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信贷多增看政策微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15:35 来源: 上海金融报

  记者马翠莲 

  根据央行网站日前发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68亿元,同比多增175亿元。远高于市场预期的信贷数字,加之10月CPI和PPI数据双双回落,市场乐观情绪同步放大,进一步引发对货币政策“微松”的预期。

  “微调”征兆近段时间,无论从公开市场操作情况还是决策层的表态来看,货币政策数量适度宽松的态势似乎正在形成。

  上周,央行连续第二周向市场投放资金,额度为670亿元。至此,央行连续两周共计净投放资金1630亿元。前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960亿元,扭转了此前连续三周的净回笼局面。该投放量也创下今年9月中旬以来最大单周净投放规模。

  同期银行信贷市场数据显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0月前20天新增贷款规模仅800亿元左右,若剔除国庆长假因素,10个工作日的日均贷款不到百亿元。此后,信贷增长开始发力。截至10月27日,10月四大行新增贷款约1400亿元。10月21日至27日5个工作日,四大行日均新增贷款超过100亿元,贷款投放突然加速。

  日前,央行负责人专门就“民间借贷”这一焦点话题接受媒体采访,称民间借贷“具有制度层面合法性”,并借此公开表态称,“应该将这类经批准从事专业放贷业务的机构或组织从一般意义的民间借贷主体中分离出来,作为专业放贷人对待”。

  “这个信息也折射出政策对融资的松动,甚至不排除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CPl、PPl双双回落,趋势下降已成定局,物价开启了新一轮下行周期;欧债危机间歇性发作、购进价格指数急剧回落、M2增速创出历史新低、部分在建项目资金短缺、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正在酝酿的微调料有一定力度。信贷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值得期待,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将进一步下行,未来货币环境将趋宽松。

  “暂时微调”大和证券日前发表分析报告称,10月新增贷款量较高是政策放松的积极信号,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该机构对于经济急剧减速的担忧。预计内地11月和12月的新增贷款量都将接近6500亿元,全年新增贷款数量将超7.5万亿元。但大和同时认为,此番政策放松的目的在于避免经济“硬着陆”,而非拉动新一轮经济膨胀。所以信贷放松很可能只是暂时的微调,情况类似于去年底。眼下的政策放松将在明年1月后结束,之后政府将继续紧缩的政策方向,因为其面临货币增速的长远限制。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也于日前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大方向上应维持格局不变,短期货币政策不宜放松。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最近在微博(http://weibo.com)上写道:“现在已有多家机构在不约而同地期待11、12月两个月的新增信贷达7000至8000亿元。果真那样的话,给人的感觉就仿佛第二次‘4万亿’又来了。旱涝急转,冷热激变,恐非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之福。我觉得,考虑到表外融资,月新增信贷5000至6000亿元,应该是合适的,而不应当再多了。”

  申银万国研究员李慧勇也对记者表示,目前,政策上既不太可能更紧,在经济增长还没有出现大的风险之前,基调也不太可能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未来政策将以结构性的预调微调为主,政策手段将主要选择定向宽松和结构性减税等。

  野村证券同样表示,信贷数据证实10月份货币政策略有放松。但是并不意味着政策态度的变化,预计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至年末将保持不变。

  其实,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也是目前银行信贷无法出现大幅度松动的重要原因。

  房地产调控依然从紧针对人们最关注的房地产信贷,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看,在经济增速仍在较高水平、通胀压力依然明显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不具有放松的条件,货币政策从紧取向、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仍是近期房地产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迎来真正意义的一次大调整”。本月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发表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这次调整的特点,除了一、二线楼市价格普遍下跌外,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互动可能激发部分上市企业退市或私有化倾向。说得更直白点,就是房地产商在销售持续不畅、融资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将通过出售项目、土地等资产寻求“保命”。这也意味着围绕房地产业的一场资产重组,或者说大洗牌不可避免。

  昨天,中银国际分析师程漫江做客腾讯访谈时表示,目前国家针对经济中薄弱环节如中小企业、民生工程加大货币信贷支持,而对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过去一直“偏热”部门仍然保持偏紧政策。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内高通胀逐步缓解的新形势下,为增加产品供给、巩固调控成果,需要通过“微调”保增长,首先应保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10月我国银行贷款量明显增加表明信贷政策有所放松,“微调”已悄然开始。

  王尧基认为,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局面,“微调”有必要保持谨慎,下一步很可能是差异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即下调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微调”的针对性会比较强,以保证新增贷款流向实体经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