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绿城破产传闻揭行业深秋一角 行业或掀破产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9:37 来源: 南方日报

  地产商破产潮不是危言耸听

  11月2日,近期深陷“破产”等传闻的绿城房地产集团再次公开回应。绿城董事长宋卫平专门撰文称,所谓绿城即将破产的传闻子虚乌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文章中,相比“澄清”的文字,宋卫平更多的却是在感慨业界危机。

  事实上,宏观调控之下,早有不少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陷入资金链危机,纷纷卖掉项目或公司退出行业。绿城只因是知名大房企而更受关注罢了。专家表示,虽然现在说一些大房企将会破产为时尚早,但如市场继续走低,某些大企业的倒下并非不可能。

  “销售不畅,加上信贷紧缩,一个最符合逻辑的推断就是企业过不了年关。”宋卫平如此写道:照此境况,再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的很多房地产商恐怕就真的要面临倒闭的状态。“这句话是不是危言耸听?业内人心中自有明镜吧?”

  1

  董事长撰文披露“绿城的难处,是整个行业共同的难处”

  11月1日晚,有记者致电宋卫平求证关于绿城资金链紧张、申请破产的传闻。宋卫平当晚连夜写了一篇题为《宋卫平:从绿城“被破产”说起》的回应文章,并挂上了绿城官网。在文章中,宋卫平感慨道:“今日今时,绿城的难处,是整个行业共同的难处。”

  绿城屡遭传闻困扰当然并非空穴来风。2011年中报显示,绿城中国截至今年6月30日的净资本负债比率达163%,较2010年12月31日上升31个百分点,居内地在香港上市的房企之首。此外,在今年前8个月,绿城累计取得销售额约248亿元,归属于本集团的权益金额约160亿元,距全年550亿销售目标不到一半。

  早在2008年躲过濒临被收购的命运后,绿城在2009年受益于刺激政策而起死回生后在全国疯狂拿地,资料显示当年拿地耗费456亿元。而2010年6月,绿城行政总裁寿柏年曾对媒体称,2009年456亿元的地价款当年只支付了200亿元左右,2010年仍有230多亿元尚未付清。而2010年绿城又购买了一些土地并支付90亿元左右地价款。进入2011年,整个楼市调控力度继续加大,绿城有近60%的在售项目处于限购范围,销售压力巨大。

  在引来外界强烈关注的文章中,宋卫平表态称“绿城对危机并非没有预案”,公司正在努力抓销售,也可以通过出让一部分项目的股权解决资金上的问题。他自我分析,认为围绕绿城出现如此之多的传闻,不过是因为外界将绿城作为调控“深秋”的风向标罢了,“秋日天凉,并非只笼罩一城一池,今日由于调控严厉遭遇生存困境的,是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

  对于眼下的市场形势,宋卫平表示,眼下房地产业的普遍情况是:量价齐跌,市场萎缩,各地库存大量积压,中小房地产商岌岌可危。宋卫平甚至预测,市场若一直处于如此萧条状态,停留于谷底,恐怕一些企业真的会走上绝路。

  2

  行业数据显示三季度上市房企净利下降超三成

  事实上,绿城系列负面传闻的背后,的确是当下频频宏观调控之后,整个房地产市场神经脆弱的写照。

  随着10月的结束,各家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披露工作也正式收官。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两项核心指标上,1-9月众房企的同比增速纷纷放缓,而三季度的数据更是出现环比下降的情况。

  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三季度144家房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65.55亿元,较今年二季度的961.94亿元环比下降10.02%;而净利润则从二季度的143.96亿元下滑至三季度的97.03亿元,降幅高达32.6%,已超三成。

  同时,净利润下降的上市房企数量也明显增加。三季报显示,7-9月净利润环比下降的房企超过80家,占全部上市房企的六成。而包括万科A、招商地产、金地集团等龙头房企三季度业绩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外,144家房企截至9月31日的存货总量已经达到了1.2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86万亿元大幅上涨41.86%。其中,“万保金招”四大龙头同样也未能逃离大势,合计库存达到4523亿元,同比增长47%,环比增长8%,占到了所有上市房企库存总和的近四成。

  “从代表主流市场的上市房企数据来看,调控效应已经逐渐显现。”对此,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研究总监张大伟分析称,在目前的形势下,房地产市场企业将逐渐集中化。西南证券分析师肖剑也预测,随着大型房企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今年中小房企面临的资金困难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前两年曾经高价拿地的房企更是如此。

  3

  产权交易所动向小房企卖公司求存 地产项目挂牌出售井喷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压力大增,但不同企业面临的局面却颇为不同。

  三季报显示,“招保万金”四家房企账面现金都较为充裕,账面资金均超过100亿元,万科账面的资金多达339亿元。其中,保利地产和金地集团的货币资金分别增长61%和21.7%,万科和招商地产的货币资金也增长7.95%和5.91%。

  10月以来,房企巨头降价促销、以价换量回笼现金的趋势更为明显。继龙湖、中海等开发商在上海掀起降价潮之后,万科、招商、保利也在多个城市展开行动,纷纷下调项目价格,部分楼盘价格与9月相比降幅超过20%。

  随着宏观调控进入楼市冰河期,融资困难叠加销售萎缩,上市房企尽管业绩放缓,倒不至于迅速倒闭。但对于许多资金压力大的中小房企而言,卖掉公司或者抱团取暖成为现在最靠谱的选择。

  截至10月,对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大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房地产企业进行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的房地产企业或项目出现了井喷,总数超过600家。而去年同期则不足300家。

  仅北京产权交易所,今年10月就有25家房地产企业在这里挂牌出售。其中挂牌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大型企业(或项目)有6个,挂牌金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或项目)超过4个。上海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信息显示,有27家房企也在找新东家,有6个项目挂牌价格超过1亿元。

  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今年前10月,楼市股权变动频繁,规模交易累计已经达到了93宗,总交易额达到了300.8亿元,远超2010年全年的84宗165.25亿元的规模,预计全年交易额可能相比2010年翻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未来房地产行业内的整合将会明显加剧,国内地产行业整合方式不仅会延续海外“以大整小”的模式,同时龙头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得到明显提升。但他认为,除了中小房企,由于在顺周期时过度的土地储备扩张,一些大型企业也不无危险,“大型房地产企业的破产和整合可能会成为本轮调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