鼓励投资无偿服务

  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鼓励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拓展投资渠道。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

  【评价体系】

  精简评奖种类

  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度。

  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运用主流媒体、公共文化场所等资源,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设立专项艺术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

  【新闻舆论】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从群众关注点入手,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网络文化】

  加强社交网络管理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

  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加大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文化走出去】

  设国际传播贡献奖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

  构建人文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非营利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建立面向外国青年的文化交流机制,设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贡献奖和国际性文化奖项。

  当前问题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

  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2020年目标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2 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3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4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5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6 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