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包难产7年再启听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1:41 来源: 东方早报消费者找来老牛,拉着投诉无门的轿车,称其为“老牛拉破车”。
消费者代表感叹:“维权成本竟高于车价,还不一定能赢”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消费者找来老牛,拉着投诉无门的轿车,称其为“老牛拉破车”;在汽车厂商云集的车展上,消费者请来民工砸烂反复修理未果的轿车——这种为维权而出现的激烈场景近年来频频出现,流露出中国消费者面对汽车质量问题的无奈。
国家质检总局最近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起草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6日下午,在国家质检总局会议室内,8名消费者代表、5名汽车制造商代表、两名销售商代表就汽车三包(包修、包换、抱退)草案各抒己见,在众多媒体的见证下与部门规章的立法者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交流。
汽车三包出台还有戏么
回首汽车三包近十年的孕育过程(编注:2004年底公开征求意见后,一直拖延未决。),曾经经历了无数次“汽车三包将要出台”的猜测闹剧。“狼来了”喊多了催生出的无疑是对汽车三包出台强烈的不信任。
例如,本版汽车三包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后,一家汽车专业网站针对汽车三包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此次汽车“三包”能顺利出台的只占参与调查者的29%,认为不会出台的占29%,认为不好说的居然占42%。
消费者的“不敢信”无疑是对国内汽车消费环境的讥讽,也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力点。
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在立法听证会上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汽车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家庭购车已经占到汽车销量的80%以上。据中消协统计,2010年受理汽车方面的投诉达两万多起,同比(比去年同期)增长51%。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从产品特性上看,出台三包的产品都有“三高”的特性:一是价格高;二是技术含量高;三是消费者投诉量高。汽车三包法规也是在借鉴国内外成熟立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汽车售后服务水平也较以前有了大幅提高。同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汽车的产业结构及消费市场发生变化,政府主管部门及消费者组织处理产品争议和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汽车质量问题申诉和举报系统也初步建立,为汽车产品三包规定制定出台奠定了基础。
消费者代表刘放盼望汽车三包能早些出台:“只要在退换等大的方面能解决就行,更细的问题逐步磨合解决。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从汽车三包的出台中感受到维权信心。”
资深维权律师邱宝昌对记者表示:“中国汽车消费者一直面临举证难、鉴定难、退换难。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汽车三包的出台十分有必要,也不可阻挡。尤其是立法听证会的成功召开,更使汽车三包距离消费者近了一大步。”
刘兆彬对现场发言的经销商代表表示,法规完成后肯定会给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磨合留下过渡期。
汽车退货换货有路可行
“消费者没有义务指出汽车的缺陷,花钱为厂家的缺陷做鉴定!”在听证会现场,来自成都的消费者代表张义用亲身经历讲述了汽车消费者要求退、换车的举证之难、维权之难。
张义购买的汽车发动机在质保期内发生爆缸,但在维修过程中遇上了大麻烦。厂商认为,这辆汽车出现的爆缸不属于质量问题,而是由于消费者使用不当,最后丢下了一句“有本事你就告去”。无奈之下,张义只能去技术机构鉴定汽车的问题性质。
“我在成都鉴定花了1万多元钱,没想到,厂商对成都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并不认可,需要国家级的鉴定机构。”可在国家级机构鉴定需要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而且出具的结论又非常模糊。“维权成本竟高于车价,还不一定能赢,汽车维权太难了。”张义感叹道。
听证会代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部长龙武军也承认,目前消费者和厂商的博弈能力并不对等。“消费者和制造商对产品质量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到底听谁的?现在看来,还是听厂商的多一些。”龙武军说。
为改变消费者的劣势地位,张义建议由厂商来承担举证责任。“发生争议时,制造商需要提出消费者使用不当的具体证据,例如发动机涉水被淹。如果无法提出这些证据,那么汽车所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制造商负责委托鉴定,否则就应该认定是汽车的质量问题,就应该由厂商来承担责任。”
邱宝昌也认为,在汽车三包有效期内出现的难以鉴定的故障,汽车生产厂家应当负责对消费者的“不当使用”举证,否则就应当予以赔偿。
汽车质量鉴定的难题缘于目前国内第三方鉴定机构的缺失。消费者代表王剑指出,汽车质量鉴定急需要解决谁说了算的问题,这就要对鉴定机构和人员的资质来加以认定,而对这些经认定的机构作出的结论,汽车厂商也必须承认。
“还需要对鉴定的费用进行一定的规范,应针对不同的鉴定内容确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并加以明示和公示。”王剑说,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汽车质量鉴定难的问题。
事实上,对汽车质量鉴定机构的规范也是汽车销售商、制造商的期盼。听证会代表、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会秘书长韩峰认为,要使汽车产品质量在修理、更换和退货按照相关规定有序地实施,就需要有规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并保证其独立性、权威性和技术性。
听证会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部长齐元波说,我们也希望尽快规范鉴定汽车质量问题的第三方,这有助于在纠纷产生时对责任进行界定。
质检总局法规司有关官员介绍,下一步,质检总局将对汽车三包草案进一步综合分析,再次修改和完善:一是完善配套标准和管理规范;二是对汽车三包规定鉴定组织实施和机构准备;三是开展汽车三包规定进行宣传贯彻工作;四是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专家库;五是建立汽车三包信息系统,将其纳入汽车企业信用体系。
汽车三包的产业倒逼
在立法听证会上记者注意到,多位消费者对汽车发达国家消费环境深表羡慕。新车跑了1万多公里已经更换两个DSG变速箱总成的消费者代表高正,对大众在美国销售的汽车相关零部件总成的质保标准远高于国内表示不平。
“两个变速箱总成要16万元,将来出了4年的保修期我们怎么办?”
还有的消费者代表直言,在美国,大众给出的汽车三包有效期限是不低于4年或8万公里,起亚的是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而对比两国车价,中国的车价明显高于美国。
事实上,严苛的法规不但能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还能对产业良性竞争发挥引导作用,用保护消费者的法规倒逼汽车业转型国外已有成功先例。如美国汽车保用法,又称柠檬法,其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决策者意识到,消费者与本土整车制造商之间产生纠纷无力维权,转而购买国外品牌产品,影响到美国本土汽车产业发展,于是制定柠檬法来帮助消费者维权,将汽车产业发展和竞争引向正轨。
刘兆彬指出,汽车三包规定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汽车三包规定对汽车生产、销售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提出了更明确要求,有利于激励汽车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对汽车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本次汽车三包意见征集正值中国汽车业将“十二五”目标定位于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汽车三包的出台必不可少也刻不容缓,这既是代表广大消费者利益的民心所向,又是中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必然要经历的阵痛,还是建设汽车质量强国的倒逼机遇。
录入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