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华人寿原总裁讨要每月9万养老金引热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17:18 来源: 法制晚报

  退休总裁讨要每月9万养老金引发社会热议 公众认为高薪不是通过绩效考核获得

  国企高管天价薪酬屡遭质疑

  新华人寿原总裁孙兵起诉讨要每月92848元养老金案,一度引起社会热议。

  经调查,国企老总天价薪酬的说法是个“误会”。但记者由此发现,公众之所以对国企高管高薪现象屡屡质疑,多半认为“国企高管不是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获得高薪”。

  通过对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统计分析,记者发现,高管年薪与公司当年业绩明显缺乏关联度的,占到被调查公司总数的一半。有的企业业绩同比上一年增幅为-311%,董事长年薪却涨了10%;有的企业在公司业绩翻番时,老总年薪却降了11万。

  专家称,目前国企薪酬分配主要是以“行政级别”为标准,与高管创造的价值关联度不大。

  惊人数字

  30年能拿3342万元养老金?

  今年9月,孙兵起诉老东家,要求新华人寿自2010年11月起至他身故,每月支付养老金92848元。孙兵今年50岁出头,照此计算,30年后,他一共可以领取养老金3342万余元。

  今年10月12日,法院以“退休后的养老保险不属法院受理范围”为由裁定驳回起诉,现孙兵已经上诉。

  “养老保障计划”中的养老金与社保养老金并非同一概念,其属于企业中长期薪酬激励的一种。“天价养老金”事件首次被曝出时,网上出现大量质疑声,网民将它命名为“史上最高的国企退休老总的养老金”。

  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真相浮出水面——孙兵是新华人寿创办人之一,创业之初就担任总裁,率军厮杀多年后使新华人寿成为国内第四大寿险公司,2008年年度保费突破500亿元。

  2006年底,孙兵决定加大对管理层的激励,于2009年初决定针对元老级管理人员实施“养老保障计划”——退休后,公司每月提供金额为退休时月薪的32.25%乘以司龄系数和职务系数的补助金。

  该计划最终以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的形式执行,受益者包括孙兵等47人。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孙兵2009年的年薪已达750万元,因此退休时能拿到的养老金肯定也是“天价”。

  新华人寿董事会废止养老计划

  当时新华人寿并非“国企”,是一家私人资本占较大股权比例的股份制保险公司,股东包括苏黎世保险公司、荷兰金融公司等。

  据媒体报道,有股东代表曾在会议上提出异议,孙兵立刻以业绩增长为论据进行反驳,认为“高管薪酬对得起业绩”,会上再无人吭声。

  2009年11月,国有独资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得到新华人寿38.8%的股权,再加上宝钢持有的17.3%的股权,新华人寿从此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

  按照财政部规定,金融类国有控股企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280万元。

  2010年10月,审计署审计中国人寿时发现“养老保障计划”保单,要求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新华人寿董事会遂决定废止养老计划,结果引出这场诉讼。

  真相大白

  网民表示宽容

  媒体开始“声援”

  记者注意到,随着报道的深入,网民的关注度和宽容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此事刚被曝出时,搜狐网新闻网页上的评论达4886条,多数网民认为“这是国企的腐败”,有网民甚至愤怒地表示:“这种明目张胆地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必须立即双开,按贪污罪判处!”

  当媒体对此案的审理进行跟踪报道,详细讲述了新华人寿的企业性质变化和“天价养老金”出台的来龙去脉后,搜狐网新闻网页的评论锐减到58条,且口气已经宽容和缓。至该媒体发出“案件一审被驳”的新闻时,搜狐网上的评论已经归零。

  有媒体在报道中引用新华人寿员工的评述:孙兵的做法有给自己多发钱的意思,但他是创始人,把公司做成现在的规模,功劳很大。公司当时也不是国企,股份制公司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多发些钱,算不上什么“罪名”。

  有的媒体甚至开始发表评论声援孙兵:“天价养老金诞生在国有控股之前,而‘不溯及既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作为民营企业,工资福利的高低和局外人无关。只要股东同意,每月养老金发一百万别人也管不着。”

  涉及企业

  高薪遭质疑 九成企业是国有性质

  日前,记者将历年来被媒体或网民热炒的50起“高管天价薪水”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涉及的企业九成是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

  公众对国企高管高薪的质疑主要有三点:国企高管不是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获得高薪;部分垄断性企业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经济效益;高管不是通过市场选拔获得职务。其中以第一点质疑居多,大约占到质疑的60%。

  为什么民营企业高管领高薪能被公众理解,国企高管就不能?

  有专家表示,一方面,民营企业发薪基本不涉及公众利益;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高管的薪酬确实与企业业绩成正比。针对后者,吉林大学商学院一位研究人员曾选取531家沪深上市民营公司为统计对象,经过专业软件测算后发现,这些高管的报酬与主营业务利润率系数为正。

  据媒体报道,2010年,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为34万元,地方国企为27.5万元,而民企高管只有21.9万元,央企高管的薪水较民企高出56%。2009年的统计结果也类似,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较民企高出61%。

  目前,国有性质企业高管的薪酬发放与公司当年业绩相关性如何呢?

  记者调查

  抽取40家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针对国企高管薪酬发放与公司当年业绩关联性的问题,学界目前尚无权威性的实证研究。

  日前,记者抽取了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其2009年、2010年年度报告分析,对高管年薪和公司业绩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其中18家企业的高管年薪增减幅度,与公司业绩的增减幅度不成正比例,占到被调查公司总数的45%。

  利润负增长

  高管薪酬反增

  在调查的企业中,9家企业的高管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增幅减少甚至呈现负增长时,薪酬反增。

  其中,大唐电信业绩为-373.7%时,董事长兼总经理曹斌的年薪从62万元增至113万元,增幅82.3%。

  9家企业的高管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有很大增幅时,薪酬不增反降。其中,有研硅股总经理张果虎,在公司业绩翻番时,年薪却减少了11万元,减幅为28%。

  本版文/记者 付中 闫新红

  实习生 王晓飞 张杰 李嘉慧

  栏目主持人:付中

  经济大案

  ●经济案件判决书枯燥文字的背后隐藏着惊人秘密

  ●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有商界世故人情

  ●“游走”在法制与经济之间,以法制的视角解读经济,关注国内外知名企业,关注社会民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