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公交司机补贴几十年未涨 早班8毛夜班3.4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5:12 来源: 新闻晚报

  公交司机补贴几十年未涨 早班0.80元 夜班3.40元

  本报记者跟车体验:夜宵线客流稀少,司机老龄化严重

  晚报记者 王建慧 庄键 报道

  公交夜宵线向来是市民夜间出行最实惠的交通工具,但随着本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出租车“点到点”的服务,以及“三班倒”大军的消失,导致夜宵线的客流不断下降。夜宵线是否还有继续生存的必要?夜宵线到底应该坚守还是退出?近日,记者深入公交一线,对夜宵线的客流、夜宵线司机群体作了一番深入调查。记者发现,公交夜宵线司机的清苦少人知晓。

  【夜宵线司机谈工作】

  “日夜颠倒,基本没有时间娱乐”

  324路夜宵线的起讫站分别是上海火车站和南浦大桥,途经市中心的14个站点。它可能是上海滩历史较老的一条夜宵线,线路一直没有什么改动,之前的运行区间为新客站到杨家渡,近几年从杨家渡延伸到了南浦大桥。

  用于夜宵线运营的公交车只有两辆,因此夜宵线调度采用两头发车的方式,即当一辆夜宵公交车从上海火车站出发时,另一辆公交车则从南浦大桥出发,以保证夜宵线路的上行线和下行线都有一辆公交车运行。

  上周五晚,记者来到324路夜宵线重庆南路公交停车场,11点不到,司机毛亮准时出现在重庆南路公交停车场的休息室里,喝上几口茶提提神、吃些面包当夜宵,再抽上一根烟,这些出车前必做的“功课”完成后,记者随同毛亮踏上了324路夜宵车。

  “我们324路夜宵线共有三位司机,两位司机‘做四休一’,而两人轮休时的工作就由第三位司机顶上。 ”说起开夜宵线的辛苦,今年刚40岁出头但已开了6年夜宵线的老司机毛亮打开了话闸。 “别人睡觉我们上班,别人准备起床时,我们才刚刚下班。 ”正在等候发车的另一位司机说,因为要承担接送孩子的任务,毛亮通常是夜宵司机里最晚休息的。

  每天结束正常运营后,毛亮都要将公交车开回停车场,完成车辆加油和打扫工作,这时已将近5点。“因为一早还要送12岁的女儿上学,6点到家后怕睡过头,所以干脆不睡了。 ”毛亮说,要等8点左右送完女儿上学后,才能开始补觉。

  睡到下午3点,毛亮起床又要忙着接孩子放学,然后再买菜烧饭。“为了保证晚上开车时不至于犯困,7点左右还必须补上一觉。 ”毛亮说。日夜颠倒,每天花在睡觉上的时间也不少,基本没有时间娱乐。

  “一个通宵,最多也就载50名乘客”

  深夜11点15分,在完成车辆的例行检查后,毛亮驾驶公交车离开停车场,驶上了逐渐安静的马路,往上海火车站驶去。毛亮的行车线路是以上海火车站为起点,到达南浦大桥后再返回火车站,这样算一圈。 “从晚上11点55分起,到次日凌晨4点50分,5个小时中要跑四圈,一个晚上的行驶里程通常要开近百公里。 ”毛亮说。

  11点55分,毛亮驾驶的324路夜宵线头班车从上海火车站准点出发,不过车上除了司机和记者之外,只有两名乘客。 “今天是周五,我估计晚上夜宵线的乘客并不会多。 ”毛亮很有把握地告诉记者,因为周五不少公司都会提早下班,而周末出来休闲娱乐的市民通常都会打的。

  “乘客少是324路夜宵线的常态,平时工作一个通宵,最多也就载上约50名乘客。”毛亮说,若是碰到台风或雨雪天,一晚上甚至没有一名乘客,因为大家都打的了,但夜宵线还是照样跑。 “只有每年春运到来时,拎着大包小包的火车旅客才会让324路迎来一段时间的客流高峰。 ”

  不出所料,324路夜宵线在途经闹市区的多个车站后,依然没有新的乘客。而到了小南门站,仅有的两名乘客也下了车,空荡荡的公交车里只剩下记者和司机两人。“其实,大半夜的时间一个人开车也挺寂寞的,车上如有乘客还能说上几句话。 ”毛亮说。

  “现在客流已流失一半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交324路一路上途经火车站、人民广场、老西门等闹市区和居民区,不过受南站和虹桥站新建后,上海火车站客流逐步分流的影响,以及老城区居民的外迁,乘坐324路夜宵车的乘客已经越来越少,只有一些下班较晚的通勤乘客经常会乘坐。

  毛亮回忆说,他刚开始担任324路夜宵线司机是2006年,乘客虽然也算不上多,但是四个来回跑下来,至少能载上近百名乘客,而现在客流已流失了一半以上。

  由于夜宵线乘客不多,而且通常就是那么几个人,毛亮对每个“熟客”在哪一站上下车,通常是什么时间乘车都了如指掌,而乘客和司机的关系也颇为亲近。 “熟客”上车时,通常都会和毛亮打个招呼,而有的“熟客”还特意走到前门下车,和毛亮说声“再见”。

  在现场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还目睹了动人一幕:在中山南路复兴东站,上车的一名中年男乘客主动给毛亮递上一杯热咖啡,说了一句“司机辛苦”。一句简单的问候语,一杯热乎乎的咖啡,让在初冬的夜晚通宵开车的毛亮倍感温暖。 “夏天开车时,也遇到过乘客送上一杯冰冻的饮料,给我送清凉呢。 ”毛亮告诉记者。

  虽然绝大部分的途经站点都没有上下车的乘客,不过,毛亮驾车驶近公交站点时,还是会减慢车速,并在每个站点停上几秒钟,通过后视镜观察,确认没有赶车的乘客时才重新启动。他说,因为夜宵线间隔比较长,如果错过一班,可能要等上半个小时,天冷又没地方躲,我们应该体谅乘客,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

  “每逢春运,增加班车也供不应求”

  315路是申城的另一条公交夜宵线。晚上11点整,夜宵司机余治安发动了车子,载着车厢里稀稀拉拉的几名乘客,缓缓驶出站台,开始了一晚的工作。

  在余治安的印象中,早已记不清上了多少个夜班了。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公交系统的他,再过两年将退休,而夜宵车已开了10多年。余师傅告诉记者,以前他开15路公交车,之后转开315路夜宵车——这是一条连接上海站与南站两个火车站的主动脉线,途经北京路、静安寺、衡山路、徐家汇、上体馆等重要地段;每天地铁停运后,便承担起运送晚归市民“北上南下”的任务。

  背负如此重担,315路在众多夜宵线中“脱颖而出”:虽然平常客流稀疏,但每逢“春运”,便成了赶超地铁高峰的线路。余师傅说:“别看现在车子里没什么人,春运的时候根本忙不过来,很多大包小包的人在两个火车站之间换乘,即使加班车投入运营,也是供不应求。 ”

  “塞车只能耐着性子等,乘客急,我们更急”

  虽然夜宵车承担了“夜地铁”的任务,但毕竟达不到地铁的准点率,也会遭来市民的投诉。 “迟到早退、遇站不停、标识不明等都是市民总结的夜宵车的 ‘通病’”,余师傅告诉记者,315路一个单程是50分钟,而事实上,由于道路状况等问题,有时候1个小时也到不了站,一到站就得调头,连抽根烟的时间都没有。 “特别是夜里一两点,衡山路酒吧街上里三层外三层,停满了出租车,还有吃饱了老酒的人,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甚至拦车滋事,这都让我们很为难。 ”

  余师傅说,有些地段塞车了只得耐着性子等,其实乘客急,司机更急。因为候车时间较长,一旦错过一辆,就得再等上个半小时,为此,司机不知被骂了多少回。“以前还有售票员在车上,现在司机一个人,既管开车又管投币,司机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否则很容易磕磕碰碰,与乘客产生摩擦。 ”

  老龄化严重 职业病普遍

  采访中,余师傅提到,“年纪大了,白天十多个小时的车开不动了,虽然调到夜里开车比白天可少开几圈,但是迎着霓虹灯上班,伴着朝霞下班,日夜颠倒,生活不正常。 ”老余说,晚上还不能喝酒,香烟便成了夜间最好的伙伴,所以夜宵车司机普遍有咽喉、心肺小毛病等。

  公交行业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目前巴士集团和浦东公交的15家公交企业现有驾驶员28428名;55岁以上为2337名,占总数的8.22%;对465份55岁以上驾驶员的抽样调查:患有各种疾病的占80.95%;不适应现有岗位的占65.24%;要求提早退休的占68.10%。

  公交回应:虽然日营收百元,但夜宵线不能取消

  晚报记者 王建慧 报道

  头班公交车司机常常是4点多就起床赶到停车场,夜宵车司机则常年日夜颠倒,他们的辛苦可想而知。记者昨天从沪上多家公交运营企业了解到,夜宵车客流稀少但不能取消,营收与平均成本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更令人惊讶的是,公交车司机的“早夜班补贴费”竟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皇历”,几十年没有上调过,这让企业和从业人员都颇感无奈。

  夜宵线客流少

  夜宵车客流稀少、入不敷出是公交行业公开的“秘密”。说起夜宵线运营中的甜酸苦辣,巴士四汽运营部的余祖德感慨万分。 “3字头的夜宵线都是历史遗留的,巴士四汽共有4条线,分别是311路、316路、320路和328路,现在企业不会再去新开线路了。 ”余祖德说,夜宵线基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来就有的,已运营了几十年;另一种就是延伸线,比如上海铁路南站开通了,为方便夜间到沪的旅客,315路作了相应的延伸,还有虹桥交通枢纽启用后,316路和320路也作了相应的延伸,与交通枢纽配套。

  余祖德说,以前,上海有许多企业都是“三班倒”的,主要靠乘夜宵线回家。那时,因为车子少、车距长、客流大,夜间要40-50分钟发一班车,万一脱了一班车就要等上一小时。现在,上夜班的市民已经相当少了,小青年即使晚上出来白相,都拉差头回家了,现在夜宵线的客流至少流失了一半以上。

  统计显示,3月份,312路夜宵线日客流最多144人,最少100人,日营收200元—288元。余师傅说,这条线效益算好的,因为是从延安路外滩至天山路哈密路,行驶的路线好。而316路夜宵线就没有这么幸运了,6月份,最多58人,最少42人,日营收84元—116元;320路夜宵线,7月份,最高63人,最少30人,日营收60元—126元。

  补贴标准低

  “你看看这些数据,比较一下就清楚了。 ”余祖德说,白天公交司机日运营里程约120公里左右,一条公交线路运营平均成本一般是每百公里1000元左右,而夜宵线司机日运营里程在80—100公里,但一天的营收却只有100多元,这点收益对于营运成本来说基本上可以 “忽略不计”了。

  对于整个公交车一线司机来说,有的是“做五休二”,有的是“做六休一”,高强度的劳动、长时间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始终伴随着这个群体。然而,对公交司机早、夜班的补贴却少得可怜。

  记者了解到,现在公交司售人员的早、夜班的补贴标准还是几十年前制订的,早班费0.80元/天,不够买一只大饼;夜班费3.40元/天,不够吃一碗阳春面。 “这些福利标准都是几十年前劳动局定的,现在有关部门不发声音,企业本身经营困难,也无力提高标准。”余祖德表示,希望公交优先、政府扶植的口号能落实到职工的福利上。

  专家声音

  关爱不是发毛巾、人丹的事

  目前,夜宵线司机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老司机。对此,公交业内人士提议,是否能建立老龄司机年龄标准及退出机制,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将公交驾驶员工种列为特殊工种,将55岁作为公交司机法定的准许退休年龄,55岁至60周岁司机可根据自己本人意愿、健康状况和公交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退休或继续聘用。从安全行车和提高市民出行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制定公交行业司机健康等因素的行业标准,对健康未达标的司机要及时调整岗位。

  有关心理学专家也表示,夜宵司机也要承担家庭支柱的角色,需要社会更多的宽容和体谅。对公交车司机的管理,除了严格的制度,还需要增加性情管理和精细管理,提升司机的幸福指数。有专家认为,对公交司机所谓人性化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依靠慰问、发几条毛巾和几包人丹解决的。公交驾驶员和售票员的岗位不同,他们掌控着乘客的生命,关系到公共安全,“针对驾驶员特殊的岗位采取合理的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收入体系和健康关爱至关重要。 ”

  相关链接

  两年8起老龄司机猝死

  仅近两年来,本市公交行业已发生了8起公交司机猝死事件。今年7月22日早晨,上海公交738路58岁的司机朱德龙在开车途中突感不适,在昏迷前千钧一发之际,他紧踩刹车让车辆熄火,从而保证全车乘客安然无恙。然而,在车辆急停50分钟后,因突发心源性疾病,老朱宣告不治,生命急停。

  2010年11月16日下午 2时许,宝山巴士公司驾驶员陈乐平驾车驶下一段高架路时,突感身体极度不适,他下意识地做出了紧急刹车动作,将车稳稳地停靠在路边,熄火、拔下钥匙。随后,他扑倒在方向盘上,当场昏迷过去。一车乘客得救了,陈乐平被送往医院后,却因突发脑溢血,再也没有醒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