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吴敬琏:中国知识分子过于追求实用主义 缺乏“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17:47 来源: 新浪财经

  主持人权静:在社会的转型期,在社会的变革当中,知识分子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吴敬琏:什么叫知识分子?他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事情。在世界范围内,所谓知识分子是提供知识产品的、提供思想产品的这叫知识分子。不管怎么样,反正是你,你是有知识,而且把创造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的工作,主要的职业的人来说,就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真,求真理。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从来就不是这样。中国的习惯上,讲究善、美,也还是讲究。但是这个基础的东西好象不讲究,真。本来这个知识分子求知,他是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的。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我们受的教育都是要问有用没用。对于科学,寻求科学知识,它的动力是求知欲,是好奇心。但是在中国,好像就是要强调有用还是没用。这就有问题了,加上我们这个体制,政府掌握的资源太多。

  主持人权静:包括话语权吗?

  吴敬琏:那当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使得许多人朝这个方向靠。当然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认识错了,那也常常会发生的,因此,就要有一个好的百家争鸣的环境。  这样知识分子的正气才能培养起来。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最近都在议论佛山事件,指责18个人的言论很多。但是你要考虑考虑,这个18个人他有各种各样的动机,有的人可能没看见,有的人看见了他不理,他有各种各样的动机,这中间就有环境上的问题。比如今年看到报上发表的,有过两起救人的人被法院给判了。这就是说,整个社会机制他奖励什么样的人,惩罚什么样的人,它有个导向的问题。

  主持人权静: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保持独立性,是不是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吴敬琏:那当然会。

  主持人权静:哪一个会更大?因为之前我跟张温鹰老师在专访的时候,他说可能有的时候来自上面的压力,可能有的时候来自群众、老百姓的误解,可能会是一种更大的压力?

  吴敬琏:这个可能是我们在进步的过程中,社会各方面的发育他不匹配。在物质上的发展可能快,在精神上的发展慢,它造成了一种情况。另外,就是教育和知识不普及,或者说我们教育方面有问题。有问题,就是他不是提倡人们遇事都问一个为什么,提倡理性的思考。在这个压抑之下,往往弱势群体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种偏激,然后大家从众。这种现象和本质是有距离的。

  主持人权静:所以因为这个,您好像也经常被误解我们发现。

  吴敬琏:是这样。另外一个,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是有区别的。如果说,有些人用表面现象去扇呼去忽悠群众,用短期利益去忽悠群众的时候,那么群众他很容易上当。你比如说我们过去见到的一个问题,科教改革提出了一个口号,这是从苏联来的,我们也一直是这样,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口号是错的。

  主持人权静:为什么是错的?

  吴敬琏:我们的科学都要问,它对于经济建设有好处,没有好处,有用没有用。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谁知道有什么用吗?莱布尼兹讲二进位法的时候,他不知道后来会有电子计算机。那时候有什么用?如果说没有用,就应该扼杀的话,就是说他这些知识分子白吃闲饭,那就不可能有什么电子计算机。也有些他根本就,也许永远也找不到用途。所以这样,就在权利里面,就提倡一种否定,甚至蔑视理论、蔑视知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