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煤机企业十年间数量增长近十倍 业内称明年洗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21:43 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0月28日消息,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在京举行,此次展览会面积近四万平方米,415家煤机企业参展,但大型煤机企业却在热闹背后看出危机,称煤机市场今年已临近饱和,明后年煤机企业将面临洗牌,其中,救生舱领域的竞争将尤为惨烈。

  煤机企业数量十年间增长近十倍

  根据煤炭机械工业协会预测,2011-2015年,新增需求、更新改造需求和机械化率提升带动的投资需求将分别高达1250亿元、3581亿元、318亿元,煤机行业总需求将达到5149亿元,年复合增速22%。庞大的市场,激发了大量的中国本土企业诞生。

  中煤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宋秋爽回忆称,2000年以前,他在煤炭部机械制造局工作,那时候管理的煤机企业数量约为130家左右,经过十几年时间,中国煤机企业数量已经增至上千家,翻了十倍左右。

  “甚至乡镇都在生产煤炭机械。”大大小小的煤机企业为了抢夺市场,大打价格战。

  “比如说支架,现在的价格比十年前要低20%,各种泵类的价格比二十年前的价格还要低。这些年,货币贬值多少?原材料价格涨了多少?劳动力价格涨了多少?但整机价格不涨反降。”宋秋爽说。

  宋秋爽认为,今年将是中国煤机市场的最高峰,明后年将进入淘汰期。 “很多企业会死掉。”

  郑煤集团副总经理高有进也持此观点,他认为煤机市场已届饱和,行业兼并重组的序幕已经拉开。而在煤炭机械众多产品中,涉及煤矿安全的救生舱生产将很快面临白热化的竞争。

  救生舱标准年内或出台

  煤矿安全市场,对中国来说,其实刚刚开启。

  2010年7月2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3号文件),明确要求2013年前,所有煤矿都要安装避险设施。但这个通知并没有引起业内重视。

  但随后发生在智利的一场矿难,改变了局面。由于矿井建有救生舱系统,智利矿工经过69天被成功升井,和中国矿难动辄死伤形成鲜明对比。

  由此,国家明确提出,将救生舱的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救生舱迎来了“政策市”。

  高有进称,2010年之前,中国没有一家企业生产救生舱, 2010年,生产救生舱的企业不到20家,到了今年,这一数字已经增至近百家。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救生舱的技术门槛不高,大大小小的企业蜂拥进入这一领域,以价取胜。“平时这个东西也没什么用处,只有发生事故了才用得着,但是国家要求装,所以大家都装。装也是装门面,应付,没指望它能发挥作用。”该业内人士称,许多煤矿完全不去了解救生舱的性能,只看价格。

  低价、可靠性差、无序,成为中国刚刚开启的煤矿安全市场的三大特点,但这一局面很可能在明年就会发生改变。

  “国家正在制定有关救生舱系统的一系列规范。”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这一规范原本定于去年年底出台,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不过,今年年底应该能够出台。”

  规范出台以后,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的救生舱因技术落后不能达标,将自动被淘汰。“存活下来的企业可能不到20家。”上述业内人士判断。

  美国对中国煤矿安全市场兴趣浓厚

  美国也对中国煤矿安全市场表现出兴趣,近日,美国商务部贸易促进助理部长库马尔(Suresh Kumar)日前表示,美国企业愿意为中国的煤矿提供最先进的安全和清洁能源技术。

  库马尔对媒体表示:“中国政府现在强调矿山必须安装安全系统,包括通讯、跟踪、通风、生命检测等设备,而美国企业正是这方面的专家。”

  美国看好中国煤矿安全市场,但中国企业却并不看好美国企业在华的竞争力。

  宋秋爽认为,美国在技术上占有优势,但是价格高昂,进入中国市场难度较大。

  据其介绍,中国煤机设备在多年无序竞争的大背景下,大搞价格战,同样功能的产品,价格是美国产品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但这些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低。

  由于在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和美国公司存在差距,因此一些中国大型煤机企业开始谋求与国外高端厂商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和原材料市场,兼顾性能与价格,不仅提高了中国煤机企业的产品质量,而且降低了产品价格。

  “中煤和美国合作的产品,平均价格是美国独立研发生产的60%左右。”宋秋爽说。他认为,美国要打入中国市场,和中国大型煤机企业合作,将是他们的必由之路。(淑静 发自北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