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货币政策预调微调面临结构性瓶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10:50 来源: 深圳商报

  10月下旬开始,随着中国中央政府“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一声令下,中国四大银行信贷松动,新增信贷猛增。数据显示,10月前20天四大行新增贷款规模仅在800亿元左右,剔除国庆长假因素,10个工作日的日均贷款约在80亿元左右。此后,信贷增长开始发力。21日~27日5个工作日,四大行日均新增贷款超过100亿元。

  不过,新增信贷的投放正面临来自额度与存贷比的双重限制,只是定向放宽,并非全面放松。事实上,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四大行贷款预增规模分别为:工行8800亿元、建行7500亿元、农行6200亿元、中行6000亿元。其中工行、建行对下面分支行安排设定为8200亿元、6800亿元。而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以四大行为例,前10个月新增信贷22425.5亿元,那么最后两个月四大行的新增信贷额度只剩约4700亿元。从上述数据看,国有银行目前的投放进度与年初设定的新增额度相匹配。有消息称,11月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并没有延续10月下旬的激进态势,前20天其新增贷款仅1000亿元左右,也是这种预调微调面临结构瓶颈的表征。

  在存贷比方面,由于银行存款实际利率为负,今年以来,存款搬家已成常态。以四大行为例,仅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一项,10月较9月末减少4887.6亿元。数据显示,从7月以来,储蓄搬家已成常态。7月较上月减少4507.99亿元,8月减少217.92亿元。而整体来看,根据央行统计的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个人存款净下降7272亿元。这种存款搬家加剧银行流动性压力,再加上银监会加强日均存贷比监测,以及对理财产品高息揽储的严加治理,银行放贷的冲动受限,信贷投放也难以批量进行。

  中国实体经济状况不佳,没有好项目可投,也将使得信贷需求放缓,从而降低政策调整的威力。实际上,由于此轮定向宽松更偏向于小微企业,这部分贷款不纳入存贷比的考核,新增信贷的投放量即使增加,也将具有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特征。然而,基于目前小微企业经营风险较高,虽银监会放宽了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银行也会因为风控,以及管理小微企业贷款成本较高,而内生地抑制这部分信贷的增加。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仅15.5%的小微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从这一角度来看,对预调微调的效果,实在不宜太过高估。

  安邦认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所面临的结构瓶颈,归根溯源,还是利率非市场化,存款利率管制所致。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也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要继续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在贷款利率基本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可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一定幅度。存款利率上浮可首先在具备了财务硬约束条件的金融机构中试点,逐步将加息预期转变为市场定价。不过,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担心。他认为,金融危机中,一些金融机构在出现问题时,往往通过高息揽储或发行一些高收益产品获取资金,以掩盖资产负债表出现的问题,寄希望未来有机会缓过气来。如何防止问题机构铤而走险,是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来看,若希望使得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加明显,克服各种瓶颈和困难,让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存款利率市场化将是中国银行业所必须迈出的一步。而随着通胀的回落,经济复杂状况下信贷需求的回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的窗口或将渐渐打开。 (来源《金融时报》中文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