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连市2分利的抬钱雪球滚进60多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13:32 来源: 大连晚报
大连市2分利的抬钱雪球滚进60多人

  
    虽有借据,但已找不到何某了。

  11月14日,本报《高息借贷数百万后,她竟闪了》报道了瓦房店许屯镇部分人将钱借给该镇一名中学老师何某,近期何某却突然失踪一事。近日,本报记者赶往许屯镇调查采访时了解到,这一借贷活动目前已涉及60多人。而由于不少人是东拼西凑来现金借给何某的,甚至有人专门向银行贷款后再转借何某,因此实际参与借贷的人数可能更多。这其中,每月“2分利”成了借款的最大动力。

  在我市农村地区,这种被俗称“抬钱”的民间借贷颇为普遍,而其中隐藏的风险却很少被人重视。金融专家提醒,民间借贷虽然是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但尚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参与者应持谨慎态度。

  涉及人数多达60余人

  11月16日,本报记者来到瓦房店市许屯镇,对何某大量借款后突然消失一事再次进行走访。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以“瓦房店18中学教师”为主要中心的人际关系圈子中,没有涉及此事的人好像并不多。

  “我们初步统计,手里拿着何某欠条的人就有60多个。”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何某最初的借款对象就是18中的同事们,借款活动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借款的理由很多,有时是买挖沟机,有时则是要做买卖。”一些老师说,在18中,何某的人缘不错。“有本事、讲信用”是大家对她的通常评价。虽然一些老师手中的借款收据上没有写明还钱的期限和利率,只有借款钱数。“但我们啥时候需要用钱就可以找她还钱,而且利息从来没有赖过,直到找不到她人为止。”一位姓孙的老师的家属说。

  一位姓温的老师则告诉记者,涉及此事的人数还不能凭借条数简单计算。“因为何老师给的利息高,不少人都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然后再转借给何老师。”温老师说,自己借给何某11万元,其中只有1万多是自己的存款,其他都是从亲戚朋友处挪借的。而一位教师的毛姓亲属也借了不少钱,随后她转借给何某18万元。“何老师这一走,这些债务就全落在了我们头上,牵涉进来的人太多了。”

  有人向银行贷款再转借何某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在许屯镇,甚至有人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贷款后再转借给何某。一位18中的老师告诉记者,身边不少同事和亲友都借款给何某,而且每月都能按时拿到利息,这让她感到很心动。“我没有什么存款,于是用自己的名义向银行贷了3万元,然后再转借给何老师。”这位老师说,银行个人贷款的年利息只有10%多一点,远低于何某借款的利率。“本来想从中赚点差价,没想到这回却背上了债务。”

  而通过这种方式借钱给何某的人为数不少。记者从当地一家信用社了解到,在该社以个人名义申请贷款的18中老师就有两人。“至于贷款被用到何处了我们也不清楚,但听说是要借钱给别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截至目前,借走大量现金的何某仍杳无音信。何某的亲属表示,已经以何某失踪为由报警求助。但部分报警的借款人却表示,警方称这一事件目前尚不构成诈骗,借款者只能以债务纠纷的名义向法院起诉。“现在连人都找不到了,起诉有啥用?”一些借款者无奈地表示。

  民间“抬钱”活动值得引起重视

  其实,类似何某这种民间借款的活动并非个案。这类民间借贷被俗称为“抬钱”,年利率通常在20%到30%之间,参与者为数不少。金融专家于先生解读说,这类民间借贷模式其实是正规金融机构的合理补充。相比之下,民间借贷手续便捷、交易成本低,而且回报率高,在民间很受欢迎,投资者也为数众多。

  “但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民间借贷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予以保护。”于先生说,正是因为回报率过高,所以民间借贷往往不易控制。“今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曾经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可以适当高出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这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于先生说,像瓦房店市许屯镇的借贷,年利率约为24%,接近银行贷款利率4倍,按规定受法律保护,但这并不代表借款人就能够取得约定的收益。专家提醒,除了借贷资金正常流入中小企业外,还要提防有人以高利息做诱饵,借机圈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