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制度产业层面调结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21:32 来源: 《新领军》杂志

  未来,温州必须走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的产业升级道路,否则前途堪忧

  采访/绍华

  新领军:前段时间,针对温州信贷危机事件,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您如何看待这些政策措施?

  侯永志:这些措施,对于规范民间借贷,防止民间借贷引发的一系列逃债案件,为民间借贷降温,能够起到短期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而言,却无法遏制资金短缺情况下资金的疯狂和风险。在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资金需求的旺盛无法通过短期的监管措施予以解决,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更是一个体制性的难题。

  温州要突破现在的危机,不仅仅要对地方金融进行创新。温州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中国金融的改革需要有一个体制性和全面性的考量。

  新领军: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此次危机?

  侯永志: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的着手:一是制度层面,二是产业层面。浙江地区尤其是温州“小政府、大市场”的格局符合过去发展的需要,未来这一基本格局不应有大的变化,市场依然应是配置资源的主导力量。然而“小政府”并不代表政府可以不作为,在需求萎缩、市场秩序失范、产业升级困难的情况下,政府的宏观政策引导应发挥有效的作用。

  第一,应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此次的金融帮扶措施,要着眼长远,按照产业导向,对可转型升级的危困企业进行帮扶,发挥银行信贷的杠杆作用,推动浙江地区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第二,中小企业减税更直接,更有效。应对暂时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具有转型升级条件,有市场、有前景的小微企业提供税收和贷款优惠。同时鼓励资金链运作困难的企业通过产权兼并、债务重组、承债式重组等方式兼并重组,实现转型升级。第三,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的条件下,开放民间信贷。

  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放开民间金融。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放开民间金融。如果条件不具备,贸然放开,可能会带来意料之外的严重后果。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深刻的教训。一定要在建立完善、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之后,才能放开。当然这显然不是温州一个地方可以解决的,必须有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

  新领军:实业的利润日趋微薄,解决这一问题,一般来说有两条道路:一个是升级原有产业,二是转战其他高利润产业。然而,现实中温州企业选择后者、逐步走向资本投机之路的为数不少,而追寻产业升级的企业并不多见。究竟为何呢?

  侯永志:这是调结构过程中非常自然的趋利避害行为。危机之后,外需增长趋缓;占中国GDP将近一半的投资,实际增速在下滑;实际消费增长也在下降,事关民生和稳定的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愈发凸现,矛盾比较尖锐。面对这样的困境,不调整结构,永远没有出路。

  长远来看,当前的调整结构依然有不少有利条件。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而且国内拥有13亿人口的消费群体。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和“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目标的实现,未来的消费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传统产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比如,计算机芯片生产、重型装备制造、汽车发动机等等,都存在着自主创新的空间。

  中国传统产业的增长还没有结束,国内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的需求,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生活消费水平存在阶梯型差距,只要调节收入分配见到成效,产品不愁销路,国内市场足以经济循环起来。有关部门应进一步降低一些竞争性行业的准入门槛,应该有序开放竞争性领域,打破不应有的行业垄断,把各方面创造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发挥出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